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点击:2613 月份:2012-05
邓园的故事(20120401)
2010年,毕业于海南中学的高三学生邓园以总分889分的优异成绩,获得全省文科状元。
“根据我的估分情况,我高考语文总成绩比较高,极大程度上是依赖作文得到了高分。”邓园告诉记者,她在高一、高二的时候语文成绩并不是很理想,作文成绩也很平常。从高三第二学期开始,邓园按照老师教的方法,阅读和背诵历年高考满分作文和部分美文,每周保证写一篇作文。“只是单纯的阅读范文用处不是很大,只有( )下来,才能提高语感,将文章中一些合理的结构、优美的句式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靠量的积累实现质的变化”。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抄。B、背。
(答案:背。)
邓园介绍,高考前,她着重选了自己比较喜欢的几篇文章,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以及润色手法。邓园笑称,自己的作文成绩是靠突击和积累,“掌握了恰当的方法,就发现写作文其实并不难”。但邓园特别提醒,作文格式不要照搬,生搬硬套,有自己风格和个性的作文才会受到阅卷老师的“偏爱”。
关键词:背下来
家庭山:靠量的积累实现质的变化。
邓园的故事(20120403)
2010年,海南中学高三学生邓园以总分889分获得全省文科第一名。在报社接听读者热线,邓园和十余名读者分享了她的学习心得。其中一名读者还通过“热线”考状元:“请问西欧封建社会为何短暂?”“历代封建王朝为何重农抑商?”抛出几个历史问题后,邓园沉着应答,该读者得到满意的答案后直夸状元是“名副其实”。
问题:邓园学历史靠的是什么?( )
A、多记忆。B、多提问。
邓园说她很幸运,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历史老师,可以把历史讲得像故事一样生动有趣,使她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历史并不是把课本上的每句话死记硬背下来,对于每个事件、每个人物,都要多提些问题。例如,‘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发生了什么’,善于挖掘深层次的东西,有助于有效地理解,将‘历史’贯通起来。”
关键词:提些问题
家庭山:善于挖掘深层次的东西。
英若诚的故事(20120405)
“文化大革命”期间,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尽管小心地规避着,但还是没有逃脱厄运——蹲了三年监狱,原因是他被怀疑为外国间谍。
以下是英若诚对监狱生活的部分回忆内容(有改编):
每次监狱长把我们集合在院子里总有原因,通常是需要会这样那样手艺的人。无论他需要什么样的手艺人,我总是第一个举手。这次他正好要找人干水泥活,也没有具体讲什么,我当然自愿提供服务。
“我们上级决定不能让这地方老这么不像话。应该把监狱正门整修一下,要让这监狱看起来就像是改造思想的学校。我们需要一个标志。我在大城市里看到过,用水泥铸成字,固定到墙上,但不能让墙倒了。你需要些什么材料?需要什么,说话。”监狱长说。“我需要水泥,需要盐(他们在食物中放的盐很少,以防我们脚肿,所以盐是珍贵物品),还有油漆。我们得给字涂上油漆,那样就好看。我还需要新鲜的猪血。”我说。“干吗用?”“掺进油漆里,那样油漆涂到水泥上就不会掉下来。”“有必要吗?”“有,那是传统做法,是专业油漆匠们传下来的。”“还有就是一个小火炉,用来加温。和水泥的时候温度太低水泥就容易开裂,掺进一些温水就能防止水泥开裂。”“这些都容易办到。”“还有,还需要一些砖头。油漆里还得加进一些砖灰,用砖头摩擦掉下来的灰。用这几样材料调制的油漆黏度就很高。”“哪里可以买到砖灰?”“买是买不着,不过你这儿有许多人手可以自己做,不是什么重活儿,两个女号就能对付。”“好吧。还有什么?”“纸,大张的纸,铅笔、橡皮、尺子。先得把字写出来。”他满足了我所有的要求。我得承认,有两位女性在场干起活儿来就是不一样。我们都很久没看到异性了。
我们就这么开始了。我把铅笔断成两截,两头都削尖。每支铅笔就有四个笔头,我自己藏了三支,在监狱里铅笔是很有用的。相比我自己制作墨水的过程,这真是太方便了。那两位来帮我的姑娘都乐,问我:“是真的吗?你真的需要(我们)?”我说:“当然是真的。”她们就开始磨砖。炉子生了火,烧着水。有了热水,那简直就是帝王般的生活了。接着水泥来了,最后是猪血。猪血上出了点问题。猪血得在清早从屠夫那里直接运来。第一次拿来后,我说:“对不起,这不够新鲜,猪血已经结块了。我需要最新鲜的。”我把这些猪血留下了,加了盐煮了汤,和那两位女犯一起分享,味道很好……
