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武小锋以626分、辽宁省普兰店市38中理科状元的高考成绩,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预防医学专业的一名本科生。
踏入北大校门以后,武小锋一门心思钻研专业课,很少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那时的他和许许多多的北大学子一样,都相信属于自己的是美好的光明坦途。
转眼到了毕业。2005年4月的一天,武小锋拿着简历第一次去人才招聘会场。好不容易挤进人堆,在一家招聘台前递上求职材料,主管看到写有“北京大学”的毕业证,眼神有了亮色,问他:“你的其他等级证书齐全吗?”武小锋于是又把自己的外语、计算机等级证书交上去,( )一句自我推销的旁白。
正在这时,旁边一位学生挤上来。招聘主管似乎一下子被那个学生大方的自我介绍吸引住了,说:“你这个小伙子很开朗,留下来吧,呆会儿我们再跟你详细谈谈。”
尽管从心里羡慕那个侃侃而谈的同学,武小锋几次也想上前重新介绍自己,但鼓了几次勇气却始终没好意思张口。最后,见没人再理会,武小锋只好怯怯地抽回自己的材料,悻悻地走开了。后来的几次求职,武小锋得到的待遇惊人地一致:客气地被拒绝。
2005年7月底,武小锋被迫离开北京,把目标锁定在沈阳市一家疾病防控中心,可一打听,编制已满,不需进人,于是只好回大连市找接收单位。
大连的情况也是大同小异。到了12月初,武小锋已经把求职要求降到了最低限度:工作只要和自己的专业沾边,月薪1000元以上就可以。可是,屡试屡败!武小锋的心情变得极为郁闷,感到无限迷惘和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