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点击:4903 月份:2011-06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张驰的故事(20110601)
2000年,年仅22岁的张驰,成为剑桥大学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获得全额奖学金。
张驰念初一时,他家附近办了一个免费补课班,有各种专业。于是,张弛和父母一起去报名参加补课。
问题:张弛的父母会报名吗?( )
A、会。B、不会。
当时,他们一家三口都报了名。每次听完课回到家后,全家人就会凑到一起交流:你听了什么,我听了什么,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既平等又热烈。
“一家三口在一起交流,气氛很好,而且很充实。我们告诉孩子,学习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你老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它就苦不堪言;你要把它当作件幸福的事情,你就会乐此不疲。”母亲杜鹃英说。
关键词:交流
家庭山:交流让学习成为一种幸福。
张驰的故事(20110602)
作为老师,张弛的母亲杜鹃英非常清楚,对学生而言,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就意味着成功。因此,从张驰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她和丈夫就要求儿子:一定要复习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做功课,再预习马上要学的课程。同时又根据人的遗忘曲线给张驰制定一个复习计划。长期这样做,张驰自己就感性地掌握了整个学习的过程和节奏。
张弛刚上高一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以便将来考托福。为此,张弛准备把节假日利用好。
问题:张弛在节假日干什么?( )
A、上补课班。B、外出旅游。
张弛利用每个节假日寻找机会陪同外国人出去旅游,抓紧旅途中的机会练习口语,并从中了解国外的文化、历史和教育情况。两年下来,张弛的英语进步很大,在“托福”考试中得到600多分的高分。
关键词:学习
家庭山:课堂不只在教室里。
戴志康的故事(20110603)
戴志康考上重点高中后,对电脑的兴趣越发浓厚,课业情况却更糟糕了。后来,老师发现戴志康竟然开始逃学,情急之下便来家访,向他父亲戴光告状。
问题:戴光会训斥戴志康吗?( )
哪知,戴光看着老师,平静地说:“我家志康其实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目前成绩不好,是因为他没有把心思用在功课上。如果用功,他不会差于任何一个同学。这一点,作为他的父亲,我非常清楚。”有了父亲撑腰,戴志康开始轻装上阵冲上开发电脑软件之路。
高二那年,戴志康制作出两种办公和文字处理软件,找人制作成光盘出售,一下就赚了几千元。一次,戴志康发现了瑞星杀毒软件里有些漏洞,戴光得知后,对他说:“假期我带你去北京找这家公司,你把你的意见面对面地给他们提出来。”几个月后,戴志康与瑞星公司这家老牌IT企业的技术精英有了一场精彩对话,这让戴志康大大提升了自信心。回来后没几天,他就设计出了一个新的社区软件雏形……
转眼到了高三下半学期,高考在即。戴光认为应该收心备考了,便跟戴志康认真谈了一次心:“要想真正地在软件方面有大的造诣,还是要读大学的。所以,我建议你还是要想办法把成绩提上来。”戴志康完全理解父亲的一片苦心,郑重地点了点头。
问题:戴志康能考上重点大学吗?( )
A、能。B、不能。
靠着设计软件的缜密头脑,戴志康精心规划了剩下不多的时间,找出备考科目的重点、难点一一突破。结果,一番冲刺后,戴志康就像中考时一样,竟然奇迹般地考上了重点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关键词:头脑
家庭山:有头脑,考大学自然不成问题。
戴志康的故事(20110604)
戴志康上了大学才知道,比起自己超前的电脑软件知识,教材上的内容太陈旧了——上课在他看来无非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于是,戴志康制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科研开发为主,日常学习为辅。为了避免与晚睡晚起的室友互相干扰,他在校外租房子住。在别人忙于恋爱时,他躲在房间里一心一意进行软件攻关。由于他把精力几乎全放在了已经起步的事业上,学习大不如人。大学4年,戴志康先后受到3次处分,同时有15科需要补考。
问题:戴志康的父亲会为他感到丢人吗?( )
对此,戴志康的父亲戴光并没有生气,反而鼓励儿子说:“你在软件方面取得的成绩,要顶过100科及格,在乎这个干什么?加把劲,补考过了就行了。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只是跟一般同学的方向不同。相信老爸,你是非常优秀的。”
有父亲给予的全新动力,戴志康的事业上了快车道。大三时,戴志康开发的一个社区软件迅速占领了市场,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经济收益。到毕业时,他不但通过补考领取了毕业证,还积累了50万元软件收益。当时,一家电脑公司开出了年薪30万元的条件吸收他加盟。
问题:戴志康会加盟吗?( )