干完以后,我告诉监狱长:“还得等几天才能干。”我又多了几天享受的时间。最后轮到派人清早跑着去屠夫那里取新鲜的猪血。猪血拿来后,我就把血放进水里加了盐,在炉子上加热。然后我就把这几个字漆成鲜红色,革命的颜色。那个任务就完成了,我还得到了表扬。能出来几天,那两位女犯人也高兴,因为整天在牢里坐着极为无聊。
问题:英若诚什么时候学的干水泥活儿?( )
A、蹲监狱前。B、蹲监狱后。
我是从另一位犯人那里学到制作水泥的技术的。他是位专业的泥瓦匠,因为惧怕当官的,所以不敢自愿报名。他告诉我,先做整面墙的架子,然后注入水泥,最上面一层是特制的水泥,按平粘到墙上,然后再把写上字的纸贴到上面。不用糨糊,因为水泥还是湿的,纸自然就粘在上面,接着就是把这些字刻出来。
我们这些犯人人数不少,我在里面找到了有各种才能、特长和天分的人。在通常情况下,他们没机会在别人面前露自己这一手。我通过观察估计谁有一手,我就试着与他交朋友。我就这么从他们那儿学到了各种技能,这些技能使我能在监狱里自告奋勇完成各种任务。
问题:英若诚为什么自告奋勇做手艺活?( )
A、为讨好监狱长。B、为好好活下去。
我之所以举手是因为我能因此离开牢房多得到一点自由。因为亲眼看见很多犯人自杀或疯了,我下决心自己绝不能重蹈他们的覆辙,决定要利用在监狱的日子尽量从其他犯人的背景、经历中吸收有用的东西,靠自己的智慧和幽默感生存下来——这也有助于我将来出狱后建立自己的生活。
关键词:手艺
家庭山:从别人身上吸收有用的东西。
亨利的故事(20120406)
约瑟夫·亨利是美国物理学家,其在电学上有杰出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电感的单位“亨(利)”即为纪念他而命名。
亨利与法拉第的身世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他们都出身于普通家庭,因生活所迫,少年时期都去做学徒工,只不过法拉第是在文具店,而亨利是在一家钟表店。
一次在乡间玩耍时,亨利发现了一只野兔,就拼命去追,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洞口。
问题:亨利会爬进洞里吗?( )
A、会。B、不会。
亨利非常好奇,便大着胆子爬了进去——这也是所有科学家们的共性。结果,像《天方夜谭》中的神话一样,亨利找到了一座“宝库”。
问题:这座宝库里面是什么?( )
A、财宝B、知识。
原来这个洞口直通一座教堂的藏书室。亨利有生以来头一次看到那么多的书!他从中抽出一本,好奇地翻看起来。这本书的书名《实验哲学讲义》,尽管有许多词他并不懂,但中间的插图以及提到的一些饶有趣味的实验,强烈地吸引住他。他津津有味地翻看着,不知过了多少时间。至于那只野兔,他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一个愿望在他的心中萌生:“我要读书。”
从那一天起,亨利开始刻苦自学,掌握了中学应学的各科知识,22岁入大学深造。1832年,35岁的亨利受聘为新泽西学院物理学教授,1846年任华盛顿史密森研究院首任院长,1867年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长。
关键词:好奇
家庭山:好奇心能打开知识宝库。
杨伟的故事(20120407)
“那时父亲打我,我像一只小鸡被他那双练过举重的长满肌肉疙瘩的胳膊架起来,被打得哭天喊地 ……父亲本着‘不打不成才’的战略指导思想,问心无愧地殴打着他惟一的亲生儿子。” /*200*200,创建于2010-11-7*/ var cpro_id = 'u270647'; -几年前,杨昊鸥一篇《我与父亲的战争》先在《四川文学》刊发,继而国内几十家报刊转载,新浪、北大中文网等网络媒体推波助澜,尤其是拥有500万份发行数量的《读者》还把那充满火药味的标题印在显眼的封面。
“你真那么厉害?”“昊鸥哥哥写的是小说吧?”“字字血泪胜斧钺哟!”身为省级优秀校长的父亲杨伟开始反躬自问,对儿子施暴的镜头不断在脑中闪回。多年来面对儿子的“成功”,社会的认可,杨伟洋洋自得之际,却从未想到那是牺牲了儿子的所有童趣得来,为了一己之念,断然变为缺失情感的“冷血动物”,强令儿子去实现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在那样的专制暴力下,怕天使都会变成魔鬼,这样的成功实在不可取,更何况这也未必能保证“成功”,事实证明这样的“成功”几率屈指可数,绝大部分的孩子在拳脚棍棒下走向了厌学和逆反的无底深渊。
“今后我有了孙子辈,一定珍爱善待,一定精心设计多套素质教育方案……”从北京录完《实话实说》返乡后,杨伟自言自语。“如果我有儿子决不给你们带!”已去广州的杨昊鸥在电话中斩钉截铁地对杨伟说。
问题:杨昊鸥不把儿子给父母带是担心挨打吗?( )
A、是。B、不是。
“还信不过我们?”
“隔代亲,不娇惯才怪。”
“哪你咋教?”
“打呗,不打咋成才?!”
杨伟握着听筒,愕然!
