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徐光启的故事之思维创造劳动试验—红薯种子贮藏法是怎么发现的

点击:146


徐光启(1562~1633),明朝农艺师、天文学家、数学家,万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较早师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近代科学先驱、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原文:俞继东;出处:小读者之友。


1610年,在家丁忧(居丧)期满的徐光启接到吏部的文书,告诉他可以回京复职了。可徐光启回复说:“薯种越冬春耕事未完,容春后北返。”他的意思是储存好红薯,春天播种后再回京做官。

红薯在明朝中期引入中国,最大的特点是产量高,可由于信息不通及交通闭塞,种植范围一直在岭南一带,没有在国内大面积推广。除了信息、交通的原因,红薯本身也有一个缺陷,就是贮种不易,过冬的红薯不是烂掉,就是会提前发芽。丁忧三年的徐光启一直在家试验,下决心一定要解决贮种这个难题。

第一年,徐光启把红薯分成几组,分别藏于阁楼、草垛、墙洞等地方。但到春天拿出来,基本上都是烂掉的多。又一年,鉴于红薯冻坏的结果,徐光启用旧棉被把红薯包裹起来,但仍然没挨过冬天,而且红薯烂得更快。到了第三年,徐光启干脆在自家院子里挖了几个土坑,底下垫上稻草、树枝、草木灰等,把红薯种放进去后,土坑上方有的插上透气的竹筒,有的密不透风。徐光启不去复职,就是在等待试验的结果。

到了春天,那些(     )的土坑让徐光启欣喜不已:每个出土的红薯都完好如初!他用文字记录:选择高土,薯入地窖,秘藏过冬,开春如新。之后,徐光启在全国大力推广这种贮种方法,红薯得以大面积种植。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