但戴志康不干——做员工并不是他的方向。于是,带着积累的50万元,戴志康到北京中关村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开始招兵买马,开发自己的社区软件。到2008年,戴志康的社区软件成为社区论坛软件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品牌。26岁的戴志康不但资产已达亿元,而且被评为中国软件业“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
关键词:方向
家庭山:朝自己的方向努力。
刘心武的故事(20110605)
刘心武很喜欢上大学的姐姐回北京过寒暑假。但由于姐姐十分喜欢看小说,除了吃饭、睡觉,几乎一直斜躺在床上,倚着被褥枕头看小说,不跟刘心武玩,他自然不高兴,就跟姐姐捣乱。比如,在她旁边发出怪声,假传父母的“圣旨”让她去做事,可是大都收效甚微——姐姐依旧津津有味地只顾读手中所捧的书。而且,姐姐似乎很聪明,会忽然命令刘心武给她送杯茶,或把梳子找出来递给她。刘心武此时虽然嘴里嘟嘟囔囔,但实际上很乐于为她服务——因为他有事干了。
问题:姐姐读书对刘心武有好处吗?( )
A、有。B、没有。
姐姐读书的习惯很快传染给了刘心武。每当姐姐出去后,刘心武就会趴在姐姐的床上一页一页地读下去,直到姐姐回来。
关键词:传染
家庭山:好习惯是可以传染的。
冰心的故事(20110607)
冰心十分关心自己孩子的成长,但从不溺爱。为了让孩子们从小说实话,她的规矩可大了。如果孩子说了假话,除了用肥皂水洗嘴巴外,还要灌奎宁水,让他们牢记绝对不能说假话。
问题:冰心的这个“规矩”好吗?( )
A、好。B、不好。
冰心的这个“规矩”真可谓是别具匠心。肥皂水是可以去污的,用肥皂水洗嘴巴,意即洗掉嘴巴上不诚实的东西;而奎宁水是苦的,让孩子尝点苦味,从中吸取教训。这种“规矩”虽然严厉,但很容易给孩子一个深刻的印象,让他长记性,而且不会伤及孩子的身体,灌奎宁水还有预防虐疾的作用,可谓是一举三得。
关键词:规矩
家庭山:吃点苦头,长点记性。
周立波的故事(20110608)
有“上海活宝”之称的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小时候出奇得淘气,经常惹是生非。一次,家里来了一个木匠打家具。木匠带了个小孩,这个小孩经常要跟周立波玩。有一天,周立波把木匠锯下来的木屑、锯末之类的都放在碗里,用热水一冲,挺厚的一碗,像藕粉似的,骗小孩吃“藕粉”。小孩便真吃了,一口进去,“哇”就哭了——因为那种樟木锯末很辣很辣。结果,周立波遭到母亲一顿打。
问题:周立波还会欺负小孩吗?( )
第二天,周立波就把胡椒粉撒在手背上,跟小孩说:“你想不想要很阴凉的感觉呀?”接着,周立波给他“示范”,把胡椒粉放在鼻子跟前:“你一定要用力吸,要使劲儿,知道了吗?好,来试一下!预备,来!”不用说,小孩又被辣得哭起来,周立波则又一次被母亲打。
由于周立波屡“打”不改,就天天被母亲打,打了之后就像斑马一样(身上都是母亲用拖鞋打得印痕)到学校去,以至于两个女同学看到他老起哄:“呀!周立波,你妈妈又买新拖鞋啦!?”周立波问:“你们怎么知道?”“你今天这个花纹跟昨天那个花纹是不一样的啊!”她们说。
关键词:屡“打”不改
家庭山:打是很难让一个孩子改好的。
周立波的故事(20110609)
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给他买了一个非常稀罕的海绵铅笔盒。一个女同学特别喜欢玩吸铁石和海绵,所以第一天用,周立波就把这个崭新的海绵铅笔盒一刀拉开,把吸铁石分别送给了旁边的男女同学。可做完这事以后,周立波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为了避免挨打,周立波下午没上课,先跑回家拿了五条年糕,三条插在腰间,其余两条给了同学,沿着铁路走,准备逃到北京去。但周立波从市区走到郊区,就因为不认识路走不动了,只好又回来了。到家以后,周立波躲在家门口,不敢上去。隔壁邻居一看周立波躲在旁边,一把抱上去了——原来,整栋楼的人都在找他。
问题:周立波会挨打吗?( )
周立波的妈妈看到他就抱头痛哭,他的爸爸也焦急死了,问寒问暖,给东西吃,给洗澡,所有人也都来看他。那一夜,周立波睡得好好的,没有挨打。尝到了甜头后,没过两星期,周立波再一次一闯祸,便又故伎重演,“逃”了回来。
问题:这次周立波会挨打吗?( )
这一次,周立波可没那么幸运了。身为体育运动员的爸爸识破他的伎俩后,很是着急,“啪”地一巴掌下去,第一次打了他。
问题:周立波还会“逃”吗?( )
用周立波的话说,这次挨打“真的刻骨铭心”,把他“搞到位了”,以至于“到现在为止都没再逃过”。
但是,我们知道,周立波不再逃“打”并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由于自己的伎俩被识破,良心有了发现。
关键词:打
家庭山:打并不能真的刻骨铭心。
周立波的故事(20110610)
“上海活宝”周立波小时候很淘气。一次,周立波的同学到他家里玩,他便拿出当时很稀罕的麦乳精热情招待,结果一下就没了半罐。因为担心挨打,周立波想了个主意:把剩下的麦乳精全倒出来,把报纸放进去垫着,再把麦乳精倒回去——这样看起来又是一罐了。还有一次,正值三年级放暑假,家里面就他一个人,很无聊。于是,大热天的,周立波把纱窗帘拉起来,把一整瓶墨水全部涂在脸上、身上,再用刀把家里的西红柿酱打开,涂在各处,好像七窍流血,还把多下来的西红柿酱抹在菜刀上,然后在家正中斜躺着,做成那种他杀现场,可把老妈吓得尖叫!
问题:周立波的淘气有好处吗?( )
周立波15岁的时候,上海滑稽剧团招生,报名的有两千八百多人,最后只收16个人,周立波和姐姐都报了名。当时,评委严顺开老师给他出了个一悲一喜表演节目。考到喜的时候,严顺开问他家里面买了个彩色电视机,你开心吗?周立波说很开心。严顺开问彩色电视机怎么样?周立波说非常清楚!严顺开问怎么清楚?周立波说,哎呀!那真是黑白分明啊——小时候知道的形容词有限,所以要描述什么叫清楚,周立波只会用个“黑白分明”。结果严老师马上反问:“慢!彩色电视机怎么黑白分明?”
