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2012年10月合订本

点击:2648   月份:2012-10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卡尔的故事(20121001



小卡尔特别喜欢画小桥,特别是秋天金色太阳下的小桥。他还告诉父亲自己对小桥的感觉:在晴空万里的时候,强烈的阳光洒在小桥的石头上,能泛出如黄金般的光芒;小桥下清澈的河水是蓝色的,太阳的反光犹如蓝宝石一般美丽,阴影中是深蓝,显得神秘而变幻莫测。

有一天,小卡尔带着画具到村外的河边画画——他是专门去画他最喜爱的那座小石桥的。小考尔坐在河边的石头上专心地画画,老卡尔则在一棵大树的影子下看书。不一会儿,小卡尔站起身来,拿着画板向父亲走去,并把那张画拿给父亲看。

在老卡尔看来,那幅画的确不错,形象处理得非常好,构思也很讲究,小桥与蜿蜒的河流以及旁边的村庄搭配得错落有致,颇具美感。不过,老卡尔仔细看后,发现这幅画还是有些缺点,没有画出先前给他说的那种感觉。

问题:老卡尔会指出小卡尔画中的这些缺点吗?( )

A、会。B、不会。

换作别的父母,可能会对儿子夸奖一番,这幅画也就算完成了,可老卡尔没有这样做。因为他认为发现了缺点就一定要给儿子指出来,而且他从小就教儿子小卡尔做事要认真,尽量把一切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无论对于学习还是对于爱好,都要讲究一个字。卡尔,你不是给我描述过你想画的那种感觉吗?可我从这幅画里怎么没看出来呢?老卡尔问儿子。可是,我认为我已经画出来了。小卡尔不服气地回答。你曾对我说过,水在阴影中的颜色像宝石那样蓝,而且还有神秘感,我怎么没有发现呢?小卡尔摸了摸后脑勺,仔细看了看画面,又向小桥下的阴影望了望,然后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了,我忘了用深蓝色画水中的变化了。然后,小卡尔又坐在了河边的石头上。

爸爸,你看这下行了吧。不一会儿,卡尔又把画拿到了老卡尔面前。老卡尔发现,这次儿子画得已经相当不错了,就连阳光下的水和阴影下的水之间不同的色调都很准确地区分出来——除非专业画家,就是经过一定训练的成年人也很难做到。

问题:老卡尔满意儿子的画了没有?( )

A、满意了。B、不满意。

嗯,不错,颜色比刚才要好多了。虽然这块水中的阴影已经表现出来了,可是仍然没有蓝宝石那样晶莹透明的感觉,更谈不上神秘感了。老卡尔对儿子说道。接下来,小卡尔一会儿端详自己的画,一会儿又眯起眼睛仔细观察小河中的流水,一会儿又咬着笔端认真地思索。

卡尔,该回去了。老卡尔催促道。等一会,马上就好。小卡尔在远处答应了一声,然后突然埋起头,拼命地在画面上涂抹着,嘴里还不停地嘟嚷个不休,也不知在说些什么。

终于,小卡尔把画第三次拿到父亲面前。

问题:小卡尔画出河水蓝宝石般的神秘感没有?( )

A、画出了。B、没画出。

老卡尔看了后,简直是惊呆了:桥下那片处在阴影中的水,真如蓝宝石一般的美丽,富有变化,神秘莫测。儿子,你真行,你是怎么做的呢?”“我发现了阴影中的奥秘,它不是一整块深蓝,而是由不同的蓝色组成的,里面有深蓝、普鲁士蓝,还有钻蓝,甚至还有一两点儿红色,那是岸边的花在水中的倒影……”老卡尔很激动:儿子说的都是绘画中很专业的东西,没有人专门教他,却自己悟了出来,可见他的观察力之强!

