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淏林,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学专业大二学生。
在刘淏林看来,学习农业专业,是学习怎么种好作物,怎么可以大幅提高产量,怎么科学种田、培育新品种,怎么改进种植方法提高产量,“学会用科学的手段让农业发展变得更强”。
2019年4月下旬,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举办了杂交水稻种植与全生育期管护技能大赛,刘淏林报名参加。
比赛时间从4月末持续到10月初。由于时间跨度大,部分参赛者就因为暑期回家无法照看水稻,导致水稻因高温而干枯,被迫提前退赛。刘淏林却整个暑假都在学校看护它们。
8月份,虫害乍现,想要快点解决的刘淏林不小心打( )了药导致烧苗,结果到了本该抽穗的时候却一直没有进展。
打药前担心虫害,打完药担心药害。平时吃饭、睡觉、喝水,刘淏林都在想着这些水稻。“为了种好它,我都瘦了。”刘淏林笑着说。
9月下旬,刘淏林所在小组种的3株杂交稻成功通过老师验收。他和队友对其进行为期半月的晾晒后,进行考种,但结果并不理想。“除了千粒重达到标准,有效穗数、结实率等其他产量因素均未达标。忙碌了五个月,我们最后的产量仅为74.964克!”
(家庭山点评:由于现行应试教育问题,中国学生普遍眼高手低,实验能力不高、实践经验不足。所以,千万不要小看实验操作,哪怕是简单的实验,可能孩子们都做不好。也因此,从小就要让孩子多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更有利于早日成才。)
由于稻谷产量很低又品质不高,考种结束后刘淏林便将稻谷置放在宿舍,没有再管过。直到一位朋友问他收获的稻谷是否可以直接食用时,他才突然想尝尝自己种的大米的味道。由于一开始他们并不知道实验室有小型碾米机,他和队友丁梓轩决定效仿古人进行人力舂(chōng)米。使用碾米机后,几分钟内他们便完成了所有稻谷的去壳工作。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技术带来的方便。至于味道,自然有着市场上没有的清香。
(家庭山点评:大学生不知道有碾米机,可见现在的学生接触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太少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是难以扛起“中国智造”的重任,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