问题:周立波会怎么回答?( )
A、承认错词。B、予以狡辩。
正所谓淘气的孩子鬼点子多,周立波脑子一转,狡辩说:“今天放黑白电影!”“就是你了!回家等通知吧!”严顺开老师当即拍板。就这样,一共六轮考试,周立波在第三轮就被录取了。
关键词:淘气
家庭山:淘气一点,聪明一分。
药家鑫的故事(20110611)
2011年6月7日上午,950万高中生走向考场的时候,药家鑫走向了刑场。
药家鑫,西安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2010年10月20日深夜,驾车撞人后又将伤者刺了八刀致其死亡,此后驾车逃逸至郭杜十字路口时再次撞伤行人,逃逸时被附近群众抓获,后被公安机关释放。2010年10月23日,被告人药家鑫在其父母陪同下投案。2011年1月11日,西安市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了公诉。同年4月22日在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45498.5元。5月20日,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药家鑫案二审维持一审死刑判决。
问题:药家鑫在师生眼中是怎样的学生?( )
A、好学生。B、坏学生。
据说,药家鑫是个“好学生”。老师们依然记得药家鑫的样子,穿戴普通,待人客气,很守纪律,极少旷课。药家鑫的律师辩护也说,他的成长道路没有污点,学习优秀,得过各种奖励……
然而,药家鑫为什么还是被判处死刑了?
因为,他即使真的是一个“好学生”,但绝对不是一个“好人”!
据媒体称,连捅8刀把一起普通交通事故演变成故意杀人案,药家鑫的举动缺乏人性,突破了人伦底线,引发公愤。法律对药家鑫的惩处,也不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肇事和普通的杀人案,而是一起关涉到人性和公共安全、司法公正和法律信仰、公众心理安抚和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事件。
问题:是谁把药家鑫没能培养成好人的?( )
A、家长。B、教育。
单纯地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是片面的,家庭教育当然是极其重要的部分,但学校教育更是难脱其咎,而且多数人的家庭教育往往就是跟着学校教育走的。所以,药家鑫的悲剧实际上是中国教育的悲剧。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就普遍地望子成“龙”,至少也得“成材”、“成器”——而根本不讲什么望子成“人”! 绝大多数家庭和所有的学校关心的,都只是学习成绩是否名列前茅、竞赛得了几等奖、钢琴和英语过了几级等等。可是,怎样把孩子,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责任感、正义感和爱心的人,他们并不放在眼里。当然,家长和教师也是迫于高考的压力——大学招生从来都只看高考成绩,而对其他则弃之一旁。但是,一个只有智而无德的学生,怎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学生?成为一个好人?怎能成为家庭的顶梁柱和国家的栋梁!于是,年轻杀人犯越来越多,年轻贪污犯越来越多,年轻卖国贼越来越多……
没有人性的教育是不可能把人培养成“大器”的,只能把人培养成高级的“凶器”!其所谓的“诲人不倦”最终只能是“毁人不倦”——多数人对药家鑫被判死刑拍手称快,似乎只有将他置于死地而后快,没有了宽容之心,这本身就是人性缺失的表现;而对于一个有自首悔过情节的罪犯,仍然处以极刑而没有缓刑,这也并不是法律的精神。所以,中国的教育不但把药家鑫给毁了,也把大众给毁了,把法官给毁了,把人毁了!
如果药家鑫真的罪该致死,那么,中国现行教育是不是也罪该万死呢!
关键词:死刑
家庭山:给中国现行教育判个死刑。
崔永元的故事(20110612)
崔永元去西双版纳的时候,当地的乡民请他们吃饭。乡民说,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东西都是从地里采的,都是野生的。
问题:崔永元觉得乡民的饭好吃吗?( )
A、好吃。B、不好吃。
崔永元吃了后很是感叹,觉得怎么这么好吃,这个地方怎么什么都这么好吃?原因很简单,由于是野生的,没有用化肥和其他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好吃。
回京后,崔永元带女儿在长安街散步。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时,崔永元发现有一个大石头在一个坑里,想起儿时的童年趣事,便跟女儿说:“你看好,现在爸爸要搬这个石头,你会看到里面有好多虫子在爬。”崔永元的女儿非常兴奋,等着看虫子。
问题:崔永元的女儿看到虫子了吗?( )
A、看到了。B、没看到。
可是把石头搬开,什么都没有,连蚂蚁都没有。
“现在城市已经这个样子。昨天网上有一个消息说,大城市从郊区往城区每十公里少一个物种,就是蛐蛐、蝈蝈、千足虫等等。所以,上海世博会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是太正确,应该是‘像乡村一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我看发达国家的城市就是像乡村。”崔永元感慨地说。
关键词:美好
家庭山:自然的,才是美好的。
朱清时的故事(20110613)
2009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已退休的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接过南方科技大学(下称南科大)校长聘书。作为高校教改的先行者,南科大的办学思想是自主招生、自主办学、自授文凭,去官化、去行政化,培养真正实用的、创新性人才,扫除高校的一些腐败现象,为中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探路。2010年12月24日,教育部向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通知,同意筹建南科大。2011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南科大筹建。2011年3月,南科大通过择优录取和学生自愿原则,录取了45名学生。
