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刘轩;出处:小读者
1.图像记忆法。就是把信息想象成画面,编成故事。我们的大脑偏好图像记忆,更偏好强烈的、有画面的故事,对于叙事的记忆特别强。而对于两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事物,假如你能够给它们设定一个关系,或编个故事,就像猴子有钥匙,狮子拿名片,保险箱里放了参考书,那么就更容易让大脑记住。所以,假如你碰到很难记住的知识,可以试着将它们图像化,去编写一段属于你自己的故事。它可以非常无厘头、奇怪或是梦幻。这只比传统的记法多花一点儿时间,却能在幻想故事的过程中,大幅提升你的记忆力,甚至在考试或需要时派上用场。
2.组块记忆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碰到很多琐碎的东西需要记忆:英文单词、历史年代、人名、地名,甚至繁多的数字。我们常看到同学们嘴里念念有词,不断复述,记了却马上就忘了,这该怎么办呢?比如670528473938这一长串数字,你快速读几遍,然后复述,看看能记住几个呢?研究人员发现,一般人能记住7±2个数字。但当我们能把12个数字分成3 组(6705.2847.3938),那么对于大脑来说,它的记忆容量不变,但记忆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再比如,你碰到下面这18个英文字母:AICZYXIBFCBAGODTAC这要怎么记啊?看了就头痛。但把它们组合成CAT、DOG(猫、狗)ABC、XYZ(英文字母头、尾)FBI、CIA(美国情报单位),应该很容易记了吧?通过排列组合,将原本的数据整理成较简单的记忆单位,这个原理叫意元集组。我们在记单词时也常常用这种方法,比如菲律宾──Philippines,我们可以试着把它变成Phi-lip-pines。这三部分释义上没有什么关联,但个别的小组合容易记忆(lip 是嘴唇,pines 是一种树),光是分成区块,就可以让这个单词好背许多。
3.使用缩略词和口诀。碰到一连串的信息,我们可以试图把它们串联成一个词或一句好记的话。例如:秦国灭六国的顺序是: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齐国。如果你要死记硬背,实在很痛苦!但某位有幽默感的历史老师,把“韩、赵、魏、楚、燕、齐”变成了一句谐音口诀:“含着委屈咽气!”你只要记住这一句话,就再也不会忘记秦灭六国的顺序了!
4. 联想出好记忆。我们的记忆在大脑里是以联想的方式存储的,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记住更多东西。世界上的许多记忆高手,都会用一个“记忆宫殿”的技巧:把想要记住的东西,与一个自己( )熟悉的空间联想在一起。举例来说,如果你想要记住一个“跑车、耳机、猎豹……”的清单,你可以想象回到家里一打开大门,在玄关里停了一辆跑车,想象在鞋柜上有一副耳机,然后走进客厅,看见沙发上躺了一只猎豹,电视上在播放蝙蝠侠……这样一路逛自己家里,把你要记住的东西用想象力置入每个角落,日后回想时,再想象自己走同样的路线,沿途把每个东西再捡起来,就可以记住更多了。
5.“点线面”记忆法。我们在学校学习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是存在于一个大的教学体系中的,数量很多,又相互关联。那么,要如何把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地列入我们的知识体系呢?答案是,“点线面”法。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你只要能从一个知识点连接到另一个知识点,延伸出去,就能带出整个知识体系。比如,南美洲的亚马孙盆地是全球最大、物种最多的热带雨林。这是一个知识点,从这个知识点出发,我们进而联想到,因为这些气候特点,它有哪些代表性的、著名的物种?因为它面积超大,使得它横跨了哪些国家?它物种最多,那么最著名的物种有哪些?这就是从“知识点”延伸出了一条条“知识线”。我们接着联想,这些气候特点、物种特点,使得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以哪些为支柱,其文化、民俗有哪些独特的风貌?亚马孙雨林遭到滥砍滥伐,会对全球的气候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就从知识点铺开变成了知识面。而到了这一步,就是整个知识体系的呈现了。当你能够从一个知识点拉出整个知识体系,这在你的记忆中,就很难再被忘掉。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