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点击:2664 月份:2012-07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罗赛的故事(20120601)
2008年,西安高新一中高三学生罗赛以702分的成绩摘得陕西省理科第一名桂冠。
获得如此佳绩,有哪些诀窍?“我觉得没什么诀窍,要说有吧,就是高一、高二的基础打得好”。罗赛说自己上课特别专心,尤其注意听讲,课后再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天的知识就此深达其心。
在父母眼里,罗赛是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打小学习就很让他们省心,学习很自觉。“罗赛上学后,他们就定下一条规矩,放学写完作业才能玩。”罗赛的妈妈刘女士说:“对他,我们从来没有用过高期望来增加压力,除了老师留的作业,没买过一本辅导书,也从来没要求他考第一,学习环境很宽松。”刘女士还说,儿子是超级球迷,经常半夜爬起来看球赛。“我们不是放任他,通过观察,他成绩稳定,只要不影响第二天上课,就允许他看球赛。”
问题:看球赛对学习有帮助吗?( )
A、有。B、没有。
罗赛回忆说,高考考理综时,拿到试卷,发现试题有点难。就在物理题还剩下最后一题时,罗赛发现还剩下55分钟,化学和生物题都还没做,于是果断地放下那道题,急忙做化学题。可没想到,连遇三个拦路虎,第一道化学题花了10分钟仍没思路,后面的两道题也难对付。三道题不会,罗赛的心有些慌了。幸好,这时他想起考试前一晚观看的中国对卡塔尔的世界杯足球预选赛:中国队一开始打得挺顺,可当卡塔尔赢得一个点球后,中国队的阵脚一下就乱了,踢得没章法。这场球赛给了他教训:遇到意外时要镇定。于是,罗赛暂且放下那几道题,转而做生物题,做完生物题,回过头来再做留下的那几道难题,竟然找到了切入点。
除了中国足球的教训给他启发外,罗赛说考场镇定还得益于小时候书法的学习。“小时候我不爱练书法,为此常常挨父亲的巴掌,现在想起来尤其是经过高考才发现,练书法收获挺大的,因为‘心正则笔正’嘛。”罗赛说练书法能让心很快静下来。
关键词:启发
家庭山:最好的启发来自课外。
王志方的故事(20120603)
2003年7月,王志方如愿考上了湖南大学生物系。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全家都非常高兴,但激动和兴奋的情绪很快被学费冲走,录取通知书上写着学费6000元,再加上学杂费和生活费等,差不多一年要12000元,这对王志方来说犹如天文数字。好在学校减免了他的学杂费,他也申请了助学贷款,总算把学费凑够了。为了赚生活费,每到周末王志方就去做家教,业余时间收废品、刷盘子、搞推销,搬桶装水,只要能赚钱,不管多苦多累,他都愿意做。然而大二开学时,王志方没有钱交学费,二弟正在念高中。“我想了很多办法,我就一个想法,不能让我弟弟没学上。”最后他决定退学。
离开了学校,王志方先后到东莞、深圳、耒阳、长沙等地,做过搬运、基建、保安、样品研发、门窗安装等工作:打工的日子充满了艰难和辛酸:为了多挣钱,他玩命地干,不管活多重、多脏、多累,甚至一天工作18个小时;他省吃俭用,中午没吃完的饭菜就留到晚上吃。累得要命的时候就翻看课本,看累了,把课本一本本撂起来当枕头。常常有工友调侃他:“大学生就是不一样,连睡觉都是睡在书上的。”
可是打工两年,赚的钱只够温饱。在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满足感太过悬殊.这让王志方倍感痛苦和煎熬。当得知教育部直属的六昕师范大学招收免费师范生后,他艰难地作出复读的决定,回到家乡,插班读高二,重圆大学梦。在班级黑板报上,王志方写下自己的目标是:北京师范大学。这让班上的同学都笑起来——他连数学课都听不懂!
