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家庭山,即老马,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原中学一级教师,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儿童阅读师资级指导师、青少年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猜猜看网站“家庭山故事网”站长,短视频(抖音.快手.小红书)账号“家庭山”(ID:jtshancom),微信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
广而告君:本文和视频版同时上线,看视频的朋友可以关注公众号家庭山亲子故事(ID:jtshan888),听《老马说书》论家庭教育,看《家庭山父与子新编》视频玩出能力。
自从家庭山给尧尧买了《家庭山实验室》后,尧尧对这本书几乎是爱不释手,每天都要做一个小实验(制作)。这一次做的是水晶树的小实验,就是纸做的树上,开出了美丽的水晶花。这个实验真是很美丽,很有意思,而且由于水晶花会像真的花一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盛开,又因为父子俩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个人创作——其实是一个误操作,结果导致水晶花又像真花一样从大到小、从鲜艳到衰败,父子俩得以在一天之内见证了花的整个成长衰亡的过程。不过,遗憾的是,由于尧尧在开始做实验时,是独自操作的,家庭山没有进行录像,以至于没有把水晶树的制作过程和从无到有开花的过程拍摄下来,不但影响了网友观看,也影响了家庭山的分析判断。更遗憾的是,家庭山发生误判时,还自以为是,对尧尧的思考予以否定批评,很是惭愧。所以,这一次实验,真的是既有发现,也有思考;既有收获,也有启迪;既有经验,也有教训,还有更多的反思。
那么,这次实验都有哪些发现、收获、经验,又有哪些思考、启迪、教训和反思呢?
一、细微变化要观察,眼力才能练到家
对于日常事物中细微的变化,家长要注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比如,当家庭山的手机往桌子上放的时候,由于没有轻拿轻放,导致树上的水晶花掉落了几朵,一朵在器皿边缘,一朵在桌面上,还有的落在了器皿里,把本来无色的液体部分染绿了。家庭山趁机将其转化为教育契机,问尧尧水晶树有什么变样,并逐步引导尧尧仔细观察掉落的三处水晶花有什么不同等等,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训练孩子的眼力。
二、纸树开花真奇怪,想想原因何处在
由于中午做实验时,家庭山没有参与,不清楚实验实验器材一开始是什么样子,后经询问尧尧方知,纸树本来没有开花,是从树顶部浇水以后才慢慢开出花的。当天下午放学回来,尧尧进屋后才看到花开了,以至于惊喜地大叫起来。但问题是,纸做的树为什么开花呢?是不是跟上次做七色莲花实验时,由于水的张力导致纸做的莲花开花一个道理呢?还有,纸树上开的花是什么材料呢?是纸吗?围绕这些疑问,父子俩开始了思考探讨,也就是对尧尧的智力进行了训练开发。
三、坏事可能变好事,有益发现解难题
由于家庭山把手机放桌上时一不小心把花震落了,似乎有所损毁,但却有利于对花的性质进行研究,这就是辩证法。因为落到器皿边缘的花是黏黏的,用手一撵就像颜料一样粘到了手指上;而落到桌子上的花是干粉状的,用手一撵就没了,像面粉一样,但又不是面粉,首先它是彩色的(当然,尧尧说染颜色了),而且比面粉很容易溶于水。为此,家庭山还特意让尧尧把面粉放到水里试试看一看。继而,家庭山问尧尧什么东西很容易就落到水里就化了,尧尧说是雪花。家庭山予以肯定,并引导他仔细观察纸树上开出的花是不是真的像雪花一样晶莹透亮。由此得出初步结论,纸树上的花应该是一种近似于雪花的容易溶化的颗粒状的东西。尧尧受此启发,马上想到了书上的叫法是“水晶树”。也就是说,纸树上开的花叫“水晶花”,那花是晶体了。