然而,南科大并未被归入今年的自主招生高校之列,也就是说,按照“制度”,南科大自主招生今年3月入校的实验班的45名学生,还得再经历高考。就此,教育部表示支持南科大的教改探索,但又说任何改革首先要坚持依法办学,要遵循国家基本的教育制度。支持改革,却又要按照制度办,这显然是矛盾的。
问题:朱清时会建议这45名学生参加高考吗?( )
回去参加高考,则意味着回到了原有体制内,教改便失去了意义。“任何重要的改革都是要越过当时的法律法规的。”朱清时说。尽管如此,但在这个问题上,朱清时民主,让学生自己选择。而南科大实验班的学生已表示,45名同学都不会参加高考,并在网上发出了拒绝参加高考的公开信。在公开信附带的小调查“您是否赞同南科大不经高考认证自发文凭?”中,记者发现“赞同,这是勇敢而有意义的尝试。”这一项有高达95%的支持率。
问题:这45名学生将来成功的可能性大吗?( )
A、大。B、不大。
当记者问朱清时,如果这45个学生选择背水一战,最后他们面临折戟沉沙的结局,会不会有包袱时,朱清时说:“那就是教改失败。但是对我们来讲,我们是做好了充分准备。这个实验的核心内容就是自主招生、文凭自授,只有学到真本事,被社会认可,才有含金量。这45个非常优秀的热血青年拿他们一生的前途参加我们的教改实验。他们来参加应该是很值得珍重的。我们也精心安排课程,保证让他们学到真知识。我们也精心挑选了学生,保证他们能成功的……还有一个教育的自发文凭,实际上全世界都在做的事。唯有中国是发的国家文凭。大家不想想,全世界都在做的事,都做得很好,为什么我们不试一试呢?对自己学校的文凭负责,让本校文凭获得社会认可。这样大学才能想尽办法搞好教育。”
关键词:教改
家庭山:改革才是硬道理。
于智博的故事(20110614)
2009年,于智博毕业于哈佛大学商学院,曾是花旗银行十名“全球领袖计划成员”之一。21岁时,于智博被当日寸全球最大电脑商戴尔电脑公司聘用,先后在三个重要部门任职。如今,29岁的他是联想集团的总裁高级助理。
九岁时,因为父母离异,于智博从上海转学到成都,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因为成绩不好,本读小学四年级的他,降了一个年级,从三年级开始读。
问题:家长会让他刻苦读书把成绩赶上吗?( )
对他的学习成绩,父亲并不十分苛求,他认为:“掌握基本知识和理论就够了,为了几分点灯熬油不值得。”
上中学后,于智博的文科成绩还不错,但数理化成绩极差,导致综合排名经常倒数。尽管如此,爱好体育的他,还是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田径队。但即便如此,父亲也没有以耽误学习为由反对他参加校田径队。
问题:参加田径队对于智博的成长有好处吗?( )
于智博当时是校田径队的主力,每天训练时的奔跑是他释放学业压力和树立信心的渠道。“小时候,是觉得好玩,中学时,体育成了我自尊心的避风港。田径场上锻炼的意志和吃苦精神,是在课堂上体会不到的。”
在教育专家史青星看来,未来的成绩取决于你现在迈出的每一步,而不是你曾经在起跑线上的表现。于智博因此,被媒体称为“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当然,这个起跑线指的是学校考试成绩,而不是人生的起跑线。
关键词:成绩
家庭山:成绩取决于迈出的每一步,而非起跑线。
林肯的故事(20110615)
1864年11月,华盛顿警察局成立了第一支总统卫队,专门保护林肯的安全。当时战争刚结束,不甘心失败的南方奴隶主频频对林肯发出暗杀威胁,但林肯满不在乎,经常不带保镖去剧院或教堂,还经常把军方派给他的随从甩到一旁。
1865年4月14日,一名叫约翰·帕克的警察被安排从下午4点起负责林肯总统的保卫工作。帕克当时坐在总统包厢外的过道上,他应该寸步不离地守在那里,但从这个位置看不到舞台,所以当林肯和客人们坐定后,帕克也来到顶层楼座去看戏。中场休息时,帕克居然擅离岗位,跑到剧院隔壁的“星沙龙”酒吧喝酒去了。
晚上10点钟左右,杀手约翰·布斯进入剧院。当布斯来到林肯包厢门口时,帕克的椅子是空的。布斯顺利潜入包厢,在剧情高潮、观众大笑中,把枪对准了林肯。
问题:杀手向林肯开了几枪?( )
A、1枪。B、8枪。
由于没有任何防范意识和措施,杀手从后面向林肯顺利开了8枪,其中6枪命中,5枪击中要害。
事后,帕克被警方指控“保护总统不力”,但这一指控一个月后就被撤销了。奇怪的是,当时的报纸也没有追问帕克的责任,在警方作出的关于林肯遇刺的正式报告中也没有提到他。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捅了这么大娄子后,帕克竟然还能留在总统卫队,甚至被派去保卫伤心欲绝的林肯夫人。“你今晚当值是吧!在帮助谋杀了总统之后你还在白宫值勤?”林肯夫人愤愤地对帕克说。
问题:帕克忏悔吗?( )
A、忏悔。B、不忏悔。
“我承认我错了,我正在痛苦地自责。我从没想到有人会在这样一个公共场所杀害这样一个好人,这种想法让我放松了警惕,有些麻痹大意。”帕克嗫嚅道。“你永远是个罪人!”林肯夫人打断他道,然后就把他赶出了房间。
关键词:防范
家庭山:好人更需有防范意识。
谭彦的故事(20110616)
谭彦是湖南省衡东县一名小学生,母亲刘丽媛虽然是个教师,但从不主动辅导她,即使她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是先让她自己思考,然后再给予适当点拨。哪怕做错了,也不乱批评,而是鼓励她再试。有时候,谭彦几经思考,反复演算,终于做对了,会特别高兴。“其实,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她的自信心的过程。当她实在无法下手时,我们再提示、辅导。这样,谭彦就慢慢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刘丽媛说。
谭彦上中学后,许多同学请了家教,有人建议刘丽媛请一位家教。
问题:刘丽媛会给谭彦请家教吗?( )