那你刚才在那儿不停地嘟囔什么呢?老卡尔问。我不停地说蓝宝石神秘感蓝宝石神秘感,我想只要我用心去做,一定会把那种感觉表现出来的。面对儿子这样的回答,老卡尔还有什么话可说呢?他压抑住心中的激动,和儿子手拉手一起向回家的路走去。

在路上,老卡尔对儿子说,其实他第二次就已经画得不错了,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兴趣又开始第三次。你不是对我说过吗?做什么事都要力图精益求精。小卡尔天真而快乐地说着。

(本文改编自《卡尔·威特的教育》)

关键词:精益求精

家庭山:别低估孩子的能力。


林心如的故事(20121003



随着事业如日中天,台湾影星林心如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减压就提上议事日程。不过,林心如的减压方式很另类:每当拍戏的间隙,她就会找个僻静的角落埋头看书。边上一杯茶,手里一本书,很有点儿古代大家闺秀的风范。可一看她手里的书,你会马上大跌眼镜——不是中学物理就是中学化学。这么个温婉的古典美女,捧着一本中学教材看得津津有味,总让人感觉怪怪的。不但如此,她还学以致用,把各种数理化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她的生活也因此多了别人无法想象的乐趣。

有一次,剧组在新疆一个很偏远的县城取景,那里有一座据说是建于宋朝的韵佛塔,看起来很高,但因为资料不全,具体的高度无人知晓。剧组里的人动了好奇心,纷纷琢磨怎样才能测量这座佛塔的高度。佛塔是受保护遗迹,攀爬上去测量是绝对不允许的,剧组里一帮人七嘴八舌议论了半天,也没个切实可行的好主意。这时,林心如来了,她让剧务取来绳子和钢卷尺。然后,她让一个化妆师站直,量了一下他的身高——174厘米,再量量化妆师投射在地上的影子长度——124厘米。接着,她用绳子沿着佛塔的影子铺开,量出绳子的长度为18米,再用124除以174,结果是0.713,然后用18除以0.713,佛塔的高度就出来了。

紧接着,林心如又获得了一个“林天师”的雅号。因为剧组外景地地处偏僻,到了晚上万籁俱静,偶尔有点儿怪声就吓得女职员一惊一乍。于是林心如披挂上阵了,她拿出一张据说是从台湾妈祖庙求来的神符,煞有介事地从这个房间转到那个房间,最后一把将“神符”贴到了墙角落,接着端出一杯所谓的“圣水”,冲着“神符”泼了过去。转眼间,刚才还是黄色的神符马上变成了血红色,点火将“神符”烧掉后,林心如拍拍手说:“好了,大家放心回去睡觉吧!”也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林天师”真有道行,从那以后剧组真的清净了。这部剧杀青的时候,林心如终于揭开了谜底:“什么神符啊?就是一张用石蕊试剂泡过的黄纸,那‘圣水’就是一杯加了水的白醋,石蕊遇酸就变红,就这么简单!”

因为在大陆的事业发展顺利,林心如索性在北京买了房子,定居下来。在设计新家的过程中,她也将自己的理科特长发挥得淋漓尽致。新家有一面姹紫嫣红的水墙,且水墙的色彩可以根据人的心情随时改变。有客人来了,林心如会问客人:“你今天心情怎样?”若是客人的心情好,林心如便会在水墙边取一个小瓶子,用滴管在瓶子里吸两滴无色透明液体滴进水墙,刹那间,一整墙的清水马上变成艳丽的红色,在灯光的映照下,如红宝石般璀璨;如果客人说自己心情烦躁,她也会取一个小瓶子,在里面吸两滴同样无色透明的液体滴进水墙,水墙便立即变得如海水般湛蓝,让客人烦躁的心情顿感舒缓和放松。看过的朋友都大呼神奇,纷纷想要效仿,于是,林心如拿出一张纸开出神秘配方:酚酞试剂、白醋、苏打水。水墙里是掺了酚酞的清水,酚酞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喜欢什么颜色,可以一手控制。朋友惊叹:“这样的冷门知识你也知道?”

