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酒歌说文。
众所周知,鲁班创建木匠行当,带了上百徒弟,可真正给他帮忙打下手的,是他的母亲和妻子。她们俩不但能烧火做饭,还心灵手巧,帮着鲁班改进了不少工具。
最开始的时候,鲁班做木工用的是木棍划线,可再高明的师傅也有眨眼的时候,再直的木棍也会跑偏。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一丁点小误差就会导致整个工程毁之一旦。为此,鲁班熬白了不少头发。
这天,鲁班又为划不直线着急上火。恰好他的母亲坐在旁边缝衣服,就问道:“儿啊!你这是咋了?”鲁班一声长叹气说:“娘呀,我这条线怎么就画不直呢,真是急死我了!”母亲瞅了一眼,笑着说:“我还以为多大的事,不就是画线吗,娘给你想办法。”说着,母亲停下手里的活,顺手用缝衣线沾上一点锅底灰,自己扯住线的这一头,让鲁班拽住另一头,对准木板这么轻轻一弹,轻而易举就画出了一条笔直的( )线,活脱脱“两点一线”的生活版。鲁班恍然大悟,拍手叫绝。
又过了几天,鲁班准备画直线,可老娘正忙着烧锅煮饭,没时间帮忙打下手。鲁班这头急得冒汗,心想这活耽误了,就收不到工钱。老娘看着儿子着急,从针线筐里拿了一个纳鞋底用的锥子,对鲁班说:“你把墨线系在锥子上,然后把锥子插到木料一头,不就可以一个人弹线了吗?”鲁班一想就是,从此再也不用请娘帮忙弹墨线了。后世人为了纪念鲁班的母亲,就把这个锥子叫做“班母”。
家庭山点评:鲁班母亲为什么能想出划直线的的办法呢?原因就在于劳动人民有智慧。那你可能说,鲁班不也是一个劳动者吗?不错,但鲁班母亲做的是家务活,也因此能够想到用缝衣线沾锅底灰弹出直线,继而又想到用纳鞋锥替自己固定墨线一端。这些工具和思路都跟做针线活有关,而鲁班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想不出母亲的办法。所以,多劳动就会变聪明,多动手动脑就容易有发明创造。只知道做作业,思维是不会变灵活的。如果不想让孩子做学困生,学数理化变轻松,就要鼓励孩子多劳动勤动手。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