问题:王志方考上北京师范大学没有?( )
A、考上了。B、没考上。
饱尝生活艰辛的王志方,不但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复读机会,而且因为有了更多的生活锻炼,其情智方面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的在校生。升入高三后,他的成绩就稳居第一了。
2009年,王志方从容地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
关键词:打工
家庭山:打工打出大学生。
李虹江的故事(20120605)
2008年高考前一天,白银一中学生李虹江去看考场时碰见了几位初中同学,大家的情绪都很好,而且相互鼓励,当时的感觉就像是过节一样——12年的艰苦努力即将有所回报!可谁曾想,第一天语文考试结束回家后,附近一家工地一直在施工,噪音很大,导致李虹江中午没休息好。结果数学考试时,李虹江没发挥好。下午回到家后,李虹江有点不想再考了。
父母得知后不断开导他,李虹江也不停地给自己打气:“怕什么,不就数学没考好吗,有生物单科加10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又降20分录取,还担心自己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带着这样的决心和信心,他顺利完成了其他几科考试。
问题:李虹江高考成绩在全省排第几?( )
A、第一。B、第二。
2008年,李虹江以697分的高分成为甘肃高考理科并列“榜眼”。“要不是理综一道比较简单的物理题答错,我可能就是今年的理科状元了!”李虹江说。
李虹江告诉记者,他决定报考清华大学电子系,毕业后准备出国深造。在谈到学习秘诀时,小李总结了三点:首先要有目标,尽管实现目标有很多困难,但绝不放弃;其次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真完成每一道题,不放过任何一道错题;最后,还要有乐观、开朗的心态——这才是最重要的。
关键词:乐观
家庭山:自信者自高。
刘薇的故事(20120607)
2007年,重庆一中高三学生刘薇高考成绩620分。这个成绩对别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但对刘薇来说却只能代表着失败——没能考上北大。拿到四川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刘薇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是接受现实到川大读书?还是坚持复读一年后再论英雄?犹豫不决的刘薇给远在贵州打工的父亲打了电话,征求他的意见。“这个分数考得不男不女的,再考一年!”父亲朴实而坚定的话语让刘薇打定了复读的主意,但复读的费用还是难住了这个农村家庭。刘薇上高三时的班主任得知情况后,给校长作了反映,减免了刘薇复读的学费,使她得以加入新的班级复读。
走进一个新的班集体,班主任王中苏发现刘薇“不太喜欢和同学交流,是个典型的内向”。为了帮助刘薇打开心扉,王老师把全班最外向的女生安排和刘薇同桌,这个以外攻内的办法很快就起到了效果,刘薇的性格开始慢慢开朗起来。
问题:性格开朗对学习有帮助吗?( )
此后,刘薇的学习成绩稳中有升,一直稳定在全班乃至全校前几名。然而,高考前的一个月,面对高考的压力,刘薇再次出现了心理波动,怕考不好,怕辜负父母和老师的期望。刘薇的同学和老师再次给了她鼓励,再上高考场,刘薇的心里只有信心。
2008年,刘薇以总分706分摘得重庆市理科状元的桂冠。“复读最大的收获就是性格的改变。”回忆漫长的一年,刘薇认为自己的收获并不只在分数上。
关键词:性格
家庭山:性格变好,分数变高。
健忘症的故事(20120609)
她是一位深谙教书育人之道的好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在她80岁诞辰的时候,崇敬她的人们还为她立了一尊汉白玉塑像。在塑像落成的仪式上,有一个曾被同学讥为患有“健忘症”的男生激动万分地讲述了下面这一则故事:
那一天,我们班上语文课。推门而进的是一位女老师。当她发现我没有带书时,问我为什么不带书,是不是不知道今天有语文课。我说:“忘了带了。”这时候同学们都笑起来,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他有健忘症!”“老师,他一贯这样,快别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她笑笑,没再说什么。
第二天,她上课前先扫了一眼课堂,又看了看我的课桌——依然空空如也。可是她并没有发作,而是平静地宣布“上课”。同学们喊“老师好”,她回礼说“同学们好”。
开始讲课了,她却突然发现眼镜忘了带。衣兜里没有,教案夹里没有,到处都翻遍了,还是没有。她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同学们,真抱歉呀,我把眼镜忘办公室了。我眼花,离了眼镜什么也看不清。”她很自责,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甚至有点不知所措。
问题:接下来谁会去办公室拿眼镜?( )
A、老师。B、学生。
这时候,她走到我面前,说:“请你帮我去办公室取一下眼镜,好吗?”我当时真是受宠若惊,很快就顺利完成了她交给的光荣任务。她接过眼镜,真诚地向我致了谢,然后说道:“一个人如果经常马马虎虎,丢三落四,是多么耽误事啊!从今天开始,我和你们大家相约,我们一起来消灭马虎,你们说好不好?”