问题:林心如的神秘配方是冷门知识吗?( )

A、是。B、不是。

“这算什么冷门知识啊?中学化学第三课就已经教了。”林心如笑道。

林心如家里客厅的卫生间也很有特色,门是双开的,左边的半扇门上贴着男士头像,右边的半扇门上则贴着女士头像。进卫生间的人都以为自己进了魔法世界:推开门的一瞬间,原本呈45度悬浮在马桶上的坐垫,竟然会根据客人的性别自动调整——进去的若是男士,则坐垫自动上翘到与马桶盖合二为一,免除了自己动手翻起坐垫的麻烦;进去的若是女士,坐垫则自动下降,贴合到马桶上,不用自己动手放下来。

问题:林心如用的是什么级别的物理知识?( )

A、初中。B、高中。

这其实只是一个初中物理学小常识的运用:林心如在马桶盖、马桶和马桶坐垫上都镶嵌了磁石,其中马桶盖和马桶上的磁石是连接着电路的。男士推左门,则马桶盖的磁石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得坐垫上翘;女士推右门,则马桶上的磁石通电,产生磁力吸引得坐垫下沉。

(本文改编自《鬼马美女林心如:我靠做数理化题减压》)

关键词:学以致用

家庭山:把数理化知识用到生活中。


黄珠琳的故事(20121005



1985年,黄珠琳出生在山东菏泽,自幼痴迷美术,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国企建筑公司上班,但他发现自己还是喜欢画画。

有一次,电视里关于“沙画”的节目深深吸引了他。黄珠琳认为自己也可以做沙画。一个星期后,他把道具全部做出来,也把沙画做成功了。但这时,中国沙画已风靡全国,不再是什么新鲜事,关注度自然大打折扣。要想成功,必须另辟蹊径。黄珠琳决定从“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寻找灵感。

很快,黄珠琳发现在水面上作画,如能成功,必将火爆。中国人在水上作画古已有之,可以追溯至唐朝,即“墨池法”。除此之外,别无文字记载,也没有视频拿来参考。黄珠琳决心开辟新路,研究水画。

按照“墨池法”中记载,用作绘画的水并非是单一的水,绘画用水得有一定的粘稠度。为求得合适的流体材质,黄珠琳坚持钻研了四个多月,疯狂查阅资料和做实验,前前后后找来一百多种材料当介质,做了几百次实验。直到20103月,黄珠琳终于调试出胶质的水体和颜料。

问题:黄珠琳用的什么颜料在水上作画的?( )

A、油彩。B、墨彩。

黄珠琳将这种加温烧开后的水质,加入特定的中间介质后就不会让墨迹渗入了,同时又不像胶水那样沾黏。然后,他把调试好的水装满自制的底部投射有白光的透明容器中,在水面上点一滴或几滴彩墨颜料,用针笔进行引导塑形,果然就形成了不断变化的美妙花纹!

20105月,黄珠琳将自己制作的水影画《敦煌》视频传到网络上,点击率在短短两天超过300万人次,半个月后,迅速在网络上高歌猛进,被各大门户网站和媒体疯狂转载。黄珠琳一跃成为网络红人。201010月,黄珠琳来到北京,他的水影画继沙画之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关注度,走上了一条艺术和商演相结合的道路。

(本文改编自《只有做出不一样,才能成就不一般》)

关键词:新鲜

家庭山:追求新鲜事,开辟新路子。


数据线的故事(20121007



这两天家庭山的电脑显示器经常出现水纹,有时候颜色发暗甚至发黑,看着不方便还担心显示器毁掉,于是赶紧上网查解决的办法。

还好,解决的办法很多,先是把电源插头统一拔掉又插上,但不管用;紧接着打开主机,把显卡重新装了一下,把电池也取下来用橡皮擦了,再装好,打开大脑,情况好了一点儿,但还是有水纹,颜色有点发暗,而且晃一晃鼠标,显示器都有反应,有抖动的样子——是不是显示器和主机之间的数据线有问题?网上也有这么个说法。于是,把另一台电脑上的数据线卸下来,换到这台电脑上。结果,用了一下午,都好好的,显示器正常了。

