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多是七个月的早产儿,出生时就伴有多种并发症。接生的医师很理性地告诉他的爸爸何先生,孩子先天严重不足,未来可能脑瘫、痴呆。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多多终于可以出院回家了。“临出院时,护士长代表院方给我们送来一大束鲜花。她说,这是医院有史以来接生最小月份、病情最复杂且康复出院的婴儿。他们为我们的执著而感动。”何先生回忆道。
把病歪歪的儿子接回家,何先生根据自己的师范专业知识和7年教师从业经验,结合自己十几年经营企业的社会实践,决定采用非常规的方法,研究制订了一系列针对儿子特点的训练计划,抚育这个来之不易的生命,让他健康长大。
何先生把自己教育儿子的方法谓之“鹰式教育”: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当幼鹰开始往谷底坠落时,为了活命它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继续下落,也就掌握了基本的飞翔本领。
于是,何先生从多多出院第三天就开始对他进行严格的体力和脑力的训炼,包括每天都给多多按摩面部、胸部、背部,让多多游泳、做体操,用语音等刺激多多的神经和大脑等。
等到多多稍大一些,就带着他跑步锻炼。“如果当时他的情况不是那么危险,我可能也不舍得,至少不会在刚出院的时候就逼他锻炼。但一想到以后他有脑瘫的危险,我就必须狠下心来。至少要让他能健康地成长吧!”
多多学走路时,面对跌跌撞撞向自己扑来的儿子,何先生没有迎上去抱住儿子,而是一步步后退,从这面墙退到那面墙……结果,多多只用一个小时就学会了走路。
接下来,何先生还训练儿子的专注力和平衡感,方法是把杯子放在多多的头顶,让他单脚站立。
多多有一辆儿童自行车,何先生把两个辅助小轮卸下来,让多多学骑自行车。然而,何太太怕儿子摔倒又装了回去。结果,多多到现在( )学会骑儿童自行车。
多多不到两岁的时候,全家一起攀登南京海拔最高的紫金山。山路不好走,又没有台阶,走两步滑一步,步履蹒跚的多多快要哭了。何太太想抱起儿子,何先生却异常坚决地要孩子自己爬上去。夫妻俩一边爬山一边吵。爬到山顶时,孩子衣服都湿透了,被山风一吹,冻得直打哆嗦。“我也没想到孩子真的能自己爬上去了。还不到两岁的孩子啊!”何太太告诉记者,每到这种时候,多多身上迸发出来的潜力就会让她对丈夫的冷酷无话可说。
何先生出示了一张他给多多制订的日常生活作息计划表:早上6:00-6:30起床,自己穿内衣、外衣,自己刷牙、洗脸,户外慢跑,情商训练……晚上9:00前自己上床睡觉。每天的训练项目多达25项,完成了打“☆”,未完成打“×”。一个“☆”奖励一分钱,一个“×”罚一分钱。每天自己画星、结账、存钱……对于一个4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计划简直就是军事化管理。4岁的多多还独自坐公交车上学、放学。每天多多从家走到公交车站——这是800米,坐8站路,再下车走1000米,一天一个来回就是3.6公里。每个周末,多多还要继续接受爸爸的训练,爬山、游泳、滑雪、滑冰、下棋、练武术。
多多先天不足,重病缠身,曾让何太太揪心不已,每天担心儿子脑瘫。然而,现在她说:“多多经过锻炼,现在赶上其他小孩,说明这种训练还是有效果的。”
除了身体上奇迹般康复,多多的智商和情商也在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