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刚开始,上海闸北区一学校教导处就发布了一个新举措:老师在批改课堂作业时,用“O”替代“×”,批改作业的错误。
“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柔和一点,尽量选择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该校教导处老师解释道,学校制定这个规定,希望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都需要温和一点。每周,学校的督导老师都会抽查各个班级的课堂练习本,了解各位教师批改作业的规范,并作为教师平时考察标准之一。
新举措刚实施半个月,学校部分教师提出质疑: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已经习惯用“×”表示错误,“O”表示学生订正过关,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教师需要反复向学生、家长进行解释说明。
“突然改变批改作业的符号给工作带来( )。”一位小学教师直言。“部分学校出台的实施举措太细致、具体,不利教师的个性发展。‘×’也不能用,那怎么培养孩子面对自己错误、面对挫折的勇气?”另一位小学教师质疑道,小学阶段是孩子培养是非观的重要阶段,老师用“×”符号刺激学生,帮助孩子了解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是很好的方式,为何随意改变?
以下是搜狐网友评论:
搜狐网友地老天荒5415307:俞校长咋知道改成O从心理学上更能接受呢?难道改个符号就不代表那是个错误的答案吗?错了就是错了,有什么不好的,打个叉简单明了,学生也是找原因改正,画个O也是找原因改正,有什么区别呢?打个叉也能促使学生面对挫折承担责任能力的培养。专家门能整点有用的点子吗??不要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了。
搜狐网友扯花线:叉或圈都只是一个符号,本身没有好坏,用叉表示“错”学生就怕叉,换成用圈表示“错”学生也一样会怕圈,难道过一段时间等学生们不愿意看到作业打圈的时候再继续换成三角或方块?
搜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网友m666888:对的打勾,错的打叉,自古至今如此,只打勾,不得打叉,说明不能正视自己的成绩及做得不够,虚荣心大,对教育学生不利。
搜狐上海市网友丰富多彩55463085:这又是一件“屁股指挥脑子”的生动体现,我是一个教了四十年的教师,看了这条新闻教人心寒,教育孩子的始终是什么?“做人”,而“做人”的始终又是什么?“是非”。在对与错中以“中庸之道”的教育手段,甚至在书面批改中也行此此道,此乃是“笑话”,一些所谓的基层领导指挥此事,你又是出之何意?我想进行教改中的专家们是不会出此“幼稚”的思维,为了孩子,请三思,不要再出此“笑话”。
搜狐陕西省西安市网友志在四方5210280:中国的下一代连一个“×”都不能承受吗?教育的悲哀!!看了让人感到愤怒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