但刘丽媛夫妇拒绝了。“家教不是请不起,而是我们觉得,有了家教容易让孩子形成依赖心理,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回家还有人辅导。下课后也不认真思考、自学,全仰仗别人辅导。我们不请家教,就是为了让孩子课堂安心听讲,培养她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刘丽媛夫妇如是说。
谭彦,2001年湖南省文科状元,北大才女。
关键词:独立
家庭山:独立是最好的家教。
苏某鑫的故事(20110617)
苏先生是做茶叶生意的,家境殷实,家住安溪县城江滨花园小区。因为觉得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苏先生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尤其对17岁的儿子苏某鑫相当宠爱,但管教也严格,希望儿子有出息。然而,处于青春期的苏某鑫经常午夜驾驶摩托车外出,又很晚回来。
2011年6月初的一天晚上,苏某鑫又要驾驶摩托车出去。出于考安全考虑,苏先生就扣了他摩托车的钥匙,并对苏某鑫进行劝说,让他今后不要再骑摩托车外出,因而引发父子争吵。没想到,钥匙被扣后,凌晨1时许,苏某鑫情绪激动,与父亲的关系一时紧张,居然爬上15层楼的自家阳台,以跳楼相逼,吵着要父亲还他钥匙,且不让家属靠近。情急之下,苏先生担心儿子真的跳下去,赶紧跑到楼下,一边叫儿子不要做傻事,一边报警求助。
问题:苏某鑫会跳楼吗?( )
然而,苏先生刚报完警,消防还没赶来,苏某鑫就直接跳下去了。苏先生发现不对劲,跑过去准备双手接住他,可头部被砸到,继而闪到了腰,倒地后,苏先生的后脑勺重重地砸到地上,当场身亡。17岁的苏某鑫被送到医院后,也因伤势过重,于当日凌晨4时30分不治身亡。
问题:在此次事故中,苏先生有责任吗?( )
这一家庭悲剧,又给世人带来哪些警示,家长又该如何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就此,长期从事家庭研究的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朱冬亮教授称,初中到高中的这个阶段,称之为青少年的叛逆期,属于最懵懂的时期。这时期的人,往往会通过极端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若像放风筝一样拴着孩子,最容易使孩子的叛逆心理集中爆发。17岁的苏某鑫恰好处于叛逆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因此,苏某鑫采取跳楼的极端方式要挟,以博取家长的妥协退让。所以,家长要注意对他们适当下放各种权利,比如自主权、时间支配权、家庭内的表决权等,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
家庭山在此补充一句,就是家长要注意平时和孩子多沟通、交流。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不走极端,孩子自然不会铤而走险。
关键词:悲剧
家庭山:家教悲剧多是极端家教的产物。
家庭山的故事(20110619)
我的父亲家庭山,毕业以后当了老师。因为准备当个教育家,便一边教书,一边研究家庭教育。十几年后办了一个教育网站,介绍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和方法。一眨眼,网站开办近两年了。
问题:现在网站点击率如何?( )
A、很高。B、很低。
答案:很低。还没有我的空间浏览人数多呢
不过,爸爸还是一直在做下去。
苏宁的故事(20110620)
天津市的苏明强是一个下岗职工,为了维持生计拉三轮车赚点生活费,可就是这样一个三轮车师傅,把他贪玩的儿子苏宁培养成了北大高材生。
苏宁小时候,苏明强一次到学校去接他回家。路过一家副食店时,苏宁忽然大叫:“错啦!”苏明强很是纳闷:“我每天走这条道怎么会错?”“不是说你,我是说这个字写错了。你看,这个‘副食’写成了‘付食’。”苏明强一看果然如此。副食店的老板听了,一个劲儿地夸苏宁:“你这个儿子有出息!”苏宁得意地说:“爸爸,这条街上有好多店都写错字,不信我带你去看。”于是父子俩边走边找错字。结果,在短短不足两公里的街上,苏宁竟然找出了7个错字。
问题:苏明强以后还会带苏宁挑错字吗?( )
回到家里,苏明强喜不自胜,他的心头不由一亮:既然儿子对挑错字有兴趣,那我就每天陪他挑!于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父子俩几乎转遍了天津市区的大街小巷,每天都能挑出十几个错别字。有拿不准的,就回家翻字典。门面招牌上的错字挑完了,他们又去一些不显眼的地方挑。一天,苏宁竟然在一家风景区的碑文上发现了3个错别字。在苏明强的鼓励下,苏宁给几家新闻单位和文化部门写信反映情况。不久,天津电视台播出了这条消息,一时间天津市民传为佳话。
可是,因为每天带着苏宁忙着挑错别字,苏明强的生意被耽误。那么苏宁的学习受到影响了没有?苏明强为此担忧。
问题:苏宁的学习被耽误了没有?( )
A、耽误了。B、没耽误。
苏明强为此查看了儿子的学习情况。结果,他惊喜地发现,尽管这段日子没有加大对儿子作业的检查力度和辅导力度,儿子的学习成绩却上升了不少,尤其是语文成绩直线上升。苏宁的语文成绩突出,一时成了学校的骄傲。学校开家长会,语文老师把苏宁捧上了天,说他有文学天赋,小小年纪就发现了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学校要着力培养这样的好苗子,希望家长配合。苏明强听得热血沸腾,对培养儿子纠错的热情更加高涨了。
关键词:挑错字
家庭山:向生活要学习成绩。
苏宁的故事(20110621)
除了鼓励儿子苏宁在街上挑错别字,苏明强还找来旧报纸、杂志让苏宁纠错,包括错别字和语法错误等。但因为苏宁纠正错别字过于偏执,而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学习,导致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也对数学失去了兴趣。怎样才能让苏宁像喜爱语文那样喜爱数学呢?苏明强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解。