再比如,实验最后,父子俩把盐水放入实验器皿中,期许水晶花继续盛开。没想到弄巧成拙,把花给摧毁了,让花衰败了。这是件坏事。但反过来想,真正的花不也有个花开花败的过程吗,这个“错误”的做法反倒更接近于发现规律了?而且父子俩至少知道了,盐水和水晶花会发生化学反应。这也是个经验教训吧。还有就是,父子俩深入探讨失败原因的过程,也是开发尧尧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认识的过程。而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正因为有了意想不到的不确定性的因素,才更容易有新发现。此所谓:从小学会辩证法,将错就错心思佳。
四、认识逐步在提高,结论不能盲目搞
既然知道了纸树上开的花是晶体,那晶体是从何而来的呢?家庭山由于没参与实验的起初阶段,也没有看书,以至于凭主观臆断猜想,晶体来自于树上。但后来经尧尧和他妈妈进一步解释,才知道尧尧用来浇树的水并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而是药水,也就是晶体来自于药水里面。这就让家庭山更深刻感受到,绝不能盲目下结论。
五、科学本就很神奇,有趣有益还美丽
尽管一时半会儿,父子俩还不知道水晶花具体是什么原因在纸树上开出来的,却也都亲身感受到了科学,准确地是化学的神奇和美丽。至于到底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尧尧根据纸树开花从无到有的变化,说是化学变化。进而,家庭山让尧尧再把实验书读一读,并由书中一个字眼“化学家”上找到了答案,的确是化学变化。实验将近结束时,家庭山更是大发感慨,同时鼓励尧尧,要是当个化学家发明个东西,那可真是有意思,有意义,也能赚钱。当然,家庭山也补充说,其他学科知识也有意义。
六、事无巨细要小心,从小做事记教训
好的习惯从小培养。培养就要让孩子多做事、多经历一些事情,从中吸取教训经验,习惯培养才更容易养成。比如,尧尧拿书看的时候,同样不小心碰了桌子,导致树顶上的白色水晶花掉落。家庭山由此提醒尧尧,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小心谨慎,尤其是科学实验,不单单是发现的问题,还有一个安全的问题。这样,有了家长提醒,再加上切身体会,以后尧尧才可能更容易“长记性”,避免长大后做大事时犯大错。
七、开卷有益也体验,多看多问查根源
通过看书,父子俩进一步搞清楚了水晶花形成的原因——是药水里面有晶体,水分蒸发后,晶体被析出来,形成了水晶花。不过,仅仅靠书本学习,这个意识还不深刻,父子俩也是后来继续实验观察分析体会,才知其所以然的。这也说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更有利于学习把握新知,孩子也会有兴趣。也正因此,后来在说到盐也是晶体的时候,家庭山让尧尧亲自把盐拿过来仔细观察,亲眼看到晶体晶莹透亮的颗粒状特点。所谓:书本理论加体验,效果显著还喜欢。
此外,仅仅是观察还不够,还需要在观察中进行发问思考。发问思考的好处,一方面便于更仔细深入地观察表象,另一方面便于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探寻秘密。由此,家庭山提出,药水里面没有颜色,那怎么开出五颜六色的花呢?因为实验是尧尧亲自操作的,他明白过程的来龙去脉,因此解释说颜色是纸树上本来就有的,亦即四角的树枝本来就涂有四种颜色,只不过后来被药水浇湿以后掩盖了。至于树干原本也不是现有的黑色,而是近似于包装纸箱的棕褐色。经尧尧这么一解释,再加上尧尧妈一旁的补充,家庭山基本明白了水晶花开的秘密:四种颜色的水晶花,是药水浸透了相应颜色的树枝后,水分蒸发,析透出来了相应颜色的晶体,形成了相应颜色的水晶花。而树尖上的水晶花之所以是白色的,是因为原本树尖是本色的没有涂颜色,而药水是无色的,那么透析出来的花才是无(白)色的。此所谓:器具特性把握好,发现问题不跑调。
此外,家庭山还提问尧尧,有没有发现,树枝上的花为什么从上到下看,都是从小到大?这个问题尧尧的解释是,跟自己浇水有关系:先是往树底下倒水,后来从树顶上往下浇水,树干底部的水多造成的。家庭山予以肯定。的确如此,水多了,则透析出来的晶体多,于是花儿就开得多。此所谓:发现规律重细节,观察思考不脱节。
八、师长也会有误判,孩子慎疑不小看
