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尧尧的故事之观察思维学习活动兴趣—如何用扑克牌玩凑十法速算

点击:1331


 作者简介:家庭山,即老马,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中学一级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儿童阅读师资级指导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猜猜看网站“家庭山故事网”站长,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账号“家庭山”(ID:jtshancom),微信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

广而告君:本文和视频版同时上线,看视频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听《老马说书》论家庭教育,看《家庭山父与子新编》视频玩出能力。 


扑克牌是常见的娱乐工具,也是很好的亲子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非常好的益智教具。所以,家长要抽时间多和孩子玩扑克牌。下面,家庭山以玩凑十法速算为例,为您分享一下个人经验,希望对各位家长朋友有所启发。

一、扑克牌上练运算,寓教于乐孩子欢

这一次玩凑十法速算,跟尧尧看《挑战不可能》有关。原因是他在看完节目以后很受激励,于是突发奇想,拿扑克牌和家庭山比赛加法运算,还美其名曰是“挑战不可能”。用扑克牌练习计算,可以说是正中家庭山的下怀,欣然应允。于是,父子俩定好规则,谁算得又快又准,就算是胜方。后来考虑到尧尧还小,比不上爸爸,于是改为尧尧跟自己上一次比。结果,这次计算比赛前后进行了二次,一个晚上一次,整个过程自然又是有所乐,也有所获:尧尧的观察思维能力,尤其是计算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二、怎样才能算得快,改进方法玩好牌

用扑克牌运算,不仅要动脑还要动手。所以,要想算得快,动手就要讲究方法。

比如,第一局比赛尧尧就明显落后了。究其原因,在于尧尧不懂得用凑十法。当家庭山告诉尧尧自己的取胜之道后,尧尧迫不及待地重新开始。但一开始尧尧手里拿着一张4,去牌堆里找6,这样就浪费时间了。于是家庭山告诉他,要学会一眼扫过去,先看看有没有10,再看看那两张加起来是10,两张没有了,也可以找三张或四张和是10的牌,最后可以再找几张牌加起来是2030的——凑十法,不只是10的。

再比如,摊牌也有技巧。一开始,尧尧把牌乱七八糟地摊在桌子上,看得乱自然影响眼睛搜索。家庭山于是给他做了示范,可以把摞好的牌放在桌子上,然后用一只手抹成一横排,然后拍打一下压牌的地方。这样一来,牌就井然有序,一目了然。

三、计算不只是牌点,时间多少也包含

既然是用比赛的方式训练孩子的计算能力,那么计算的内容就不仅包括对牌点的加法运算,也包括所用时间多少。所以,家庭山把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告诉尧尧,让他自己计算用了多长时间。其间,尧尧也有计算错误的时候,但家庭山告诉他一个整点计算方法。比如,540秒开始,720秒结束,就可以先计算6分开始至720秒,用时是120,然后再加上540秒至6分所缺少的20秒,就是140秒。

此外,把牌平均分成两摞,一摞多少牌,多了少了应该给对方几张牌,也可以让孩子计算。比如,去掉大小鬼以后,一共是52张牌,如果一摞是25张时,另一摞是27张,那么多2张牌的一摞应该给另一摞几张,才能平分秋色呢?这里面有一个迷糊点

再比如,为了训练尧尧的心算能力,家庭山故意不让尧尧用笔计算。

四、若要算准要细心,动手也需要谨慎

用扑克牌计算相对简单,但如果粗心大意,也会算错。比如,尧尧在进位时,就把139+12算成了141

再有,动手时也要细心。尧尧在摊牌的时候,就不小心把一张牌挤掉在桌子下面,结果可想而知,他的答案是不可能算对的。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再次计算的时候,尧尧就知道低头看看桌子下面有没有掉牌了。

五、不比大人比自己,培养信心和兴趣

一开始,尧尧跟爸爸比输了,于是有点沮丧,不想比了,说感觉太难了。于是,家庭山一方面安慰他,先算对就行。继而,家庭山改编了比赛对手,让尧尧跟自己比,只要比上一次算得对、算得快,有进步,就算战胜自己,就是挑战成功。尧尧由此信心大增,积极性又上来了。不但如此,当尧尧输了后,也不服气,要求重来一次。

六、以玩促学是目的,灌输教训和道理

在跟孩子玩儿的过程中,家长要趁机给他们一些教训。比如,为什么计算要快呢?因为考试有时间限制,算慢了可能做不完题目,而且没有时间回头检查。而加快速度,就需要寻求简便算法,没有简便算法就需要训练,加快计算速度。其他做什么事都要讲究方法技巧,效率了。

六、大人不一定都对,孩子也有好思维

比如,尧尧掉了一张牌后,家庭山同意他重新再算一遍。结果尧尧第二次答案是150。家庭山听了就断言他的答案不可能是对的,因为上一次少一张牌都是151,而这一次不少牌,怎么能是150,比上一次数小呢?似乎这样说是有道理的。但尧尧反驳说,那还可能是 一次错了啊。家庭山闻听此言很是感慨,夸尧尧脑子还是可以的。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