(本文改编自杨伟的《不打不成才》)
关键词:打
家庭山:不打不一定成才。
蓝斐的故事(20120409)
1995年8月,蓝斐考入了上海复旦大学。在读本科时,蓝斐顺利通过了托福、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2002年8月,蓝斐跨进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大门。
“说起过去,其实,我的学习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理想,以为进入哈佛,一定是学习与众不同,事实上不完全是这样。我有自己擅长的方面,也有不擅长的方面。我初中是在家门口的铜陵市有色中学读的。回顾初中阶段,我最大的感触是:如果你喜欢干一件事,就全心全意地去做。我初中时就比较喜欢物理、化学,在当时很多男同学都这样,只是相比之下我比他们更进了一步:我特别喜欢()。”蓝斐对记者说。
A、做功课。B、做实验。
“除了上课时老师规定的实验外,我还经常利用晚上时间,一个人在厨房里、书房里做些小实验。我所用的实验必备的瓶子、试管等仪器多半是我收集来的,有的是老师做实验时淘汰的,有的是自己用零花钱从医药商店买来的,还有的是在家里因陋就简拿来生活用具凑合的。”
问题:做实验的意义大吗?( )
A、大。B、不大。
“我对物理、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初中化学学习的内容太少,我就悄悄找来高中化学书看,并做实验。这进一步培养并发展了我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我明白了可以通过实验来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练就了我的创新思维能力。”
“硫酸铜溶液的结晶体美丽极了,色彩非常鲜艳,呈现出平行四边形形状,用一根线穿起来挂在颈项上分外诱人。听老师这么描述,我也想实验一下。但是,我的实验不算成功——出现了不完全相同于书上描述的那种情况。发现了这一问题后,我就想: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想办法能做得更好?这让我练就了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实验中、工作中,我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信心和能力。”
关键词:做实验
家庭山:做与不做,天壤之别。
吴冠中的故事(20120410)
下文摘编自吴冠中的《有话直说》。
搞艺术要有感情,艺术是诞生于感情的。比如,我对你有感情,我就用各种办法,用眼神、用语言、用耳朵跟你交流。我画一个东西,不是画这个东西本身,而是要通过这个东西把我的想法、我的感受告诉你,你一看就有新的感受。凡高画的向日葵,不是画向日葵的肖像,而是把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向日葵组合在一起,那是一种感情,不是向日葵本身。所以,艺术就是一种感受。
一个青年人学画的冲动,如果就像往草上浇开水都浇不死,这才能让他学。侯宝林的孩子就是偷着学相声,都成功了,这是典型例子。眼下艺术学院的盲目扩招,只会误人子弟。
我的孩子没有一个学画画的。学画作为爱好,可以;作为专业,就尽量别干。艺术家( )“从小培养”就能培养出来的。
(答案:不是。)
现在好多孩子很小就去少年宫,很小就练钢琴,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永远成不了艺术家。只有对艺术有深厚感情,历经磨难,才能对艺术有真正感受。
关键词:感受
家庭山:学艺术要有深厚感情。
惠丝思的故事(20120411)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状元惠丝思高中文理分科时选的是理科,但她的化学成绩一直不太好,基本处于不及格状态。化学老师是班主任,对她印象很好,选她做化学课代表。惠丝思觉得,化学一直不及格,做化学课代表实在没面子。于是开家长会时她央求妈妈杨剑:“你让班主任罢免我的化学课代表职务吧!”
家长会后杨剑找到班主任,把女儿的意思说了。班主任却说:“谁说课代表就一定要成绩优秀?再说,惠丝思同学很有潜力,谁说她学不好化学了?”杨剑听了,很是( )班主任。
A、感激。B、反感。
杨剑很感激班主任这么说——如果真的罢免了女儿课代表职务,她心里对化学多少会有畏难和抵触情绪。
回家后,杨剑把老师的意思告诉了惠丝思,并不失时机地说:“既然老师这么信任你,你也要再努把力,争取把化学成绩搞上去啊。妈妈对你还是很有信心的。还是那句话,你比别人慢半拍,永远有机会往前冲,别人的弦已经绷得很紧了,而你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这件事对惠丝思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她开始急速往前冲了。
关键词:信任
家庭山:低分是潜力,信任是动力。
惠丝思的故事(20120412)
惠丝思上高中时,化学成绩较差,起初还不及格,尽管很努力,但直到高考前几个月,成绩依然不是很好。为此,母亲杨剑和她一起制订了备考方略。
“放弃30分的爬坡题,全力以赴抓住前面120分的基础分。有舍才有得,与其浪费时间花在对你来说难度太大没有得分把握的爬坡题上,不如把时间花在有把握得分的基础题上。”杨剑提出自己的建议,并得到了惠丝思的认同。同时,杨剑让惠丝思根据自己的情况列出每天、每周的学习计划,贴在自己的书桌前,一个难关一个难关地攻克。每次摸底考试,杨剑都会和女儿一起分析丢分的原因。“因为放弃了爬坡题的30分,基础题的分一定要抓住,哪怕0.5分也不能丢。”
问题:放弃爬坡题行吗?( )
A、行。B、不行。
母亲的精心策划和女儿的不懈努力很快就有了回报:惠丝思的高考成绩虽然没有达到她理想的同济医科大学的分数线,却是她上学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结果,如母女俩所愿,惠丝思被武汉理工大学建筑专业录取。
关键词:放弃
家庭山:扬长避短,先易后难。
耶鲁的故事(20120413)
教授抛出一粒糖,一个学生接住了。“这个同学对糖的落点判断得很好,我们马上要学的牛顿力学要解决的问题其实就是一个判断落点的问题,就是‘基于现在预测未来’。”
这是耶鲁大学公开课视频中,桑卡尔教授的物理课的开头一幕。教授导入课题的方式如此生动有趣,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听课者的心。不过,教授的课还没有正式开始,他还有以下一段开场白(有改编):