一次,苏明强接到一个包活,踩一天的三轮车,赚得46元。当时,雇主给了他100元,他应找54元,但却迷迷糊糊找给了人家66元。回家后,苏明强后悔不迭。苏宁见了,说:“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算,还总说我的数学成绩臭!让我来教教你吧。”
问题:苏明强让儿子教自己算题吗?( )
A、让。B、不让。
苏明强听了暗自高兴:哎,这不又让儿子走上“纠错”的道了吗?于是,苏宁给苏明强上了一堂课,教他简单的加减法。讲完后,苏明强又借机让儿子给自己上数学课,并出了几道题目练习。苏宁兴致勃勃地给爸爸上了课,出了几道简单的加减题目。
问题:苏明强会做全对吗?( )
为了继续用“纠错”来激发儿子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成绩,苏明强故意把其中几道题做错。苏宁回家后一检查,果然发现了错误,便很有成就感地把错题改了过来。苏明强暗自高兴。这样坚持了一个月,苏宁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后来,为了减轻儿子的学习负担,苏明强自己从参考书上找一些基础性的不太难的题目做,并故意做错让苏宁纠错。就这样,在苏宁上五年级一年当中,苏明强通过让他纠错,不仅牢牢掌握了当年的数学知识,还把以前的基础知识夯实了一遍。更为可喜的是,苏明强举一反三把其他科目的基础也帮儿子打牢了。在纠错中找到自信和学习兴趣的苏宁,就像掌握了学习的金钥匙,成绩突飞猛进。2000年,苏宁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市重点中学57中。
问题:上初中后,苏明强还会让儿子纠错码?( )
上初中后,苏明强的文化程度低,已经力不从心了,便建议苏宁和同学之间互相出题纠错,然后一同探讨。养成纠错习惯的苏宁,就是在看辅导书籍中也习惯性地找错。一次,他在一本辅导书中竟然发现了二十几处错误,于是写信给出版社的编辑。编辑回信表示感谢,并希望“苏老师”今后多多指教!2003年,苏宁考入天津市的一流高中——天津南开中学。2006年,苏宁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纠错
家庭山:纠错是进步的阶梯。
钱北彬的故事(20110622)
北京市石景山区的钱北彬小学时成绩一般,妈妈田淑琴对此并不着急——在她看来,小学是良好习惯的养成阶段,分数并不十分重要,因此,对儿子的学习成绩采取宽容政策,任凭儿子课余时间自由活动。结果,钱北彬上二年级时,一次考试语文得了86分,没上90分。回家后,钱北彬有点发蔫,对妈妈说:“瞧,你们什么都不管我,我都考80多分了。”田淑琴拿过卷子仔细看过后,没多少概念性的错误,大都是生字不会写。
问题:田淑琴会取消宽容政策管教儿子学习吗?( )
“考试的目的是检查学过的知识掌握了多少,把不会的弄懂了,就是收获,考试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另外,我觉得考试85分说明基本掌握了,如果考到90分,那就相当棒了。”田淑琴说。“真的?”钱北彬有点不敢相信。“当然了。”田淑琴肯定地说。从此,钱北彬没有了思想包袱,从未对考试紧张过。
从五年级开始,钱北彬参加了奥数班,班上有部分同学从三年级就开始学奥数,基础好,反应快。钱北彬却并不在意:“我喜欢数学就来了,如果以后发现很难,很枯燥,我就不来了。即使不能参赛,也没关系。”不但如此,每当老师布置了奥数作业,钱北彬只会做三分之一,其余的就让人帮忙。
问题:钱北彬的奥数能赶上吗?( )
正因为是凭兴趣学奥数的,没有作业包袱,钱北彬学得很快乐,进步也很大,到了6年级,竟然成了奥数班成绩不错的学生。后来,钱北彬被选中参加石景山区举办的“迎春杯”数学竞赛,还得了二等奖。
关键词:包袱
家庭山:包袱不背成绩美。
于智博的故事(20110623)
密歇根州立大学毕业后,于智博在戴尔总部工作了三年。而后,于智博决定报考哈佛商学院。第一次GMAT测试,于智博由于轻敌败北,几乎要放弃,但还是参加了第二次测试。测试前,就像备战高考一样,于智博几乎用上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问题:于智博第二次测试通过了没有?( )
A、通过了。B、没通过。
尽管很努力地备考,时间和精力也都用上了,但由于心态没摆好,很紧张也很浮躁,于智博第二次还是没有通过。第三次考试时,于智博不但顺利通过,还提前一个半小时交卷。
“第一次轻敌,第二次弦绷得太紧,第三次才明白张弛有度,学习得劳逸结合,而且我相信付出一定有回报。”此于智博的经验之谈。
于智博,联想集团总裁高级助理。
关键词:张弛有度
家庭山: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淳于髡的故事(20110624)
春秋时期,齐威王仗着齐国国力强盛,一天到晚饮酒作乐,把国家大事统统抛在脑后。结果几年下来,朝政荒乱,齐国也越来越衰弱了。其他国家趁势不断地出兵攻打齐国,夺去了不少城池和土地。齐国有几个大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由于齐威王是个喜怒无常的人,如果稍有一句不中听的话,不仅官做不成,搞不好连性命都不保,所以无人敢向齐威王劝谏。正在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个叫做淳于髡的人,既不怕丢官,也不怕牺牲性命,勇敢地站出来向齐威王劝谏。
问题:淳于髡会怎么劝谏齐威王?( )
A、直言不讳。B、旁敲侧击。
淳于髡长得很矮小,但是足智多谋、能说善道,说话非常风趣。他知道齐威王喜欢听一些拐弯抹角、近似谜语之类的隐语,于是就对齐威王说:“大王,您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有见识的人,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想要请教您。”齐威王一下子来了兴趣,连忙问道:“到底是什么事啊?”淳于髡说:“我国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大王的宫廷里,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是它不飞也不叫,不知道是为什么?”
