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松居直的故事之表达想象沟通语言—怎样讲故事孩子才能听进去

点击:132


松居直(1926~2022),日本绘本作家、绘画大师,日本绘本之父”。


讲故事时,讲述者不仅要记住情节,还要呈现富有生机的故事世界,倘若不能将文字清晰地转化为意象,那就无法讲述——只有内在的意象清晰可见,也确实能转化为语言,这时才能向对方讲述。

有一位幼儿园的老师,她给孩子们讲述让自己感动和感兴趣的故事。可前些日子,她却失败了。

这位老师说,一天早晨,她看见麻雀妈妈和小麻雀在幼儿园迷了路麻雀妈妈努力照顾小麻雀很好地展现了一种融洽的亲子关系,老师很感动。于是,她发自内心地、充满感情地将这种感动讲给孩子们听。然而,孩子们却根本听不进去。这位老师陷入沉思自己这么诚挚地、认真地讲故事,孩子们为什么听不进去呢?

我解释说,这不就是语言的问题吗?每个人都有很多体验,要把自己的体验传达给他人,必须依赖语言。语言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一种“物”——自己的某种主观体验必须置换成语言这种客观的存在,才能传播出去。如果置换成“物”的方法是客观、简明生动的,那么对方无论是听还是读,都会很好地理解。但是,如果语言总是被拉向某一方,讲述者、作者不能从自己的感觉世界中脱离出来,那么由于只是一方的体验,只能是一方明白,另一方却因为没有同样的体验而不知所云。

这位老师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孩子们没有看见那些麻雀,不能填补语言的不足。而给完全没有共同体验的人传达自己的体验,必须严密地将体验置换成语言。这位老师如果将自己的体验在心中加以仔细整理,对意象加以 化,并把整理的内容置换成一种灵动的语言,再确认被置换的语言中饱含着自己的心情,在此基础上满怀感情地讲故事的话,孩子们就能完全听懂这个故事。语言究竟是什么性质的事物?对这个问题,这位老师理解得有些简单一“只要说出来,就会明白”,像这样简单的看法是行不通的,迟早会碰壁

我曾经听一位老人讲述传说,最精彩的是那则关于蛇的故事。

一开始,老人突然问大家“你们和蛇说过话吗?”我们的注意力顿时高度集中老人说,自己刚走进田野中,一条蛇便从眼前的草从中抬起那镰刀般弯曲的头,注视着老人。最初老人有些紧张,不过蛇一动也不动。老人说话了“你怎么了?要去哪边呀?”即便这样,蛇还是没动。就在还想发话的瞬间,老人猛然注意到了自己的脚下——原来自己到了蛇的尾巴。于是老人说“对不起”,并赶紧挪开了脚。“那请赶快走吧”老人这样一说,那蛇便静悄悄地钻进了草丛中。

我从老人与蛇对话的语言中,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情意。我被语言的真实性所打动。同样,最初看电视的孩子们也离开电视,坚起耳朵来听老人讲蛇的故事对孩子们来说,这次听老人讲故事是一种有事实依据的、新鲜的体验。老人的故事之所以能打动孩子们,原因就在于仅仅是把故事的经过直白地娓娓道来,没有一点儿说教——没有一句类似教训或感悟的话。这确实与讲故事的本质相契合。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