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学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沈鸿昌的故事之创业交际流通营销—最早的证券期货市场是怎样形成的

点击:1566


明朝嘉靖年间,富庶的江南地区店铺林立,商品交易频繁。

在当时的苏州府,万福记的酥饼是远近闻名的风味小吃,每天门口排队的顾客络绎不绝,店家开足马力生产仍是供不应求。不仅如此,还经常有官府和大户插班下大订单,足够万福记忙上几天的,门面生意自然就照顾不了了。有钱有势的大佬当然得罪不起,但是散客也是不能随意怠慢的。

为了不让散客再空跑一趟,掌柜沈鸿昌情急之下,在收取定金之后打下了白条,允诺在指定的日子一定交货——其实,这只是应付散客的权宜之计,万福记并没有这个生产能力,但为了本店的招牌和口碑,沈鸿昌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战战兢兢过了一个月后,沈鸿昌惊讶地发现,情况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每天拿着白条来提酥饼的散客寥寥可数,门面卖出去的酥饼也不比以前多出多少,但每天回笼的铜钱多出来不少。细心的沈鸿昌多方打听才知道,有相当多的顾客购买酥饼,不是留作自己食用,而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而收礼的人也不见得会自己吃,往往过段日子找个机会转送出去。可问题是,酥饼存放时间长了就会发霉变质,没法再送人了。再者,拎着偌大的饼盒到别人家里,既不方便又惹眼。于是,好多人买了这种白条要么送人,要么放家里,什么时候想吃了就自己跑到万福记兑换现成的。

由此,沈鸿昌暗自琢磨起来,做一盒酥饼要花时间、人力和本钱,卖出去只能收到20文钱,这种白条几乎什么投入都没有,就可以凭空坐地收钱,而且不用担心马上就要兑现,岂不是无本万利?

不久,万福记就停止了打白条——开始印制盖有沈鸿昌私章的饼券,在门面叫卖起来。卖饼券的好处实在诱人:酥饼还没有出炉,就可以提前收账,沈鸿昌不用再像以前为讨要赊账而苦恼了。卖饼券的铜钱可以用来做其他卖卖,而且还不用付利钱。顾客手中的饼券总会有部分遗失或毁损,这些没法兑换的酥饼就被白赚了。又由于饼券上面( )标明面值,购买时按照当时的价格付钱,提货时不用退补差价,一些精明的百姓便将饼券攒在家里,等酥饼涨价时再卖给人家。性子急的人不屑于这种守株待兔的做法,他们通过赌来年的收成,做起了买空卖空的生意来:倘若来年是丰年,现在的饼券就跌价;倘若来年是荒年,现在的饼券就涨价。

不仅仅是饼券,市面上其他的券也被人做起投机交易来。苏州城内的布庄、肉铺、米店掌柜看着都眼红了,一窝蜂地跟着模仿,卖起了布券、肉券、米券……而当铺和票号见有利可图,不仅仗着自己本钱雄厚来分一杯羹,轻而易举地操纵起价格,而且还接受百姓各类券的抵押,放起了利子钱。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注册家庭山的小故事猜猜看,家庭教育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教师教学更轻松。有咨询、入群和投稿等需求,请联系小编家教故事猜猜看(微信号:jjgscck888)。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