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菲菲从小就乖巧懂事,6岁起,她就开始帮家里做农活。菲菲12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里的顶梁柱倒塌了,作为长女的菲菲,曾想过辍学跟村里人外出打工,但对学习的渴望以及对家人的不舍,她决定一边种菜,一边继续上学,靠自己的双手养活一家人。
为赚钱贴补家用,在奶奶的带领下,祖孙俩到处开荒种菜。“这些菜地,都是她一锄头一锄头开出来的。”曾菲菲奶奶心疼地说,“她手上的血泡起了又破,破了又起,真难为了这孩子呀!冬天,双手生满冻疮,她从没叫过一句痛;夏天,被太阳晒得脸上脱皮,也没有放下手中的锄头。”在奶奶的指导下,菲菲学得一手种菜的本领,什么时候种什么菜,什么病害用什么药,她都能应付过来。
曾菲菲的家离学校不到500米。曾菲菲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先要和奶奶一起把菜担到菜市场。然后匆匆赶回家,为家人做好早餐,等家人吃完,便带上弟弟妹妹赶到学校上课。中午、下午放学,她又是急匆匆赶回家,除了做饭、照顾妈妈外,还要到菜地里整地、施肥,有时候还要把第二天要卖的菜摘好、整理好。
周末是曾菲菲最辛苦的时间。周五下午四点半放学,到家,摘菜,包菜。一担菜足有30公斤,曾菲菲一肩挑起,从菜园到家20分钟的路程,已经满头大汗。到家后,曾菲菲便开始洗菜、包菜。忙完,她又到另一个菜园割韭菜。之后,又到第三个菜园为毛豆苗锄草……等回家时,天已经大黑,她又开始操持起一家人的晚饭。周六凌晨三点半,曾菲菲便起床了,她先来到菜园里割空心菜,因为空心菜必须现割,隔夜会不新鲜。之后,她便要把昨天摘好的菜挑到菜市场去卖。中午11点,菜卖完,她便要赶回家,做午饭、洗衣服;午饭后,曾菲菲便和妹妹到村里的车间串灯泡。
在镇上的菜市场,曾菲菲有固定的半个摊位,那是好心的曾大妈让给她的,一个摊位一年要交600元钱,菲菲租不起,就趴在别人的摊位边上“蹭”。曾大妈见她可怜,就在自己摊位上划出一半给她用。曾菲菲是个感恩的人。没事的时候,便帮曾大妈做点事,剥豆子,拆韭菜……久了,菜场的叔叔阿姨们渐渐喜欢上这个瘦弱爱笑的女孩,经常把熟客介绍给她,好让她早点卖完菜回去。
在曾菲菲家床上,有民政部门送来的棉被;在菲菲家灶台旁,有爱心人送来的食用油……小爱汇大爱,让菲菲感动,也让菲菲自责。学校也曾组织同学为曾菲菲捐款,都被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