顾诵芬,1930年生,江苏苏州人,飞机设计专家,中国高空高速歼击机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中国航空研究院飞机设计所所长,沈阳飞机制造公司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美国宇航学会会员,“歼8之父”。
我出生在祖国饱受凌辱的上世纪30年代,“七七事变”发生以后,不到三个星期,我第一次经历了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
那时候日本飞机列队往西飞,炸弹爆炸不仅是声音大,而且震动很厉害,家里的玻璃窗都发颤。当时吓得我们不知所措,也没有防空知识,所以赶紧从屋子里出来往院子里跑。幸好我们的邻居,他刚从德国回来,他在德国经过了防空训练,他就立刻喊“别往外跑,赶紧在屋里,躲在桌子底下”。
没有防空力量将来受尽人家欺负。所以,经历了这一场以后,我就暗暗地下决心,将来要搞飞机。
我十岁生日时,一个堂叔叔送了我一架橡筋动力的杆身航空模型小飞机。但是这个飞机不是很结实,飞几次就坏了,我父亲看我这么喜欢飞机,他带着我到上海一家航模商店。那个商店是香港人开的,所以那个航空模型跟它的材料都是进口的。当时那个店主拿出一架一米翼展的橡筋动力的航模,从柜台上起飞撞到天花板下来还能继续飞。我看了非常热爱。我父亲看到我这样的情况,就咬咬牙给我买了一架。那时候好多块钱,回家以后我们的亲戚都议论,说我父亲对我太惯了。
这个飞机拿回来以后,天好的时候,就在外面飞,下雨就在屋子里飞。当然飞飞撞撞的,飞机就坏了,坏了就自己修。但是有一些问题不好解决,它的机身结构是用轻木条粘起来的,那轻木当时我们国家是没有的,都是进口。那怎么办?我就只能因地制宜,用火柴杆来替代粘起来。胶水那时候也( ),因为知道是用胶片在丙酮(tóng)里边化开以后,凝固了就可以当胶水用,而且干得很快,这样我就用这东西补飞机。飞机的蒙皮又要薄而且很结实、韧,这纸我们家有,因为我父亲那时候看古书,要用这种纸描下来,所以这样粘下来,我慢慢就能自己修理那个航空模型。
再加上我父亲给了我一套不全的《小学生文库》,那里有一本是三十年代专门讲航模的书,我看了很感兴趣,反复地读,所以这样我对航模慢慢就钻进去了。每年的寒暑假,我的时间大部分消磨在做航模上(而不是作业辅导班上)。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