在座的有各种专业的学生——比如学医的学生,不知道相对论、量子力学有什么用,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的病人以光速逃跑了,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或者你是个儿科医生,你发现小孩子老是坐不住,你就明白那是因为量子力学不允许一个物体同时拥有确定的位置和动量。(学生大笑)
我读书的时候,教材只有300页,现在1100页,我看你们谁的头也没有比我大三倍,所以我断定你们谁也读不完这本书。我将选重要的讲,因此你只有来上课才能知道我们要学什么。你如果确实有事,比如要结婚、器官移植什么的,不来也是可以的。但是器官移植,你要给我出示换下来的器官或组织;结婚,你要给我出示配偶;如果祖父母外祖父母去世了,4次以下我会相信的,但是5次以上,我就要查你的家谱。(学生狂笑)
我不喜欢上课说话,但是你如果对旁边的同学说“请帮我捡一下心脏起搏器”,那肯定没问题。如果有人要睡觉,我很理解,因为你需要休息。以前我上课,睡觉的都在前排,他们说,只有听见我说话的地方才能睡得香。但是今天这里音响好,哪都能听清,不一定要到前排来,后面照样睡得好。我只要求你别说梦话,还有就是睡觉的坐在两个不睡觉的人中间,免得形成多米诺效应一起倒下,对我的声誉不好。(学生笑得前仰后合)
如果是有关课程的问题,你们( )随时打断我。
A、可以。B、不可以。
我教这个课很多年了,对我来说,唯一不同的是你们提出的问题,它可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问题。这个课程年复一年似乎天经地义重复的那些知识忽然变得苍白无力,可能就是因为你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的这个问题,是否可以从耶鲁教授一堂物理课的开场白中找到一些答案呢?
(本文改编自裴智新的《物理课的开场白》)
关键词:问题
家庭山:创造力的有无在于提出的问题。
决定的故事(20120414)
他出生在16世纪的欧洲,和所有的男孩子一样,他活泼好动,喜爱探险并研究周遭的一切事物。他的父亲擅长数学,还精通音乐理论和声学,著有《音乐对话》一书。因此,受父亲的影响,他对音乐、诗歌、绘画以及机械兴趣极浓。
11岁之前,他所得到的教育、知识,都是由父亲和几位家庭教师传授的。之后,父亲把他送到修道院去学习——当时,欧洲的科学、教育都是神学的奴仆,很多学校都附设在修道院里。
在学校里,他受宗教影响,决定把一生都贡献给宗教,当一名修道士——这在那时是一种普遍的甚至时髦的选择。当他把这一决定告诉父亲时,父亲很着急,因为父亲了解儿子的性格和真实的喜好,清楚儿子选择献身宗教完全是一时感情冲动,根本不可能长时间忍受修道院里冷漠、乏味、枯燥甚至令人窒息的生活。因此,父亲决定立即带他回家,劝说他去学医。就这样,17岁那年,他进了比萨大学,当了医科学生。
问题:父亲的决定对吗?( )
A、对。B、不对。
比萨大学是一所古老的大学,学校图书馆藏书丰富,这很合他的心意,开始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数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并且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也就是说,正是父亲的那次决定,指引他踏上了科学的道路。
他就是伽利略,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近代科学之父”。而他的父亲,一个堪称“伯乐”的父亲,一个慧眼识人并能积极引导的父亲,不消说,功不可没。
关键词:反对
家庭山:做一个伯乐式的好家长。
十六号的故事(20120416)
开学不久,王老师新接一个班级,才没几天就喜滋滋地对同事说:“我今年的运气真好!这个班的家长也挺愿意配合,班上的素质很整齐,尤其有一个学生,将来有可能成为领袖人物!”原来,当大部分一年级新生对学校都还不太熟时,这个学生竟然在班上发送自制的注音版学校地图。“我们班那个十六号啊(这个学生的名号)……”随后的几天,王老师说的都是十分令人感动,不太像7岁孩子做的事:曾把自己的饭分一半给饭盒打翻的同学;曾义正辞严地指责嘲笑别人跌倒的同学;曾在王老师感冒失声时,默默地泡一大壶胖大海加菊花……
“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本来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啊!同事李老师有点扼腕——他教自然科只教一到八班,王老师却在九班。不能教到这种天才型的学生,真有点遗憾呢!好在第二学期,原来教王老师班自然课的秦老师请假,为了亲眼目睹这个神奇的十六号,李老师自告奋勇教他们班的自然课。
第一堂课点名时,李老师仔细地看了看十六号:穿着簇新的衣服,却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让人非常失望。简单地问了几个上学期应该教过的概念,很多学生都举手发言。可十六号从头到尾只会呆呆地坐着,一双无神的眼睛盯着自己衣服上的钮扣。此后几天,李老师几乎每节课都要调停他和同学间的纠纷:一下子是未经许可拿同学的东西、一下子是粗手粗脚动到同学却不肯承认。他似乎非常容易动怒,要是一生气,周围的同学都遭殃——李老师并不知道,此时的十六号非彼时的十六号,原来的领袖十六号已经转学,现在的十六号是个“适应不良的烦人的问题学生”!但因为李老师搞课题研究,不经常在办公室呆着,而没有获悉内情。
为什么十六号的表现这么差?难道王老师一整个学期的描述都是虚构的?尽管李老师有所怀疑,但她认为王老师不会做这么无聊的事情。想到“南橘北枳”的典故,再按照教育理论,从学生可以看到老师的影子。她开始怀疑真正的问题出现在自己身上:十六号如果真的在王老师面前和在我面前有这么大的差异,那不是表示我教得不够专业?一想到这点,就让她心里非常不安,像穿新衣的国王,深怕别人戳破谎言,发现真相。为“掩盖”真相,李老师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好好改变( )的态度。
A、自己。B、十六号。
为让十六号表现得“领袖”一些,至少好一些,李老师决定好好改变自己的态度,对十六号用了加倍的心力:下课时间把他叫到身边,有时不断地逗他说话,有时请他帮着做事情;当提出问题时(问题不难,又会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总会把眼光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终于,有一天十六号举起了手,李老师像中了特奖一样,赶紧请他站起来说一说。“天啊!真不愧是王老师的宝贝,他回答得非常好,请全班为他鼓鼓掌!”