自打那次给她拿了眼镜之后,我就彻底告别了“健忘症”。
问题:老师是真的忘带眼镜吗?( )
A、是。B、不是。
直到后来,我才从别人那里得知,她是在用纠正自己的方式来纠正我,用请我帮助她的方式来帮助我自己。
(本文改编自张丽均的《温柔的征服》)
关键词:帮助
家庭山:正己正人,帮人帮己。
赵普的故事(20120611)
1971年,赵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 1987年12月,为了给家里节省学费,赵普离开家乡,到北京某后勤部队当了一名士兵,被分配到连队广播室当了广播员。为了做好广播员的工作,赵普每天晚7点总会准时守在电视机旁,从头到尾仔细揣摩《新闻联播》主持人的一言一行,暗暗发誓以后要成为一个像样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1990年3月,赵普退伍后,却到安徽省体育局下属的省体育馆当了一名保安。要强的他想:虽然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埋在地下与一块石头又有什么两样?只有朝理想不断努力,有一天机会降临时,才会被伯乐发现。所以,他仍旧不放弃练习播音主持。
不久,机会真的降临了。1991年,安徽省气象台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虽然,气象播报员只有短短3分钟的出镜时间,而且还只是一个每月只拿200元劳务费的临时工,但赵普还是决定试一试。他向气象台主管人事的领导,递上自己的简历。然而,那位领导只是草草地扫了一眼,便丢还给他,面无表情地说:“招聘对象的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本科以上学历。”
问题:赵普还会继续应聘吗?( )
A、会。B、不会。
赵普心里难过极了,但是他不甘心就这样错过机会。于是,他压制住自己的情绪,诚恳地说:“虽然我没上过大学,但我学习了很长时间的主持艺术,恳请您给我一个机会。”这位领导听赵普的确吐字清晰准确,又经不住他苦苦请求,最终同意让他试一试。经过考核,赵普的综合素质竟远远超过其他竞争者,应聘成功了!但赵普并不满足当一名临时气象播报员,而是想以此做敲门砖,最终成为正式而且出色的电视节目主持人。
1995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干部专修班正在全国招生。这个消息就像一支强心针,扎在了他那梦想“休克”了几个月的心间。他毅然决定报考。但他从招生简章中得知,北广播音系属艺术专业,既要考文化课又要考专业课。文化课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成人高考,而此时已是离文化课考试只剩下4个月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完整整3年的高中课程,简直是天方夜谭。
问题:赵普还会参加成人高考吗?( )
但赵普想:是男人就要像上战场那样去战斗,只要自己努力了,即使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为此,他给自己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从早上5点到子夜一点,所有的时间都被充分地利用起来。即使是上厕所,他也要带上英语单词书,后来索性到一所中学的高三班插班学习。
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凭的他终于接到了北广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之后,赵普抓住一切学习、实习和展现自己的机会,梦想的阶梯越踏越高,并最终从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体育馆保安,成长为拥有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专业硕士学位的央视新闻主播。
(本文改编自鸿水晴天的《梦想的阶梯》)
关键词:努力
家庭山:朝梦想不断努力。
朱成的故事(20120613)
