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招:落地伊始
例1、每天她都让还是婴儿的耿明看这些图案,并念上几遍。(详见智商篇2012年4月25日耿明的故事——点此查看)
第2招:融会贯通
例1、“历史并不是把课本上的每句话死记硬背下来,对于每个事件、每个人物,都要多提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发生了什么’,善于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有助于有效地理解,将‘历史’贯通起来。”(详见学商篇2012年4月3日邓园的故事——点此查看)
第3招:识不宜迟
例1、3岁多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他认字……庞若愚认字很快,4岁多时就能拿着报纸读一些简单文章。(详见学商篇2012年4月22日庞若愚的故事——点此查看)
例2、据刘若旖的母亲回忆,女儿三岁前就认识1000多字了,记忆力很好。(详见智商篇2012年5月26日刘若旖的故事——点此查看)
第4招:死记硬背
例1、更可怕的是,国际学校沿袭国外的教育模式,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连乘法口诀也不背。(详见学商篇2012年4月18日潘让的故事——点此查看)
(死记硬背有时候也是必要的)
第5招:随时随地
例1、有段时间,骆雅婷迷恋上背英语单词,狂背单词,结果英语成绩飙升。她把单词抄在本子上放在茶几边,随时都抓来看。(详见学商篇2012年4月28日骆雅婷的故事——点此查看)
第6招:一触即发
例1、这种闪光刺激并不都是坏事。因为特斯拉17岁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到发明创造上时,他兴奋地发现,自己除了有惊人的记忆力,还有极其高明的想象力。(详见智商篇2012年4月10日特斯拉的故事——点此查看)
例2、厨房是必不可少的游戏场所之一——除了能让他们乐不可支,还可以训练他们的各种器官,刺激他们的大脑,达到提高智力的作用。(详见智商篇2012年4月6日厨房的故事——点此查看)
(提示:大脑开发,其实就是接触刺激——多看,多听,多动手,多动脑,多闻,多尝……)
第7招:赞不绝口
例1、父亲对萨姆的创意印象深刻,不但给儿子发明的“双头扫帚”取了一个“改良扫帚”的名字,还为它申请了专利。(详见智商篇2012年5月18日萨姆的故事——点此查看)
(提示:鼓励和赞美,会让孩子更聪明)
第8招:兴之所至
例1、感兴趣的东西一旦进入了脑子里,就进入脑子里结构完整的知识网络。网络会越来越大,各方面连在了一起,很容易立即记住。(详见学商篇2012年5月2日蓝斐的故事——点此查看)
例2、除了课本外,还可以把老师的教案书买来看,上面重点明确,连老师讲的历史小故事都有,很有意思。(详见学商篇2012年5月16日张宇寒的故事——点此查看)
第9招:前思后想
例1、最基础的东西死记硬背不好,我的观点,开始时要多想而不是多背,把一切都搞清楚,这样,后来的学习就会轻松些。(详见学商篇2012年5月2日蓝斐的故事——点此查看)
第10招:照本笔记
例1、笔记记在课本上比记在笔记本上效果要好,因为这样可以边翻书边记住重点。(详见学商篇2012年5月16日张宇寒的故事——点此查看)
第11招:记录在案
例1、她做完以后,还会把一些做错的题和她觉得解题解得十分巧妙的题写在笔记本上,以增强记忆,确保做题效果。(详见学商篇2012年5月22日张宇寒的故事——点此查看)
感谢您的阅览!请多提宝贵意见。更多点子家庭山将陆续添加,您也可以到点子库-智商篇-记忆力栏目查看以往按月份添加的点子。点此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