有了这一次的打破僵局,李老师和十六号之间逐渐建立了信任。知道他家没有很多的钱买课外书,就把自己买的科学童话借他。就像磨合过的汽车,他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顺畅,十六号也越来越喜欢依赖讨好李老师了。
问题:十六号还会是问题学生吗?( )
学期结束时,李老师要学生做两篇读书报告。孰料,十六号由于这一学期看了不少课外书,他的报告竟然是十篇读书报告。他用充满童心的语气写下对这些动物故事的看法,还画上美丽的插画。“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短文,而是一篇篇精彩的文学作品!”李老师忍不住把这份作业拿到班主任王老师面前,夸赞她的十六号。“这真的是他做的吗?他写在联络本上的生活小记,也没写得这么好呀!”王老师接过作业,感觉不可思议。
从次以后,每当遇到问题学生时,李老师总是抱着期待,并坚信,只要得到孩子诚心的信任,一切都会有转机,每个孩子都是潜力无穷的“十六号”!
(本文改编自佚名的《十六号同学》)
关键词:问题学生
家庭山:改变自己,转化孩子。
潘石屹的故事(20120417)
地产大鳄潘石屹的大儿子潘让四岁的时候,还一直和父母睡一张床上,这无论是对于亲密无间的夫妻还是逐渐长大的孩子,都不是一件好事,但好说歹说,小家伙怎么也不肯睡到自己房间的小床。
有一天,潘让趁溜进书房,竟然趁潘石屹不在的时候,用颜料笔把一幅即将开工的小区草图涂抹得五颜六色、一塌糊涂。当时,潘石屹的妻子张欣一把抱住儿子,紧张地为儿子辩护:“孩子还小,不懂事,你就别责怪孩子了,你再让设计部重新制作一幅。”可是,潘石屹不仅没有责怪,反倒很激动:“我终于找到送给儿子的最佳礼物了!”
潘石屹当下找出一张白纸,先在上面画了一张床,床上睡着一个孩子,然后在纸的上方围绕着床画上七个大大的蓝色圆圈。妻子张欣不解地问:“你这是干什么啊?”潘石屹秘而不宣地笑笑:“等下你就知道了。”而后,潘石屹将画摊在潘让面前。
问题:潘石屹画这幅画跟潘让睡觉有关吗?( )
A、有。B、没有。
潘让见了很喜欢,小手抓起颜色笔就要涂抹,可是潘石屹却阻止了他:“画面上的这张床就是你房间里的那张,床上面的七个蓝色大圆圈代表一周中的七天,如果你从今晚开始能单独在自己的房间睡觉,那么每天就可以在蓝色圆圈的中间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潘石屹画了这张图后,儿子当天晚上居然乖乖睡到了自己的房间,第二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图片里蓝色的大圈内涂抹上艳丽的红色。
问题:潘石屹还会画图让儿子涂颜色吗?( )
睡觉的问题解决了,但还有其他问题要解决或其他事情要潘让做,所以,潘石屹又花了一些图让儿子涂色。而且,为了防止千篇一律,缺乏吸引力,潘石屹画出许多有针对性的图画给儿子。譬如,画一个圆筒冰淇淋和一些勺子让潘让涂色,或是一些空的小笼子里贴上一种动物的贴纸。
问题:涂色或贴纸完成了有奖励吗?( )
当所有的勺子变成彩色后,潘石屹就奖励潘让一个美味的冰淇淋;当所有的笼子里都住满了小动物后,潘石屹就奖励他去真正的动物园开开眼界。
你千万不要以为潘石屹这是在训练儿子的绘画能力或者色彩感,他只不过通过这种方式悄然改变儿子的某些坏习惯。这些简单的涂画游戏,能使孩子雀跃,他们会把游戏当做一件大事去认真完成。
关键词:改变
家庭山:移花接木,因势利导。
潘让的故事(20120418)
潘石屹的大儿子潘让到上学年龄时,潘石太太认为,孩子一定要上中国本地的学校,要学地道的中国文化。而潘石屹则认为中国正和国际化接轨,孩子应具备学说英语的优势。最终,在潘石屹的坚持下,潘让进入国际学校封闭式学习。
可是没多久,潘石屹就后悔了。因为尽管潘让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可中文却差得难以想象,父子之间连正常交流都存在困难,感情也随之生疏。更可怕的是,国际学校沿袭国外的教育模式,不让学生死记硬背,连乘法口诀也不背。为与中国的传统教育接轨,潘石屹只好买来《三字经》和《千字文》,强行让潘让阅读背诵。潘让太小,许多字根本就不认识,拿着书来问潘石屹,可潘石屹也傻眼了,因为他也不认识。潘石屹忽然发觉,对于孩子的家教方式有些矫枉过正了!可该怎么办呢?