问题:齐威王能听懂淳于髡的隐语吗?( )
既然齐威王喜欢猜猜看,他就不是一个傻瓜蛋,知道淳于髡是借大鸟比喻自己,说他为什么成天待在王宫,不理朝政。于是,齐威王挺直身子,笑著说:“这个我知道。那大鸟不是不飞,而是不高兴飞。如果它展翅飞翔,一下子就可以冲破青天,直上云霄。那大鸟也不是不鸣,如果要鸣,一定一鸣惊人。”淳于髡知道齐威王明白他的意思,便笑著说:“大王的指教十分英明,如今很多朝臣都在等待著大鸟飞翔和鸣叫啊!”果然,齐威王从此励精图治,整顿朝政,并出兵还击侵犯齐国的敌人。各国对于齐国的来势汹汹,都大为震惊,纷纷将侵占的土地还给齐国。
关键词:隐语
家庭山:拐弯抹角,旁敲侧击。
于智博的故事(20110625)
16岁的夏天,于智博成为美国俄勒冈州中部密歇尔高中毕业班的一名留学生。语言关是于智博当时所面临的第一关。刚来美国的头三个星期,于智博发现自己原有的英语底子十分有限,同美国的老师、学生交流也很吃力。
问题:于智博还会不会跟师生交流了?( )
除了听录音并大声模仿美式发音,于智博还“不知羞耻”地跟其他人用英语进行交流。“我不怕出丑,跟着重复同学和老师所说的话,多与当地人交流,模仿他们讲话时的口吻和语气。”于智博说。
两个月后,于智博基本掌握了美式英语的发音。
关键词:出丑
家庭山:不怕出丑,力争上游。
放枪的故事(20110627)
据一位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的日本军官回忆说,在朝鲜战场上,日本各师团一碰到大清的军队就立即卧倒,一动不动。
问题:日本人卧倒是出于胆怯吗?( )
A、是。B、不是。
日本人卧倒并不是出于胆怯,而是一种战略,因为他们知道大清的军队根本就不懂开枪。果然,当日本军队卧倒后,大清士兵就开始争先恐后地放枪,直到子弹打光。等到枪声渐稀,日本军队就开始冲锋,一举歼灭大清军队。
清帝退位后,辫子剪了,服装改了,可不瞄准、拼命放枪的习惯还是没变。张勋复辟时,冯玉祥在内的北洋军与他的5000辫子兵开火。据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北京顾问莫里逊说,那天攻击的目标是张勋的公馆。大队士兵层层排列,用机关枪向张勋公馆发射成百万发子弹。两地距离137米,中间隔着一道高9米、厚1.8米的皇宫城墙。可是,一发子弹也没有打着城墙——他们都是朝天放枪的,受害者是天上的飞鸟和3.2公里以外无辜的过路人。对此,莫里逊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建议中国军队恢复使用弓箭。一来弓箭比较便宜,二来可以对敌人造成真正的威胁。
问题:莫里逊的建议管用吗?( )
A、管用。B、不管用。
但此颇具讽刺意味的建议并没有改变中国军队的战法,问题依然严重:四川军阀混战的时候,居然有闲人出来观战,像看戏一样。直到蒋介石登场的时候,这种状况才得以改观。不过,好东西已经在那些中国军人手里窝囊了半个多世纪了。
关键词:窝囊
家庭山:不学无术,必然窝囊。
陈丹燕的故事(20110628)
陈丹燕是一个在1972年出生的男孩,因为是独生子女,很受父母的宠爱:他们代替陈丹燕做了大多数本来应该是他做的事,而陈丹燕只要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那就是做一个乖乖的听话孩子。后来,陈丹燕上学了,父母对他的要求是什么都不要管,只要做一件事就可以了。
问题:父母要陈丹燕做的这一件事是什么?( )
A、整理房间。B、好好读书。
父母要陈丹燕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好好读书。为了让陈丹燕受到比较好的教育,父亲把他送到离家很远的一个重点初中里读书。因为每天要很早离开家,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陈丹燕是一边吃饭,母亲一边帮他系鞋带——自然,陈丹燕从来不整理自己的房间,更不洗自己的衣服。有时候,看到母亲疲惫的身影,很想替她分担一些家务。可陈丹燕从来没有做过,因为刚开始做总是出错,一出错母亲就抢过去,说:“你放着吧,我看你做,心里都难受,还不如我自己做。”为了表达对父母的爱,陈丹燕唯有只有一件事可以做,就是好好读书,用好成绩让父母的脸上发光。
问题:陈丹燕能把书读得很棒吗?( )
因为一直把成绩看得像生命一样重要,一点失不得,陈丹燕的学习压力很大,不能好好读书。尽管父母在那时一直安慰他,说考得好和不好,都是一样的,不要紧的,他们是可以承受得了的。可陈丹燕心里明白,这是他们紧张,不想给自己负担,而并不是他们不在乎我的升学。“他们对我的好,给了我更大的压力。于是我一天比一天紧张。”因为没有一个平常心,陈丹燕在班上的成绩也是忽上忽下。考高中那一年,陈丹燕最好的成绩是全班前十名,而最差的时候到了六十几名。
问题:陈丹燕考上高中了没有?( )
A、考上了。B、没考上。
也许是老天爷的眷顾,没有让陈丹燕的辛苦白费:他考上了高中。然后,陈丹燕考上了大学——不过是个大专,学的是管理专业。
大专毕业后,陈丹燕第一次接触到了社会。陈丹燕突然发现,社会一点也不像想象中和电视剧中的样子,要生猛残酷得多。所有的人都说他像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这让陈丹燕很不解,因为小时候大人都说他是一个很“懂事”的乖孩子啊?!