由于这次实验起初是尧尧单独进行的,家庭山对情况不了解,以至于产生误判。比如,说到树尖上开白花的问题,家庭山一开始自以为是,认为树尖上的颜色应该是白色的或者说颜色是不明显的,这样水分蒸发后才能析透出白色的花。以及后来尧尧说到的树尖上还能不能再开出白花,树枝上的花又会不会继续开大,尽管尧尧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家庭山都同样按照自己的一番看似头头是道的理论,盲目下了错误的结论,说树尖上不可能再开出白花,树枝上的花也不会继续开大,理由是没有水了(不再浇水)了——殊不知,家庭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虽然不浇水了,但器皿底部有流下来的水,可以被树从下到上吸收到树枝和树尖上。结果反倒是大人自以为是故步自封短视短见,自扇耳光,输给了小孩——尽管小孩可能是异想天开,是理想主义,或者说认为什么事都有可能,瞎猜对了。所以,一味训斥和怀疑,是扼杀孩子天性和创造性的罪魁祸首。再加上家庭山自以为是主观臆断,无视实际胡说八道,误导孩子,更是可气可笑。
孩子不但不可以无端怀疑,还要高看一眼,不能小觑。除了上面的所说尧尧的先见之明外,又比如,后来家庭山说如果器皿底部没有药水后,水晶花就不会长的时候,尧尧提出反驳,说也可能长,因为可能树里面还有水可以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尧尧的见解甚至比家庭山还高明。再比如,实验最后添加盐水晶体想让水晶花继续盛开却失败后,家庭山认为,继续放很多盐的话,水晶花可能会越开越小,但尧尧却说不一定,因为原有的晶体可能就消失了,这样的话,就只有盐晶体了,就不会有坏的化学反应了,而只开盐晶体的花了。应该说,尧尧的认识更深入一些。
这说明,孩子有时候真的比家长想得还到位周全。所以,切不可小瞧孩子。
八、孩子不会要引导,相关事例来报道
可能是因为挨了批评,尧尧的思维受阻,或者也可能是小孩子的想法跟大人不一样,以至于当家庭山问他为什么绿色的液体变成了绿色的晶体花的时候,尧尧一时无语。所谓:训斥孩子会变傻,孩子自己有想法。于是,家庭山打了个比方,用新衣服晾晒衣服时,水分不是落到了地上,而是蒸发到了空中,引导尧尧对“蒸发”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但尧尧就是只能想到湿衣服边干是水分没了,而不会用“蒸发”这个词。家庭山只好直接告诉,未免感叹,自家孩子真不是聪明娃,需要努力才行。
当然,小孩子可能知道但不会表达,这时候家长可以给个选择答案供参考。所谓:小孩不善来表达,给个选择供回答。
九、源头活水自何处,尚需低头下功夫
父子俩沉浸于水晶花越开越大的喜悦中,却并没有深入想一想,让晶体变多水晶花变大的源头活水究竟来自何处。起初家庭山一直认为是顶部浇水浸入树上的,但却没有注意到器皿底部还有药水,而且药水在越变越少,以至于发生误判。在这个问题上,家庭山的确需要反思需要虚心学习。后来,经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家庭山才从器皿底部的药水越来越少想到,水晶花开出并逐步变大的源头在何处。
十、生活事物多变化,多看多问易观察
家长要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机会,开发孩子的智力。比如这次实验,因为水晶树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非常适合培养尧尧的观察能力。于是当尧尧外出回家后,家庭山让尧尧看看水晶树都什么变化,尧尧一眼看出来花变得更大了。家庭山肯定同时,让他再看看,还有什么变化。尧尧看了看说,颜色都变深了。家庭山予以肯定后,让他继续看,还有什么变化。尧尧看了看树顶的花说,变成浅蓝色了。家庭山然后继续让他看,还有什么其他变化,等等。
十一、孩子犯难多启发,拐弯抹角告诉他