1997年,朱成考上了北京大学英语系。2001年,朱成顺利地被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2002年,朱成以所有科目全A的优异成绩,获得了哈佛硕士学位,成为该届700余名教育硕士毕业生中最年轻的一名学生。
朱成上小学时,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她都是跑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朱成感到沮丧。于是,妈妈安慰女儿:“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所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往,下一次你的目标是……”
问题:妈妈要求朱成的目标是第几名?( )
A、第一名。B、前一名。
“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朱成记往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就奋力直追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名,到倒数第三名……一个学期还没有结束,小朱成已经跑到队伍的中间位置。
第一次考试,朱成的成绩在班级里属于中游,不但妈妈着急,她自己也非常着急。
问题:妈妈还会要求朱成只追前一名吗?( )
同样,妈妈把“只追前一只名”的理念引申到朱成的学习中。“没关系,你只追前一名。下次考试时,你赶过一个同学,再一次考试,再超过一个……如果每次考试都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
妈妈的安慰给了朱成很大的信心。正因为有了这种平常心,朱成的学习不急不躁,一步一步走得特别稳当。由于父母经常调动工作,朱成也经常转学。每进一所新学校,开始时她的学习成绩往往并不优异,但过不了多久,总能迎头直上。
关键词:前一名
家庭山:只追前一名,成绩稳中升。
一小时的故事(20120615)
威尔福莱特·康奋斗了40年,成了全世界织布业的巨头之一。尽管事务十分忙碌,他仍渴望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过去我很想画画,但从未学过油画,我不敢相信自己花了力气会有很大的收获。可我还是决定了,无论作多大的牺牲,每天一定要抽出一小时来画画。”
康所能牺牲的只有睡眠了。为了保证这一小时不受干扰,他把顶楼改为画室,每天清晨5点前就起床,几年来从不放过。“其实那并不算苦。一旦我决定每天在这一时间里学画,每天清晨这个时候,怎么也不想再睡了。”他说。
问题:康会成为一个油画家吗?( )
几年后,一小时给康的报酬是惊人的:他的油画大量地在画展上出现,他还举办了多次个人画展。其中有几百幅画以高价被买走了。他把用这一小时作画所得的全部收入变为奖学金,供给那些搞艺术的优秀学生。他说:“捐赠这点钱算不了什么,只是我的一半收获。从画画中我获得了很大的愉快,这是另一半收获。”
一位名叫尼古拉·格里斯多费罗斯的希腊籍电梯维修工对现代科学很感兴趣,他每天下班后到晚饭前,总要花一小时攻读核物理学方面的书籍。随着知识的增多,一个念头跃入他脑海。1948年他提出了建立一种新型粒子加速器计划。这种加速器比当时其他类型的加速器造价便宜而且更强有力。他把计划递交给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作试验,而后又经改进,这台加速器为美国节省了7000万美元。格里斯多费罗斯得到了1万美元的奖励,还被聘请到加州大学放射实验室工作。
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里,时常强迫自己挤出一小时来集邮,借以摆脱周围的一切。已故的吉尼太太曾告诉我,总统那时经常去她管的那幢房子,把自己关在里面,摆弄着各色邮票。总统来的时候脸色阴沉,心情忧郁,疲惫不堪。等到他走出屋子离去时,精神状态完全变了,变好了,似乎整个世界变得明亮了。对这位总统来说,这点时间的独自清静换来了他新的精神面貌。
每个人的脑子都有能力去创造和想象,为自己寻找到机会。坚持每天挤出一定量的时间来发展自己的个人爱好,不但有一天你会成为这方面的专家,而且可以修身养性愉悦身心。当然,要每天挤出一定量的时间并不容易,需要有决心和恒心。不过,由于是你爱好的东西,这个恒心应该不是太大的问题。
关键词:一小时