实习完,就是分配工作。
问题:陈丹燕分配的是什么工作?( )
A、做管理。B、看仓库。
结果,在分配工作的时候,鉴于陈丹燕除了读书什么都不懂,大家一致建议把他安排在仓库里。
关键词:读书
家庭山:既要读书,也要做事。
唐娜的故事(20110629)
唐娜是美国密歇根州一个小镇上的小学教师。鉴于近期自己的学生士气低沉,多数自信心匮乏,一天上课后,她要求全班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我不能”造句。同时,唐娜也跟同学一样在纸上写。当全班同学把写满“我不能……”的纸投进一个空鞋盒后,唐娜老师把自己的纸也投了进去,然后把盒子盖上。
问题:唐娜老师会继续留在教室上课吗?( )
接下来,唐娜并没有继续让学生们留在教室上课,而是把盒子夹在腋下,领着学生走出教室。在运动场最边远的一个角落,他们动手挖了一个3英尺深的坑。
问题:他们挖坑的目的是什么?( )
A、跟盒子有关。B、跟盒子无关。
他们神情庄重地把盒子埋进了洞里,并重新填埋。然后,唐娜老师神情严肃地说:“孩子们,现在请你们手拉着手,低下头,准备默哀。”学生们很快互相拉着手,在“墓地”四周围成了一个圆圈,然后低下头来静静等待着。
“朋友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到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葬礼。”唐娜老师庄重地念着悼词,“‘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并且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现在,我们已经把‘我不能’先生您安葬在了这里,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继承您的事业。“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阿门!”
念完悼词后,唐娜老师带着学生们又回到了教室。
问题:唐娜老师接下来会继续上课吗?( )
唐娜老师仍然没有急于给学生们上课,而是领着大家一起吃着饼干,喝着果汁,庆祝他们越过了“我不能”这个心结。
关键词:上课
家庭山:把课上在教室外。
鲁宾斯坦的故事(20110630)
幼年的鲁宾斯坦是一个音乐天才, 9岁那年第一次在莫斯科公开演出,引起轰动,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之后的几年,鲁宾斯坦来到巴黎学习钢琴,因为很崇拜李斯特,他日复一日地模仿学习李斯特的演奏甚至动作、表情、衣着——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拜李斯特为师。
13岁那年,鲁宾斯坦开始到世界各地进行演奏,极为神似的“李氏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赞誉。在欧洲演出期间,鲁宾斯坦有幸接触到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这样的音乐大家,并得到了他们的肯定,自信心倍增。终于,鲁宾斯坦鼓起勇气去拜访李大师,想让大师收他为徒。
问题:李斯特答应收他为徒了没有?( )
A、答应了。B、没答应。
当鲁宾斯坦把这个想法告诉身边的朋友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李斯特一定会欣然应允收其为徒。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当才华横溢、衣着整齐、温文尔雅的鲁宾斯坦向李斯特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后,一向慷慨助人的李斯特却一反常态,断然拒绝了他。“作为一个天才,必须不靠别人帮助,自谋发展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李斯特告诫他说。鲁宾斯坦极为失落,也备受打击,从此打消拜师的想法,开始进行个人风格的探索与历练。
问题:不拜师学艺,鲁宾斯坦能成为大师吗?( )
之后不久,鲁宾斯坦开始以崭新的形象出现,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即兴演奏家。他的演奏,注重音色、技巧、即兴表达,不拘泥于细节,常常不按牌理出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这种风格,在当时受到一些“正规”钢琴家的非议,曾有钢琴家这样批评他:“如此敏锐有力的手,手指下却空无一物。”甚至有人说他根本就不是在演奏。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一些乐评家却开始称他为“钢琴巨人”、“钢琴的宙斯”、“音乐中的米开朗基罗”。
1872年至1873年,受史坦威钢琴公司邀请,年过四十的鲁宾斯坦到美国巡回演出。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美国之行,鲁宾斯坦的到来给美国刮起了一阵钢琴飓风。他独特的演奏风格和高超的演奏技巧令人沉迷、神往,开始被赞誉为继李斯特之后最伟大的钢琴家,有些评论家对他的评价甚至高过对李斯特。而这一切,都是源于鲁宾斯坦没有拜师,没有成为某个大师的弟子,没有成为“李斯特第二”或某某第二——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鲁宾斯坦。
关键词:拜师
家庭山:不拜师,成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