当孩子回答问题犯难的时候,家长不必急于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拐弯抹角告诉他——通过启发引导,让他自己说出答案。比如,问尧尧都观察到什么变化的问题时,家庭山见他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花上面,于是引导他扩展思路,提醒他:除了花有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这时候,尧尧马上注意到了器皿底部水的变化——变少了。又比如,家庭山趁机引导他思考:那药水去哪儿了?尧尧受一开始家庭山的误导,也可能是受树上的水分蒸发影响,说是都蒸发了。家庭山于是问他那为什么水晶花会变大,目的就是引导他思路朝水晶花方向来。这样一启发,尧尧说出了答案:药水被树吸收到树枝上,经过水分蒸发后,变成水晶花了。再比如,当尧尧惊奇地发现树顶的水晶花竟然变成浅蓝色后,家庭山问他为什么顶部一开始是白色,现在却变成了这个颜色?尧尧想当然说可能是白色变成了蓝色。家庭山于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先问他,顶部的花为什么会长出来,尧尧回答因为底部还有水。家庭山于是就引导他看器皿底部的水是什么颜色。当尧尧看到底部的水也是浅蓝色后,恍然大悟:原来顶部吸收的浅蓝色药水,故而变成了浅蓝色——这同时也说明,花中的晶体来自于药水,正如书中所说,液体里含有看不见的杂质(晶体)。至于这种逐步引导启发孩子思考的方法,更有利于孩子的思维力得到较好开发。所谓:由浅入深来引导,孩子才会善思考。
十二、回答问题有依据,不可胡乱来猜疑
孩子回答问题正确后,家长不妨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即言之有据。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个防止孩子瞎猜,另一个是促使孩子真懂——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比如,当家庭山问尧尧器皿底部的药水跑哪儿去了,尧尧回答跑到花儿上面去了后,家庭山问他为什么说跑到花上了,有什么根据。尧尧想了想后,说出因为花变大了。这就说明他是真懂了。接下来,家庭山深入提问尧尧,从现在开始,水晶花还会不会继续长。尧尧说会,因为底部还有水。这说明,尧尧不只懂了,还知道言之有据回答问题了。
十三、由此及彼谈问题,联系生活更有益
由于涉及到了液体中的晶体,尧尧主动联系生活,说纯净水和矿泉水中含不含晶体的问题。父子俩由此讨论,得出还是矿泉水好,因为里面有营养——晶体。而纯净水,因为太纯净了,就没有营养,不能开出美丽的水晶花了。
十四、异想天开真不赖,天性小孩最可爱
当家庭山做完总结准备结束实验时,尧尧似乎听到底部没有水了,第二天花肯定就不长了,而不甘心,于是异想天开地说:能不能再倒点水?家庭山顿受启发,大加赞赏。可是,倒自来水肯定不行,因为里面没有晶体。不过经商量,倒自来水也有可能,因为底部还有几片药水,可以稀释后让水晶树吸收。于是,尧尧用针管往底部注入更多的自来水。后来,为了便于识别开出的花,尧尧还注入了紫色的补充液。
十五、不满足易创新法,多做尝试长开花
由于不满足,或者不想让水晶树停止开花,父子俩想到了用生活中含有晶体的两种常见物品——盐水或糖水,来当做药水。其间,家庭山还发愁怎么把原先倒入的自来水吸出去好放盐水的时候,尧尧的方法更简便——直接把盐放进器皿中,让它自行溶化,如果盐水没了,再继续放,就可以保证花开不断。家庭山听后大喜,更感慨小孩子不可小瞧。接下来,父子俩把盐放进去,静等花开,常开不败。
十六、理想之花不易开,求知实验继续来
常言道: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干的。的确如此。按理说,或者按家庭山父子俩自己一知半解的理论来说,放入盐晶体后,继续被纸树吸收,水晶花便会继续盛开。殊不知,许多事情不是按照你想的方向发展的。第二天一大早,尧尧醒来后直奔水晶花,没想到大失所望——花竟然都蔫了变小了,真的就像秋天衰败的真花一样枯萎了。伤心之余,父子俩纳闷: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爷俩弄巧成拙,因为盐的缘故,和原有的晶体发生化学反应,伤害了原有的水晶花呢?这个是( )有可能的。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