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蕊雪,清华大学学术新星,师从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院士,2018年度青年科学家奖得主。
万蕊雪读大三时,了解到施一公老师的研究方向和实验室后,很想有机会去清华大学学习,于是她鼓起勇气给施老师写了一封邮件,希望能到施老师的实验室去做毕业论文研究。
有一天,万蕊雪突然接到了一个北京打来的电话,打电话的人说:‘我是施一公,我看到你发的邮件了,欢迎你到我们实验室来。”那天,万蕊雪高兴得在家蹦了一天。
施老师在开组会时,总是会鼓励低年级的学生加入课题讨论,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可以说,学术氛围非常好。
另一方面,万蕊雪也发现施老师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除了很注重学生的科研技术培养外,还非常看重对博士生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万蕊雪被施老师委以重任,开始和同学一起向结构生物学领域最难的课题之一剪接体“发起进攻”。“这份信任对我有很大的鼓励,让我能够放开胆子去做”。
万蕊雪所从事的正是剪接体结构的研究,在施老师的安排下,她承担起酵(jiào)母剪接体课题组的剪接体提纯的工作。简单来说,她要打响的是解析酵母剪接体的第一战:为解析结构提供优质的剪接体样品。这是非常基础但又至关重要的工作,然而当时实验室在这方面还没有丰富的经验,一切都需要万蕊雪自己找到突破点。尽管她很忐忑,但她那股子不服输的个性让她再一次铆足了劲。“我去读了很多文献,想了很多大胆的实验方向,然后一个一个方向去排除。最后我决定提取内源剪接体,这个方法不算新,但我们实验室当时( )人做过。于是我四方打听,最后找到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在给内源蛋白加标签方面有很多经验,便去跟他们学习技术。”
之后,万蕊雪连续几个星期,到昌平实验室去学习构建酵母菌株的方法。实验的步骤很快就学了,但当自己去做的时候,其实每一步都失败过。不怕输的万蕊雪越挫越勇,不停地去找人咨询,不停地寻找解决的办法。每解决一个问题所获得的满足感,都促使她继续去解决下一个问题。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