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1911-1988),西班牙裔美国物理学家,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1980年的一天,路易斯的儿子、地质学家沃尔特得到一些6500万年前的黏土,这引起了他的兴趣。
据测定,这些黏土中铱的含量较高,其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几十甚至数百倍——目前已知在彗星和小行星中铱元素的含量也远比地壳中( )得多。
另外,这些黏土的地质年代恰巧与白垩纪、第三纪一致——恐龙和许多其它物种也恰巧是这个时期从地球上永远消失的。
经过分析,路易斯推测,白垩纪、第三纪之间恐龙的灭绝,是由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触发的。沃尔特得到的这些黏土中,较多的铱就是这颗小行星带来的。
根据铱的含量,他们还推算出撞击物体是相当于直径10公里的一颗小行星。这么大的陨石撞击地球,绝对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打击。以地震的强度来计算,大约是里氏10级,而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将超过100公里。其撞击能大致相当于4000亿吨TNT炸药,或者200亿颗广岛原子弹释放的能量。
由于陨石的冲撞,地球上发生了惊天动地的毁灭性大爆炸,导致恐龙或者被火烧死,或者因窒息而死。最后,遮天蔽日的烟雾弥漫于大气层,使地球进入长期暗无天日的冰冻期,导致恐龙和多数动植物灭绝——“恐龙灭绝说”就从一块小小的黏土上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