家庭山:每天一小时,学业无不成。
李想的故事(20120617)
1981年,李想出生在石家庄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母都是当地一所艺术学校的老师。李想从小就跟着家在农村的奶奶生活,却也正是这样,他有了更大的自由和空间,也使得他从小和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尽管父母一直希望李想长大后能搞搞文艺混碗饭吃,但儿子的路径却与他们想法大相径庭。
李想不喜欢课堂,他喜欢学习在实践中能快速应用的东西。需要什么才学什么,学了什么就马上用起来。
李想第一次接触电脑在初一,刚一接触,他立即着了迷,不再想学之前喜欢的美术。最后搞美术的妈妈拗不过他,不得不放弃,尽管她坚信儿子在美术方面很有天赋和前途。李想曾央求妈妈给他买台电脑,结果被生硬地拒绝了,为这,李想生气地说妈妈没文化,还偷偷地哭了。
到了高一,李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电脑,并且是按自己的要求配置的。当时只能拨号上网,他每月平均上网费用为七八百块。
问题:李想的钱从哪儿来的?( )
A、父母给的。B、自己挣的。
买电脑和上网的钱都是李想自己挣的——他给计算机专业报刊写稿赚的稿费。
高三时,李想搞了一个叫“显卡之家”的网站,每天花费7-8小时,更顾不上课程学习,他已经明确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要搞什么。班主任也知道他懂电脑,曾让他给石家庄某医院装过电脑,认为他是“为电脑而生”。高考来临了,而李想却决定放弃高考,为这他与家人冷战了好长时间。 “妈妈,你不懂,如果上大学,我这网站就死了。我还要挣钱,网站不往商业方向发展不行。”看儿子如此坚持,母亲最后还是妥协了。1999年高考那天,李想正登着自行车去领取杂志赠送的IBM的网页制作软件,路过学校门口时,有人问:“今天高考,你怎么不去?”李想没回答,当时心里有酸痛和失落。
问题:李想后悔放弃高考吗?( )
A、后悔。B、不后悔。
当李想取回软件,做在椅子上自己研究的时候,那种失落感瞬间一扫而光。“一开始是自己做着玩,但我这个人喜欢争强好胜,别人做得好,我就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李想把自己喜欢的电脑硬件产品都放在网上,有很多人上网和他交流,慢慢地就有了访问量。3、5个月后访问量达到1万人次/天。这时候,广告商就找上门来——不读书后的第一个月,一个广东老板说要给李想寄推广费,他没当真,结果对方真寄来了6000多块钱。当时他还没构思好如何进行网站的商业化运作,给自己定的目标只是月收入2000块。到年底,他赚到了10万块。但好景不长。1999年下半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李想的广告一个都没了。虽然遭遇挫折,但李想并不气馁,因为做网站让他找到一个让自己全力以赴的事情,而且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事情。
2000年春节前,李想和同学的网站合并为一个新网站“泡泡网”,并注册成立了PCPOP公司。虽然新网站很快就有了访问量,但却见不着效益。因为在石家庄没有收入机会,李想移师北京。
问题:网站建在北京有收入机会吗?( )
2001年底,李想的网站访问量每天有3-5万人,广告商开始找上门来。2002年,这一年网站的收入达到50万。2003年,他们的收入达到200万。2004年,收入上千万。2006年,李想25岁时,即坐拥亿万财富,成为全国十大创业新锐。
关键词:喜欢
家庭山:学喜欢的东西,做喜欢的事。
姜老师的故事(20120619)
暨南大学资工系教授李家同上国中时,姜老师教他们数学长达3年之久。姜老师退休时,学校为她和其他退休的老师举行了一个茶会,被她教过的学生都抱着一种感恩的心情都去参加了——因为他们都记得上姜老师数学课的日子,那真是快乐的日子啊!
茶会开始不久,就有一位同学问姜老师,为什么别的老师教他数学时,他都害怕数学,也痛恨数学,但是姜老师教的时候,他却一点都不怕。
姜老师要他们回想,当年考试的时候有什么特别的情形。李家同第一个举手说:“姜老师常常小考,每次发考卷的时候,都要对号入座似的,一张张亲自发给每一位同学。当时,我对此觉得奇怪。难道我们的试卷不一样吗?”
