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尧尧的故事之观察思维创造学习活动批评兴趣—火柴大炮是怎样炼成的

点击:1222


 作者简介:家庭山,即老马,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中学一级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儿童阅读师资级指导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猜猜看网站“家庭山故事网”站长,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账号“家庭山”(ID:jtshancom),微信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

广而告君:本文和视频版同时上线,看视频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听《老马说书》论家庭教育,看《家庭山父与子新编》视频玩出能力。 


火柴也能做大炮?当然!

在这个实验里,家庭山父子俩用火柴当炮弹,用螺丝做炮架子,把锡箔纸做成炮筒子,然后用打火机熏烤锡炮筒底部,使得底部的火柴头被高温点燃,迅速释放热量,最终把火柴棒发射出去,而且足足有二三米远。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父子俩做这个实验足足花了好几个小时,连续二天才成功。而且,第二次别出心裁,使得射出去的炮弹比第一次远了一米。

那么,父子俩是怎样成功的,中间遇到了哪些问题,获取了哪些经验教训,第二次为什么比第一次发射得远呢?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提问猜想不可少

比如,实验开始前,针对所用的器材,家庭山问尧尧说出锡箔纸的名字。尧尧说是锡皮纸,家庭山纠正说是锡箔纸。但后来通过上网,才知道锡箔纸也叫锡皮纸。接着,家庭山问尧尧螺丝和螺丝帽的区别,并解释为什么叫螺丝帽——因为像给螺丝钉戴了个帽子。这里就是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训练。

再如,在看了网上大炮的图片后,家庭山让锡箔纸是做大炮的哪部分的。尧尧用排除法,猜出来是炮筒。这是观察想象能力的训练。

又如,当炮架子做好后,家庭山又问尧尧,火柴炮弹应该从哪儿填进炮筒,是从上面的炮口还是下面的炮口。当尧尧给出从上面填的时候,家庭山接着问他怎么填火柴,火柴头朝里朝外。尧尧说头朝外。家庭山于是问他,那点燃的话,能不能发射出去。尧尧先说不能,后说可能,家庭山于是把火柴头朝外装进炮筒实验了一下,结果点燃后没有发射出去。当尧尧说把火柴头朝里放进炮筒。家庭山于是又问,那怎么点燃火柴呢?尧尧说点燃火柴尾部。家庭山于是照做,结果火柴棒燃烧了,但不用说,火柴没有发射出去。家庭山之所以这样问,似乎有点麻烦,但却可以锻炼尧尧的观察思维能力,最起码可以积累经验。

再比如,炮筒子的角度是平行地面好呢,还是有个斜角,斜角为什么45度更好呢,为什么不能是90度呢?大炮口朝哪个方向好呢?能朝人吗?这里面除了科学知识的灌输,还有安全意识的树立

又比如,用什么把炮筒子和炮架子固定紧呢?尧尧开始说用胶布。在家庭山提醒那样会被火烧掉后,尧尧于是想到了锡箔纸。当火柴终于发射成功后,家庭山又为什么发射出去的火柴头部朝后。尧尧马上想到是因为把火柴棒填进炮筒子的时候,火柴棒头是朝下的。这也可以看作是思维联想能力的训练。

最后,家庭山还让尧尧给火柴大炮起个名字。尧尧开始起名叫惊人炮,因为发射成功后把他惊讶住了。家庭山于是提醒他,这个名字没有说出用什么做的炮。尧尧就改成了火柴炮。家庭山又提醒他,那样惊人的特征没有了。一再启发纠正下,尧尧终于起了个好名字:惊人火柴炮。这实际上就锻炼了尧尧的语言概括能力

当然,在实验关键时刻,家庭山总不忘让尧尧猜猜看。比如,第一次发射炮弹的时候,家庭山问尧尧,隔着锡箔纸点燃火柴棒的头部,会不会点燃。尧尧觉得应该会。但因为许多地方做地不到位,以至于火柴连点燃都没有。后来,家庭山提问尧尧,如果不用炮架子和炮筒子,直接用锡箔纸包住火柴头,猜猜能不能点燃火柴。可能受失败的影响,尧尧猜不能。但结果点燃成功。再如,成功发射出去炮弹后,家庭山提出把火柴头上的磷当火药填入炮筒子,猜猜火柴大炮会不会射的更远?这些猜猜看,除了能训练智力外,也是实验兴趣的促进

二、操作动手也动脑,工具细节都重要

真是说起容易做起难,这次实验再次验证了“知易行难”的道理。这次实验的操作虽然不复杂,但却很精细,要求很高,尤其对孩子而言,经验少,手儿小,动起手来难度更大。

比如,用锡箔纸卷炮筒子时,锡箔纸是长着卷还是宽着卷呢?因为卷多卷厚了,传导热量就会受影响;卷粗了,螺丝夹不住;卷细了,螺丝又夹不紧。而一开始父子俩对于这些一无所知,是在发射失败后才收获的经验教训

