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金秋某晚,酒足饭饱后,长住上海大方饭店的温州乐清五金机械厂朱厂长逛街去了——他把这种消闲称为“跑信息”,或者说“捡钞票”。
拐出延安东路就是热闹非凡的大世界,一家食品店门口排长队买糖炒栗子的人们引起了朱厂长职业性的条件反射。朱厂长开始仔细观察。
朱厂长发现急于尝鲜的上海人买了糖炒栗子后,都猴急似的咬着、剥着吃,以至于常常把栗子内核弄得四分五裂,嘴边一副狼狈相。朱厂长一看笑了。
这些年来,朱厂长悟出了一条发财真理:“凡是人群( )的地方,一定有财神爷在微笑。”“能不能搞个剥栗器?”他似乎看见了财神爷在向他微笑。
说干就干,朱厂长迅速画出剥栗器的草图,算出材料用镀锌铁皮,成本每只0.15元,出厂价0.30元……
当晚,传真将剥栗器草图传回了朱厂长在温州家乡的工厂,一副模具两个小时就出来了,冲床开始运转。
3天后,一卡车剥栗器涌进了大上海,大大小小商店门口的糖炒栗子摊主成了朱厂长的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