问题:姜老师发给学生的试卷一样吗?()
A、一样。B、不一样。
望着学生们疑惑的目光,姜老师说,小考时她常常准备3种考卷,甲种非常难,乙种中等,丙种非常容易。甲种考卷给数学程度高的同学,乙种给中等程度的学生,程度不高的同学拿到丙种考卷。这些程度不高的同学每次考试,都能拿到至少60分——对于这些同学来说,60分已经不容易了。在过去,他们常常在分数上只有个位数。于是,他们开始不再对数学恐惧,上课的时候,也会注意地听。而通常到学期结束的时候,丙种考卷就不见了,姜老师只需要准备甲乙两种考卷就可以了。
姜老师最后说,学生最需要的是自信。一旦有了自信,他们就不会放弃数学了。不用说,因材施教或因材施考是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本文改编自李家同的《法国菜单》)
关键词:因材施考
家庭山:学生最需要的是自信。
语文书的故事(20120621)
美国是公认的超级大国,也是公认的强势文化帝国。不用说,这跟美国教育的成功是不无关系的。
至于美国教育为何成功,可以从其语文课本中反映出来。比如,同心出版社的《美国语文》中选用了亨利·大卫·梭罗的一篇文章《论公民的()》。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服从。B、不服从。
(答案:不服从。)
这是一篇名作,列入中学教程,无疑是有冲击力的文字。有意思的是,文章背后的三道思考题很带挑战性:一、梭罗暗示谁应该对墨西哥战争负责任?二、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一小部分人可以滥用政府而免受惩罚?三、根据梭罗的观点,什么时候美国人将会获得在可能范围内的最好的政府?
民族素质除与传统有关外,教育理念也是重要的一环。让人“信”的教育和让人“疑”的教育是不同的。用欺骗的手段去驯化别人,且还让人真诚的信,培养的只能是大观园里的奴才。比如清代的史书就善于删改、篡夺,儒生知道的只是些皮毛,文人不能写真实的历史。只是到了辛亥革命后,真而深的声音才真正出现了。“五四”前后人才辈出,“求知识,原是为发现社会的弊端”(胡适语)的环境作用是不能忽略的。而到了现代,正如台湾著名文化人龙应台所说,学生们“因为被灌输了20年‘尊师重道’的观念,他不敢(质疑了)”。
中学语文应读点什么,在过去不是什么问题,但今天争议很大。华夏文明几千年,教育的根底是让人“信”,而美国的教育却是不都让人去“信”,而是让人生“疑”。教育乃让人学会怀疑,通晓独立思考之径。美国的语文读本就有一点这个意思,选什么和不选什么,编选者之深意存焉。
(本文改编自孙郁的《美国的语文书》)
关键词:不服从
家庭山:教育不只是让人学会“信”的。
球迷的故事(20120623)
大学期间,蒋小山就是足球队的主力,并结识了一群喜爱足球的兄弟,毕业后,大伙又在同一个城市工作,不时相约踢球,锻炼身体。
“男人看球,怎能少得了啤酒。”2012年欧洲杯,蒋小山和朋友们相约去酒吧看球,一边看球一边喝啤酒。而这其中,蒋小山尤为疯狂,从6月8日开赛以来,每天都熬夜观看,一场不落,
光看球还不过瘾,6月18日,蒋小山和朋友们踢了一场球。6月19日凌晨,欧洲杯意大利队对爱尔兰队比赛的哨子吹响。“意大利队又进球啦!”朋友兴奋地拍着蒋小山的肩膀,但是蒋小山显得无精打采。
19日凌晨5点,蒋小山回到家。洗过澡,蒋小山开着空调倒头便睡。“小山看球累了,别打扰他,让他休息一下。”母亲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才去叫他。
问题:蒋小山还会看球赛吗?( )
这时候,母亲才发现,儿子蒋小山已经全身冰冷,毫无呼吸。“小山走的时候,连指甲都是红色的。”母亲已经哭得没有力气,躺在沙发上。父亲不停地絮叨:“平常这么健康,怎么突然就走了,我以后工作还有什么意思。”
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刘智玲主任医师分析,蒋小山平时身体健康,但是连续的熬夜、睡眠不足,导致身体机能、免疫力降低,再加上看球过程中抽烟、喝酒,诱发出生理病变。同时,蒋小山在喝了酒的情况下马上洗澡,使得血糖得不到及时补充,致使脑供血不足。开着空调,气温比较低,血液循环变慢,种种因素导致了悲剧的发生。“熬夜需要补充水分,这大家都知道,但是把喝啤酒当作补水就不对了,酒精对身体有害。”刘智玲建议年轻人要珍惜生命,熬夜看球一定要适可而止。
关键词:熬夜
家庭山:适可而止,爱惜身体。
杜京良的故事(20120625)
2012年,江西省安远一中的杜京良以693分的高考成绩,荣获江西省理科状元。
在今年高考中能取得这样的好成绩,杜京良说和自己良好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在具体的学习方法上,他认为要多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除了课堂上用功听讲以外,他还参加了数学和物理竞赛。这样的学习方法使得自己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此外,在杜京良眼中高三没有想象中那般痛苦。他说,当你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知识中汲取能量提升自己的时候是一种享受。