问题:原来显示器和主机间的那根数据线有问题吗?(

A、有。B、没有。

家庭山原准备再买条新的数据线的,但突然想到先前看过的一篇关于驳壳枪的故事(点看http://www.jtshan.com/search.php?Type=y_z&cat=3&theDate=2012-09-19),里面说驳壳枪传到中国后,八路军和游击队为了避免射击时蹦出的弹壳伤到持枪者,仅仅是更换了一下使用方法——不是正者举枪射击,而是手心向上横着举枪射击,就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那么,显示器出现问题是不是不是数据线本身出了问题,而是没有使用好的原因呢?

于是,家庭山用原来那根数据线重新认真插好,打开电脑,结果一连几天显示器都再没有出现水纹或发暗的问题——原来,真的是使用的问题!

所以,改造创新也好,解决问题也罢,除了要考虑物体本身的缺陷外,也要考虑使用方法是否不当。相信,这一点对大家会有帮助的。

关键词:使用

家庭山:改造从使用方法开始。


食指的故事(20121009



我们的食指没有思维,它的动作是完全听命于头脑的,但是,好多时候连我们自己的头脑都不知道对它下达了哪些命令。所以,研究一下食指的动作,能在更大程度上了解我们自己的思维与情绪。

比如看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的食指总是放到了这一页与下一页之间。当然,这样便于读完这一页后翻到下一页,可是,总是在这一页刚开始读时,我们的食指就放在那里了。而且,当我们故意一次次把食指从这一页和下一页的纸隙间移开后,它总会一次次地放回到那里。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可能说明,在潜意识中,我们希望能快一点读完这一页。可是,如果读书只是为了快点读完这一页好往下翻,就不能达到应该达到的阅读效果。因此,对我们来说,应该改变的可能不是食指的位置,而是读书的心态。

再比如美容专家说,抹眼霜时要用无名指,挑一点眼霜轻轻地匀开。可是,每当打开眼霜盒,食指总是毫不犹豫地先伸出去——我们理解它,因为平时需要一只手指做的事,我们都是派它去做。可是,为什么美容专家要强调用无名指呢?

问题:专家强调用无名指抹眼霜的原因是什么?( )

A、无名指灵巧。B、无名指笨拙。

据说,之所以用无名指抹眼霜而不用食指,是因为食指灵活,力气也大,涂眼霜会不小心用力过猛;而用无名指时,因为它自知不够灵活,所以会轻轻地,防止涂错了位置——眼皮那样娇嫩的皮肤,就需要轻轻呵护,否则,涂眼霜的效果会适得其反。做事有经验且有能力的会不如笨一点的更认真,不光是手指,人不也一样?

还有,我们知道在指人的时候用食指很不礼貌,正确的手势是手心向上,做一个请的姿势,冲着谁,当然就是指着谁了。但是,如果用食指指别人一下,就可能激怒对方,让事态向恶劣的方向发展。

我们的食指每天都在帮我们干活,也在帮我们思考,不知道它,还有我们身体的其他部位,还能告诉我们多少未知的秘密?

(本文改编自刘卫京的《食指上的秘密》)

关键词:食指

家庭山:研究身体,了解秘密。


够钥匙的故事(20121011



一天上班期间,家庭山一位姓牛的女同事把她办公室的钥匙落到了屋里,同屋的另一个同事因为休假没来上班,一时进不了办公室,便嚷嚷着要我们帮忙。我们过去透过窗户一看,果然看见一串钥匙正插在临窗办公桌的抽屉上。一位姓王的女同事见了,转身从自己办公室内拿了一个用来给花盆松土的小铁耙子和一卷绳子;一位姓袁的女同事则找了一根废弃的拖把杆,试了试不够长;家庭山试了试差不多,于是把小铁耙子用绳子系到拖把杆上,隔窗伸过去,可惜够不着。又找了根长一点的拖把杆,也还是不行。

该怎么办?