一天,潘石屹意外地发现,潘让竟然开始看起了中国文学,读起了小说。
问题:潘石屹阻止潘让看小说了没有?( )
A、阻止了。B、没阻止。
喜欢看中国文学书籍,中文岂能不好?潘石屹自然没有阻止。而潘让自从迷上中国文学后,他用英文应对学业,用中文练习写作,结果在中英文双语考试中,拿了全校唯一一个双料冠军。
关键词:矫枉过正
家庭山:顺其自然,投其所好。
李纯的故事(20120419)
2004年,李纯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大四上半年,李纯被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等美国八所名校同时录取。最后,她选择哈佛大学,并获得全额奖学金。
李纯五岁十个月时,不少朋友善意地提醒,“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姑娘伢早上学好”。于是李纯的爸爸便带女儿去学校面试,老师随手丢出四张扑克牌,考十以内的加减法,纯纯全答对了,顺利地被学校收下。
问题:李纯早上学好吗?( )
A、好。B、不好。
“上学对孩子而言是个重要的开端,光能说会算就行吗?”李纯的妈妈严松英有些吃不准。她找到校长,校长道出肺腑之言:“如果你只求孩子跟得上,早上也行,纯纯在学习上没有问题;但年龄太小,自理能力可能会比别的孩子差,进而影响到其自信心。”听完这话,严松英毫不迟疑地把李纯带回了家。
次年入学,李纯成了班里的小姐姐,威信十足,无论是搞学习还是当班干部都游刃有余。见女儿学得轻松快活,严松英就把重心转移到培养女儿广泛的兴趣爱好上。游泳、滑冰、象棋、国际象棋、书法、钢琴每样都尝试。“我不清楚她的兴趣点到底在哪儿,也不要求她将来过多少级当什么大家,只是想让她的生活丰富多彩。”
关键词:早上学
家庭山:学上得早,不如上得好。
钱钟书的故事(20120420)
著名学者钱钟书小时候爱玩,到了晚上也不睡觉,玩“石屋里的和尚”:一人盘腿坐在帐子里,放下帐门,披着一条被单,盘腿坐着自言自语。
一次雨天上学,钱钟书路上看见许多小青蛙满地蹦跳,觉得好玩,就脱了鞋捉来放在鞋里,抱着鞋光脚上学;到了教室里,把盛着小青蛙的鞋放在桌下。上课的时侯,小青蛙从鞋里出来,满地蹦跳。同学都忙着看青蛙,窃窃笑乐。老师问出因由,知道青蛙是从钟书鞋里出来的,就叫他出来罚立。
问题:钱钟书以后还会被罚立吗?( )
还有一次,钱钟书上课玩弹弓,用小泥丸弹人。中弹的同学就嚷出来,老师又叫罚立——他就是这样,“混混沌沌,并不觉得羞惭”。
钱钟书在清华的时候也爱玩——上课也带笔记本,却不作笔记,而是在本子上乱画。当时,有个许姓同学上课时注意一个女同学,钱钟书就在笔记本上画一系列的《许眼变化图》,在同班同学里颇为流传。
问题:钱钟书学习好吗?( )
据这个许姓同学讲,他最初因钱钟书夺去了班上第一名,曾想揍他一顿出气——因为之前他和钱钟书同学,经常是名列第一的。好在后来有一次,他偶有个不能解决的问题,钱钟书向他讲解了,他很感激,两人成了朋友,上课常同坐在( )一排。
A、最前。B、最后。
(答案:最后。)
为什么如此贪玩,却又成绩好?“他自己喜欢读书。”钱钟书的同学说。
(本文改编自杨绛的《痴气人生》)
关键词:爱玩
家庭山:爱玩很正常,爱书不平常。
庞若愚的故事(20120422)
庞若愚是呼和浩特市二中的学生,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非常注重对他的家庭教育。3岁多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他认字;4岁时,就让他去大院的小卖部买东西。
问题:早教庞若愚认字好吗?( )
庞若愚认字很快,4岁多时就能拿着报纸读一些简单文章。再大一些,庞若愚就开始自己看书,有时候捧着一本书能静静地看上两三个小时,甚至从沙发滑到地上都没有察觉。很多亲戚、邻居都特别喜欢这个小男生,亲切地称呼他为“小神童”。
从初中到高中,庞若愚一直担任语文科代表,他丰富的知识体系、发散性的思维方式令同学们称赞不已。有时候,上早读课时,他走上讲台给同学们讲课,这也锻炼了他的口才和沟通能力。班主任老师说,庞若愚在班里属于那种思维活跃、兴趣广泛的学生,作文写得非常好,不拘泥于形式。
2010年,庞若愚参加高考,成绩609分,是内蒙古自治区高考汉授文科状元。
关键词:早认字
家庭山:早认字,宜学习。
郑亚旗的故事(20120423)
郑亚旗,郑渊洁之子。1983年生,小学文化程度——由于父子俩都不喜欢学校的那种死板冷酷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自1996年小学毕业后始终在家接受教育。作为国内在家教育的一个典型,亚旗至今混得还算不错,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家网络公司和一本杂志的老板,同时他还是郑渊洁的经纪人。如今,郑亚旗也快成为一个孩子的父亲了,他已经决定让自己的儿子和他一样接受在家教育,至于教材他想自己来编。