生活中的杜京良活泼开朗,非常热衷参加课余活动。高一高二的时候经常打篮球,高三由于学习紧张就减少了竞技类运动,不过也常会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去爬山。因为学校是建在山的旁边,所以山上的龙泉湖公园就成了杜京良缓解学习压力的好去处。
杜京良的妈妈是个体户,自己开了家小店,平时也非常的辛苦。不过一直以来父母都特注意对他的教育,在杜京良面前几乎没有吵过架。
问题:杜京良的父母在餐桌上聊学习吗?( )
A、聊。B、不聊。
杜京良的父母不会像其他父母那样,一上饭桌就聊成绩和学习。对于杜京良,爸妈给予了充分的信任,不干预太多,为他创造了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
杜京良说,他非常感谢学校和家庭给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谐的氛围。班主任老师的认真负责,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都为他取得今天的成绩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氛围
家庭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很重要。
课堂的故事(20120627)
有两堂绝妙的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味到大学课堂的乐趣和教育应有的目标。
第一堂课是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开设的《文选》课。刘老师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讲哪算哪。有一天,他讲了半个小时课,突然停下来了:“我不上了!请诸位改在下星期三晚上七点半到操场来上课。”大家都觉得非常奇怪——他为什么现在不上,要等到下星期三,而且要等到晚上七点半,还要在操场上呢?
问题:刘老师选择晚上去操场是要讲课吗?()
有的学生回宿舍一查日历,那天是阴历十五,有满月——原来,刘老师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你想想,校园草地上,学生们围坐一圈,他老人家端坐其中,当头一轮皓月,大讲《月赋》。俨如《世说新语》里的魏晋人物,这有多么美妙?这是一绝。
第二堂绝妙的课是四川大学教授蒙文通的考试课。这场考试不是先生出题考学生,而是学生出题问先生。你提个问题,他就知道你的学识程度怎么样,当场断定你本学期的成绩是多少分。
问题:蒙老师是在教室里进行考试吗?()
更有趣的是,这个蒙先生是在川大旁边望江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考试,你问得好,他猛吸一口叶子烟,请你坐下陪他喝茶,然后对你的提问详加评论;问得不好,当场请你走人。学生是又紧张又感兴趣,思忖着自己能不能留下来陪蒙先生喝茶。
你想想那些情景,一群学生围着老师在月光下读《月赋》,老师和学生当街喝茶,那不仅是学习场景,更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形式,听这样的课,老师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它给予学生的是生命的浸染、熏陶。这种生命化的教育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传递着一种生命的承担意识,教会他们享受上课、享受学习、享受考试。
(本文改编自钱理群的《用最自由的方式学习》)
关键词:生命化
家庭山:教育生命化,学习自由化。
汪容的故事(20120629)
汪容是个爱睡觉的女生,从来不开夜车,高三她仍遵守这一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每天晚上10点至10点半准时上床休息。
对于她爱睡觉的嗜好,好友小施爆料说,除了每天10点多准时休息外,汪容还抓紧周末时间 “狂补眠”。“多的时候,周末一天甚至可以睡十二三个小时,两天加起来若睡眠时间少于21小时,她到校后肯定是一副无精打采的表情,还一直嚷嚷没睡够!”
问题:爱睡觉的汪容学习效率高吗?( )
A、高。B、不高。
“睡眠对我来说很重要,如果睡不好,听课效果肯定要打折扣。”不但听课效果好,做题也快——汪蓉是同学们公认的“快手”。“她在很困的状态下,做完一张英语试卷,而我仅完成一半。一节自修课落下没上,她回来后很快就能赶上我们的作业进度,是全班出了名的速度快。”
保证充足睡眠,也是汪容取得高分获得上海2012年高考文科状元的的秘诀之一。
关键词:睡觉
家庭山:睡眠好,学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