单位的李主任(男士)在一旁看了,说只有给女士同屋的先生打电话,让他来开门好了。可是人家在休假,大老远的,女士不好意思。家庭山说那就等下午过来时拿一根长竹竿好了,或者给外面修锁的小胡打个电话,让他来开门。女士听了,没有吭声。再找长一点的杆子一类的,却也没找到。一时间,大家一筹莫展。

问题:用拖把杆能够着钥匙吗?(

A、能。B、不能。

正在这时,家庭山发现女士正在试图把两根拖把杆接起来,不觉大喜,赞她太聪明了,怎么我一个男士就想不到这个办法!赶紧用绳子把两根拖把杆绑住,又把那个小铁耙子绑到拖把杆头部,隔窗一伸,果然很轻松地就够着那串钥匙了。然后,沿平行方向一使劲儿,钥匙便从锁孔里拔出来,挂到小铁耙子上,再抽出窗外——大功告成!

当大家欢呼时,家庭山开始了反思:为什么女士能想出来把两根拖把杆接到一块儿,而其他人,尤其是两位男士却想不到?原因可能基于两点:第一,可能跟私心有关,因为不是自己的事,所以没有尽心尽力去解决问题。第二,可能跟依赖思想有关。比如,李主任依赖的是跟女士同屋的先生,家庭山则依赖的是修锁的小胡,其他人则依赖的是寻找一根更长的竹竿,至于事主女士则依赖的是同事——正是有了这些依赖思想,才没有去想如何利用现有的条件解决问题。可见,私心和依赖思想是智力的障碍。

但问题是,女士为什么就没有所谓的“私心”和依赖思想呢?事后,家庭山问她是怎么想出把两根拖把杆接到一块儿的。女士回答,她以前在家打扫卫生时,房顶太高够不着,就经常把两根短棍接到一块儿。

原来如此!

所以,要想聪明,必须打消依赖思想,要勤快、要热心,要多参加劳动、多动脑筋。

关键词:依赖

家庭山:减少依赖,增加智慧。


小心的故事(20121013



一个人走进乡下的商店,看到一张告示:“危险!小心有狗!”

走进去后,看到一只看起来很温驯的老狗,正躺在地板中央睡觉。

“我们要小心的是那只狗吗?”他问主人。

“没错。”

“它看起来没什么危险性啊,需要贴那张告示吗?”

“没贴之前,每个人都被它( )倒。”

问题:小航母的括号内填什么?(

A、咬。B、绊。

答案:绊倒。

关键词:绊倒

家庭山:别被常规性思维绊倒。


莫言的故事(20121015



20121011,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委员会表示,其获奖理由是“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辍学了,就一个人牵着两头牛放牧。那时候,莫言能从牛的眼睛里边看到自己的倒影。有时候躺在草地上,能看到天上的白云,听到鸟叫,听到周围青草生长的声音,和大地发出的气味。

问题:放牛的经历对莫言写作有帮助吗?( )

A、有。B、没有。

这种跟大地亲密接触的机会,这种长时间孤独地跟动物在一起的状态,都让莫言想入非非。据莫言讲,直到现在,他依然动用的还是他二十岁以前积累的生活资源,而他二十岁以后的东西,基本上还没有正儿八经地去写。

莫言的老家山东高密这个地方,离写出《聊斋志异》的蒲松龄的故乡也不远,隔了三百多里路。莫言因此听老人讲了很多很多关于鬼神的故事。据莫言讲,上世纪六十年代,死人非常多,他所住的村子里最高纪录是一天死了18个人。一出门就能看到原野里有鬼火在闪烁,而且经常有各种各样火一样的球在天空中飘来飘去。莫言当医生的姑姑就告诉他,那是狐狸在恋爱。但莫言却感到很恐惧。

问题:恐惧的感觉对莫言的写作有帮助吗?( )