再如,怎么把锡箔纸卷成圆炮筒子呢,该用什么工具好呢。尧尧一开始想到用一支铅笔。家庭山提醒他,那样筒子太大了怎么办,尧尧于是换了根绿色吸管。为了便于发射,后来又用火柴棒卷,而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筒子的大小是由火柴棒头决定还是火柴棒决定,因为要确保火柴头部也在里面且和锡箔纸接触,才利于传到热量让火柴点燃。而同时火柴棒身又不能和锡箔纸接触紧了,有松动缝隙才利于发射出去。这些工具的运用和细节的把握都非常必要,是炮弹发射成功的要素。

又如,把做好的炮筒子固定在两个螺丝帽中间的时候,要防止螺丝帽拧得太紧,避免把炮筒子捏死了,没法装炮弹。两个螺丝帽相对的一侧最好是平展的,以便于夹紧炮筒子,防止发射炮弹时松动。此外,还需要把炮筒子和炮架子固定住,用什么呢,尧尧想了一个办法就是用锡箔纸而不是透明胶粘,就不怕烧了。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善加于物”。

还有个细节非常关键,就是火柴棒放进炮筒子的时候,看看轻轻能不能拔出来,不能的话,就是火柴棒和锡箔纸夹太紧了,就会导致火柴棒发射不出去。当然,这个宝贵的经验也是在失败后总结的。

总之,由于没有具体可鉴的操作方法,这次实验非常麻烦。但也恰恰是遇到了这么多的难题,尧尧的能力才得以充分训练。事因难能而可贵,的确如此。

三、失败原因逐个除,不断尝试用工夫

炮架子看似做好后,打火发射炮弹却遇到了很大挑战,反复数次,接连二夜,在克服诸多因素困扰之后,实验才终于成功。

第一次点火发射,锡箔纸里面的火柴也没有任何反应——没有燃烧冒烟。父子俩怀疑是不是打火机的温度不够,因为网上看到人家用的是类似切割钢板的火枪。但好像又不是,因为当时打火机的火苗连桌子和打火机都烧坏了,甚至把螺丝帽都烧黑了。问题出在哪儿呢,父子俩苦思冥想而不得,只好放弃,第二天再想办法。

结果,第二天早上醒来,家庭山又了重大发现,是不是锡箔纸没有把热量传给火柴呢?结果自己直接用锡箔纸把火柴头包住,用打火机点燃,果然锡箔纸里的火柴燃耗了。于是家庭山启发尧尧思考失败的原因,不在于打火机的热量不足,也不在意锡箔纸本身不能传导热量,而在于操作方法不到位——锡箔纸没有跟火柴头接触,热量没法传导。也就是说,原先锡箔纸卷的炮筒子里面空的部分太大,包不紧火柴头,就传到不了热量,就像两只手传导热量一样。于是,按照网上的做法,改用火柴棒卷锡箔纸,把炮筒子口径卷小了,重新点火实验。可惜,虽然炮筒子卷小了,但第二次点火发射依然没有成功——火柴头并未燃烧。

这又是为什么呢?父子俩于是猜想是不是锡箔纸卷的太厚,以至于影响了传热。于是又把锡箔纸减少,把炮筒子壁尽量弄薄,又实验了一次。结果第三次发射,火柴倒是点燃了,但却没有往前发射出去,而是往后蹬了。为什么呢?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父子俩判断应该是,炮筒子没有跟炮架子固定住,导致火柴燃烧后在反作用力下,促使炮筒子朝后而去,这跟跑步蹬地一个道理。虽然这次又失败了,但说明离成功又前进了一步。

接下来,父子俩把炮筒子和炮架子固定紧,同时为了便于火柴棒发射,换了一根稍微细一点的火柴棒,确保火柴棒能很轻松地从炮筒子里拔出来,但同时底部和锡箔纸紧挨便于接触传导热量。终于,第四次发射成功了。

四、异想天开多乱来,竞争求胜更精彩

比如,由于一开始隔着锡箔纸一直无法点燃火柴大炮,父子俩于是异想天开,想着能不能不直接点燃火柴,然后扔进去炮筒,看能不能发射出去。结果是意料之中的事儿——火柴在炮筒子里冒了几股青烟后,变无动于衷。原因何在?自然是炮筒内缺乏热量高度聚集膨胀,无法把火柴棒弹射出去。尽管失败了,但成功在于尝试,发现在于多动,更不用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了。

再如,发射成功后,家庭山让尧尧再来做一次。而且,为了射的更远超过第一次发射的距离,家庭山导入竞争机制,建议在炮筒子放点“火药”——火柴头上的红磷。尧尧也觉得可行。但问题是怎么把红磷从火柴头上去下来呢?父子俩想到了之前从炮筒里拔火柴棒的时候,由于捏的紧,红色火柴头上的磷落到了炮筒底部。于是如法炮制,把一个火柴头上的红磷去下来,放到炮筒底部,然后再插入一根细火柴棒,进行点火发射。结果,这一次火柴大炮不但发射成功,而且比上一次的火柴射出去的距离更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