“后来他给我编了十本教材,就请老师在家里教、我1996年小学毕业后一直到18岁,就开始在家接受教育。”郑亚旗对记者说,“他那个时候把所有的初高中教参买回来研究,觉得里面有很多该告诉孩子的没告诉,没用的讲了很多。”
“你们怎么检验学习成果?”记者问。
“郑渊洁发明的逆向考试法,我每学完一个单元,就自己出张卷子来考他,能把他考到(),那说明我学到家了。”
A、及格。B、不及格。
(答案:不及格。)
“以前学习不好的学生,要是让他来出卷子考老师,说不定会好好研究,变成最好的学生。”郑亚旗感慨地说。
关键词:逆向考试
家庭山: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
胡越的故事(20120424)
胡越,金陵中学高三(13)班热心的“总管”,学校合唱节的优秀指挥,美院里的优秀学员。
刚上高三的前两次考试,胡越的成绩很不错,可后来几次成绩却是每况愈下。班主任戴老师着急了,把他“请”到办公室谈话。可结果,胡越反过来讲了一个蜈蚣的故事,一下子把“老班”折服了。
“蜈蚣很会跳舞,有动物嫉妒它,于是问蜈蚣:你第一步是踏第几只脚,第二步是踏第几只脚,第三步呢?蜈蚣以前从来没想过自己跳舞到底是怎样迈步的,所以答不出来。此后,蜈蚣一跳舞就要思考这个问题,结果再也跳不出美妙的舞步了。这就像我前一段时间学习,因为高考复习把每个知识点都讲得很细,第一步应该怎么做、第二步应该怎么做……结果我答题时老想着方法,死搬硬套。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学到的东西一定要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灵活运用、游刃有余。”找到原因的胡越并不气馁,反而信心十足。
问题:胡越的成绩能折服“老班”吗?( )
A、能。B、不能。
胡越不只是说得好,做得也好:2008年,胡越高考发挥得非常好,总分434分——胡越的考分比预测分足足多了20分,登上了当年南京市理科状元的宝座。
关键词:灵活运用
家庭山: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王子君的故事(20120425)
王子君,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第一名。
王子君告诉记者,高中三年她一直住校,每天6点半起床,晨练、读书,晚上11点熄灯准时睡觉,“也有同学熄灯后偷偷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看书,我也尝试过,但觉得太累了,不适合我。”王子君的一贯经验是,凡事认认真真,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同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样学习考试的效果最好,也最适合她。
问题:平时遇到难题王子君会怎么办?( )
A、问老师。B、问同学。
平时遇到难题的时候,王子君就和她的同学们会互相帮忙,一起解决。“很多问题问老师可能会得到最正确的解法,但是问同学能够开拓思路。”王子君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像我比较喜欢整理资料,对历史学科提炼历史年表,对政治学科归纳提纲,易于记忆。我经常与同学们交流经验,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关键词:问同学
家庭山:问同学,拓思路。
眼镜的故事(20120426)
以下内容摘编自胡适的《学生与社会》:
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有光的眼镜,能明白观察;未受教育的人是近视眼,没有明白的认识,远大的视力;受了教育,就是近视眼戴了一副近视镜,眼光变了,可以看得清楚远大。
从前的学生都喜欢戴平光的眼镜,那种平光的眼镜戴如不戴,不是教育的结果。教育是要人戴能看从前看不见,并能看人家看不见的眼镜。我说社会的改良,全靠个人,其实就是靠这些戴近视镜,能看人所看不见的个人。
这是一个比喻,眼镜就是知识,学生应当求知道,并应当求其所要的知识。
戴上眼镜,往往容易招人家厌恶。从前是近视眼,看不见人家脸上的麻子,戴上眼镜,看见人家脸上有麻子,就要说:“你是个麻子脸。”有麻子的人,多不愿意别人说他的麻子。要听见你说他是麻子,他一定要骂你,甚而或许打你。
这一个意思,就是说受过教育,就认识清社会的( )。
A、良习。B、恶习。
这一个意思,就是说受过教育,就认识清社会的恶习,而发不满意的批评。这种不满意社会的批评,最容易引起社会的反感。但是人受教育,求知识,原是为发现社会的弊端,若是受了教育,而对于社会仍是处处觉得满意,那就是你的眼镜配错了光了,应该返回去审查一下,重配一副光度合适的才好。
关键词:眼镜
家庭山:教育的功用是为了改良。
王子君的故事(20120427)