A、有。B、没有。

“人一旦进入这种环境,就会有一种恐惧,你就觉得你周围充满了一些神秘的生物,你在走路的时候经常听到脚后面有一个声音在跟随着你——人的想象力就这么出来了。”这是莫言亲口说的。

关键词:恐惧

家庭山:恐惧也能催生想象力。


史博的故事(20121017



史博是19世纪最重要的德国音乐家之一。他从小热爱音乐,18岁就进入了当时最为著名的柏林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与交响乐指挥。当时的乐队指挥并没有什么象征性的工具,有的喜欢用脚有节奏地蹬地,有的则喜欢挥动手绢,而最为流行的是用一种大约5公斤重的铁棒指挥——指挥师提着铁棒按节奏捅地面,发出砰砰砰的声音,以至于指挥师每完成一场表演,都会累得腰酸臂痛。因此,当时的音乐学院对学生们的体力训练要求非常高,每天都有两堂体力课。

然而,每当老师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史博都会从内心里讨厌这根铁棒——一个指挥师花这么大的力气在这一根铁棒上,根本没有任何意义。他觉得这根铁棒拿着这么累,指挥师们哪还能聚精会神把精力全部用到音乐指挥上!当史博把这个想法给老师提出来时,却遭到老师毫不留情地批评:“铁棒是最神圣的指挥工具,哪个指挥家离得开它?”老师还告诉他,法国有个音乐家曾经带病指挥,结果体力不支,不小心把铁棒砸到自己的脚背上,后来还因伤口感染而送了性命。老师的意识很明显,要好好上体力课。

问题:史博好好上体力课了没有?( )

A、好好上了。B、没好好上。

史博嘴上不回应,心里却想:虽然那位音乐家的精神很值得肯定,遭遇很值得同情,但是这样的牺牲值得吗?从那以后,每次大家在上臂力课时,史博就装生病,躲在教室或者宿舍里研究音乐。他的臂力虽然比不上同学们,但是因为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音乐上,所以他的造诣远远高过了其他同学。毕业后,史博凭着自己高超的音乐才华,进入了德国最著名的交响乐团,成了一名小提琴演奏师和幕后的音乐创作者。不过,史博也落了个“懒惰”的坏名声。

1820年,史博跟随乐队去英国伦敦进行了一场皇家演出。刚一到英国,乐队的指挥师就生病了,别说拎那么重的一根铁棒,就是站都站不稳。乐队指挥师只有一个,演出的计划又不能因此而耽搁,怎么办?正在所有人都为此而忧心忡忡时,史博对指挥师说:“让我来指挥吧。”尽管指挥师对这个“懒惰”的年轻人有些排斥,但是身在异国,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答应了他。

问题:史博指挥时用指挥棒了没有?( )

A、用了。B、没用。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演出时,史博并没有拿着那根铁棒上场,而是手执一根精心制作的小木棒作为指挥工具。这根小木棒非常轻盈,能够在空中划出非常优美的旋律线。而且因为身体不受铁棒的束缚,史博还配上了非常优美的肢体动作。可想而知,史博的指挥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表演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这一次的成功表演,让史博迅速成为乐队的新指挥师,而史博就一直用这种质轻的韧性白色木棒作为指挥工具。这种指挥工具很快被全世界的指挥师借鉴和模仿,从此风靡世界乐坛,成了一个不朽的经典。

(本文改编自铁凝的《偷懒与经典》)

关键词:讨厌

家庭山:讨厌什么,就改进什么。


木村的故事(20121019



日本农业圣地、苹果产量占全日本半数的青森县岩木山山脚下,有位三十出头的果农叫木村,一次看了一本叫《自然农法》的书后受到启发,于是想种出不施农药、肥料的苹果。

但让木村没有想到的是,由于不使用农药,危害苹果树的害虫不计其数,果树上满是各种蛾的幼虫。因此,木村带着全家人除了辛辛苦苦治理果园的土地,不让一根杂草生长,避免招惹昆虫和小动物捣乱外,还没日没夜地在不开花、不结果的果园里,用双手和塑料袋抓害虫、喷洒醋液……

