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
古时候,苏州有个商人叫贾斯,经常外出去做生意。然而突然有一天,贾斯被人害了。他的妻子得知消息后,赶紧到衙门去报案,向县令诉说了案情:
那天晚上,我相公雇了一条小船,和船夫约好第二天在城外寒山寺上船出行。第二天,天还未亮,我相公便带着很多银子离家去寒山寺。可是当日光已照在东窗上时,我听到了急促的敲门声,有人喊:“贾( ),快开门!”我打开门,见是一个船夫。他问我:“大嫂,天不早了,贾老板怎么还不上船啊?”我一下子慌了,连忙随船夫来到寒山寺河边,只见小船停在河边,却不见我相公的踪影,他被人害了,呜呜……县令听了贾斯妻子的诉说后,便断定杀害贾斯的人正是船夫。而断定的根据就在于船夫敲门时喊的称呼上。
所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破绽就在嫌疑人的话语中。
故事二
古时候,有李王两人,因一管旱烟袋来到衙门请县令明断。李说烟袋是他重金所买,王说烟袋是他家祖上传下来的宝贝。两人争执不休。
县令说:“这梨木烟袋确实不错,我也喜欢,这样吧,我出20两银子买下了,你们每人就再在堂上各抽3袋烟,然后各取一半银子回家去吧。”李王两人尽管不情愿,但也别无他法,就按照县老爷的指令,抽起烟来。抽烟时,姓李的那个人吹不出烟灰,就用一根小竹片将烟灰挑出;而姓王的却将烟袋用力地在地上磕打以磕出烟灰。结果,聪明的县令根据两人的动作表现,把烟袋判给了姓( )的那个人。
所以,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破绽就在嫌疑人的动作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