高考前夕,2011年浙江省高考文科状元王子君在吃饭的时候,给爸爸两张通知单让他宣读。这两张通知单,一张是高考通知书,另一张是高考菜谱。
高考通知单的大致内容是:请不要问高考用具准备好了没有;请爸爸妈妈保持正常心态,话语行为与平时一致;高考过程中,请不要询问各科考试情况;开车接送时,请保持冷静,注意礼让行人。
问题:通知单是谁写的?( )
A、王子君老师。B、王子君自己。
“高考菜谱上列的都是平时她喜欢吃的东西,蛮清淡的。”王子君的爸爸说,“当时看到这两张通知单,我觉得女儿真是了不起,就算考不成好成绩,我们一样认可她。”
“高考毕竟是件大事情,我们的心情孩子不一定能理解。”王子君的妈妈说,“我经常会忍不住问她,要吃些什么?各种高考要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好了没?可能这种话听多了,孩子终于来给我们开了一场发布会。”
关键词:了不起
家庭山:有主见的孩子了不起。
骆雅婷的故事(20120428)
厦门一中的骆雅婷全省高考理科排位中,以实考分681分,名列第一位。这不是骆雅婷第一次成为“状元”,三年前的中考,她就当了一次“状元”。
骆雅婷说,其实经验都是自己摸出来的,自己的作文(满分)拉上来不少分,其他部分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只是临场发挥不同而已。
有段时间,骆雅婷迷恋上背英语单词,狂背单词,结果英语成绩飙升。她把单词抄在本子上放在茶几边,随时都抓来看。“我很喜欢老师推荐的一些美文,读下来觉得很舒畅。”她说,平时看《环球时报》英文版,有时候看到生词多,会觉得挺难,但看多了就习惯了。
别人流行各科用一本“纠错本”,她只有一个大综合本,活页的,各科的题都有。她说,带一本比较方便,掏出来就可以看。
在复习阶段,骆雅婷习惯每天中午做一张数学强化卷,最让她享受的是做卷子前的美好时光。
问题:这段美好时光是什么?( )
A、看书。B、吃饭。
骆雅婷说自己很挑食,狂爱吃鱼,吃的东西比较怪,比如蔬菜只吃空心菜,爱吃沙虫、田鸡。“妈妈每天会为我准备一份爱心便当,吃她做的饭,让我精力倍增。”而且,绝对不会为了作业耽误吃饭,“吃饭事最大,不能被别的事占用,先吃饭再做题。”
关键词:爱心便当
家庭山:美好时光,考试沾光。
胡适的故事(2012043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和他的太太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长子胡祖望,次子胡思杜,三女素斐。胡适公务繁忙,无暇照顾、管教孩子,而他的太太江冬秀因没有接受学校教育,对孩子,无论是养育还是管教,都不甚得法。
1929年8月26日,胡适给胡祖望去信,当时,胡祖望即将去苏州读书。在信中,胡适谆谆教导:“你这么小小年纪,就离开家庭,你妈和我都很难过。但我们为你想,离开家庭是最好的办法。第一,使你操练独立的生活;第二,使你操练合群的生活;第三,使你自己感觉用功的必要……你不是笨人,功课应该做得好。但你要知道世上比你聪明的人多得很。你若是不用功,成绩一定落后。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的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的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
问题:胡祖望的学习成绩好吗?( )
胡祖望毕竟是个孩子,远离父母管束的他很贪玩,没把胡适的教诲放在心里,成绩很不好。对此,胡适相当失望。他曾给胡祖望写过这样的信:“今天接到学校报告你的成绩,说你‘成绩欠佳’,要你暑期在学校补课。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你在学校里都干的什么事?你这样的功课还不要补课吗?我那一天赶到学堂里来警告你,叫你用功做功课。你记得吗?你这样不用功,这样不肯听话,不必去外国丢我的脸了……”
问题:胡祖望成绩不好跟胡适有关吗?( )
胡适也意识到,儿子的不成器,身为家长的他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他对小儿子的态度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变。1946年6月16日,胡适在日记里写下:昨夜太热,在床上看书,到半夜后两点,还不能睡。忽然记起小三今天毕业,今天又是美国人的“Father’s Day”(父亲节),我很惭愧我对两个儿子(胡祖望虽接受了高等教育,但远远未能达到胡适的期望。小儿子胡思杜就完全不成器了,读了两个大学都未能毕业,还染上不少坏习气,最终被美国当局驱赶回国。),一个女儿(素斐,五岁那年患病夭折),都没有尽我能够尽的责任!
(本文改编自魏邦良的《胡适的家教》)
关键词:管教
家庭山:子不教,父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