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在美国纽约的艺术大楼画展大厅,聚集了各国政要和全球知名艺术家,他们都是来参加这次盛大的艺术画展的。
大厅里被各种美妙绝伦的画作挤得满满的,啧啧的惊叹声不绝于耳。然而,有一个人的画作出现后,却引发出一片巨大的哄笑声。
那都是一些什么画啊!不是残缺了的树叶,便是畸形的动物,比如一只瞎了眼睛的青蛙、一只断了翅膀的蝴蝶、一条身体上长满了疮疤的鱼……这些东西看起来是那么的丑陋,简直可以称得上不堪入目。不过讥笑过后,就是长时间的沉默。因为,人们发现画中还不止是这些东西,在那些东西的背后,还有被毁坏了的土地、看上去臭烘烘的污水,以及混浊得令人无法呼吸的空气……
这时,这次大赛的组织者罗伯特开口了:“女士们、先生们:也许大家非常奇怪,我们这个豪华而高雅的展厅里,本来是向人展示美丽的艺术品的,怎么会突然出现了这些丑陋的画?现在,我要告诉大家,如果我们再不来重视这些丑陋的东西,那么在我们未来的日子里,谁都看不到那些美丽的东西了!因为战争、核泄漏以及人们对资源无节制的开采,在我们明天的地球上,就只能看到这些东西了……”
这些画的作者名叫本·沙恩。也正是在这次画展中,他一举成名,不但他的画作被人们高价收藏,政府也开始大力宣传环保,并出巨资进行环境改造。特别是新一代绘画艺术爱好者们,争先恐后地模仿本沙恩的画作。
可是,人们慢慢地发现,本·沙恩的画作越看越令人感动,那种真实得令人想哭的感觉,谁也无法模仿。于是,很多学画的来找本·沙恩,希望他能教他们画画,专画这种丑陋的画!
然而,本·沙恩却说:“这种画并不是谁都画得了的!”有学画的说:“我有足够的恒心能够学习这种画,只要您肯教我!”也有的说:“我有十分的热情来跟您学习这种画,您就教教我吧!”但本·沙恩还是摇了摇头,说:“光有恒心和热情是不够的!”众人异口同声地问:“那还需要什么?”本·沙恩说:“还需要( )!”“( )?( )有什么用?”众人不解。本·沙恩平静地回答:“是的,我说的是( ),因为( )是一个画家最好的颜料。一幅画如果缺少了( ),就像一个人缺少了灵魂,他只不过是一个空空的躯壳而已!”
终于有一天,人们亲眼见到本·沙恩作画的过程:本·沙恩找到了一个曾经遭到过核泄漏的地方,当他发现一只缺了一条腿的青蛙,在地上艰难地爬行时,他突然跑过去,将那只青蛙捧在手里。他静静地看着那只青蛙,眼里尽是柔情,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看着,他的眼里便滚出了两颗豆大的泪珠,继而便是失声痛哭!终于,停止了哭泣的本·沙恩,这才小心翼翼地将青蛙放在地上,然后支起画架,开始作画。不一会儿,一只同样失去了一条腿的青蛙,出现在了他的画纸上,令人望一眼便心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