问题:木村的苹果长得好吗?(

A、好。B、不好。

但害虫总是抓不完,似乎越抓越多,以至于果树惨不忍睹,枯萎的苹果叶不断掉落,苹果树不开花,就更不结果了,收成等于零,而且情况一年比一年糟糕。苹果园的惨状令木村一家七口生活穷困,父母也与木村断绝关系。为养活家人,没有米吃时,木村拿东西去典当;没有钱用时,他去工地、酒店做别人认为低三下四的工作。而且因为害虫数量多得惊人,简直变成了昆虫的天堂,影响了别人的果树生长,引起邻人极大不满。然而,木村却傻傻的一直坚持着,不断地思考着解决的方法,常常站在苹果树旁静默地看着,有时甚至以苹果树说:“对不起,我让你们受苦了,你们不用开花,也不用结果,只求求你们不要枯掉。”但果树依然越来越虚弱。

终于有一天,木村绝望了,他跑到山上,想轻生。就在那一刻,他看到眼下野生的栲树,活得极为健康,便忽然顿悟:自己过去一直只专注控制苹果树的生长,把视线只集中在苹果树上,却忽略了脚下的泥土、周围的昆虫和小动物,看不到大自然的整个生态系统!“我真傻,只知道出憨力抓虫子,为什么不知道让大自然替我抓虫子呢!”木村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改变了原来的做法,开始了新的尝试——种植( )。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A、稻谷。B、杂草。

木村不再像以前那样下功夫维持整洁的苹果园,而是种植杂草,一方面让泥土变得肥沃,另一方面吸引小昆虫、小动物进入他的果园,让植物和动物去建立它们的生态系统。此外,木村还在果园里大量种大豆,大豆根部密密麻麻的根瘤菌增加土壤里氮的含量,并用自己调和的醋当做农药。

终于,又过了三年,也就是所有果园停止使用农药的第八年春天,果园里开出七朵苹果花,其中有两朵结了果。那两颗苹果是那一年的全部收成,木村把苹果放在佛堂祭拜后,全家人一起分享。那两颗苹果好吃得令人惊讶,木村看到苦尽之后的曙光。相隔九年之后,木村的苹果园再度开满了白色的苹果花。到了第十一年,木村的苹果园获得了大丰收。木村苹果也成了当地最好的苹果品牌,非常畅销,这让当地果农非常惊讶,自愧不如。

木村在种出不依赖农药和肥料的苹果后,越来越多的人听到他的故事,想尝尝“好吃到令人惊讶的滋味,哪怕只有一次都行”的人有增无减。东方一家高档的法国餐厅里总是人满为患,要预约用餐起码得等半年。这里的招牌菜就是“木村的苹果汤”。主厨介绍说:“这种苹果居然不会烂,可能是汇聚了生产者的灵魂。”因为通常,苹果切开后放置一会儿,很快就会变成咖啡色,然后开始腐烂。然而,切开后的木村苹果放两年也不会烂,只会像枯萎般越缩越小,最后变成带有淡淡红色的干果,散发出像水果干般甜蜜的香味。

(本文改编自《木村阿公的奇迹苹果》)

关键词:憨力

家庭山:以夷制夷,以物降物。


切斯博罗的故事(20121021



1859年,美国纽约一名药剂师切斯博罗到宾夕法尼亚州新发现的油田参观。在那里,他偶然看到石油工人非常反感“杆蜡”——抽油杆上结的蜡垢,因为工人必须不时将它们从杆上清除。

问题:这种“杆蜡”有什么用吗?(

A、有。B、没有。

工人们虽然抱怨,却承认这种东西对灼伤和割伤有止痛的功效。切斯博罗好奇心强,收集了一些杆蜡,带回家研究。他想,如果从杆蜡中提炼出不会腐坏变臭的油膏,必将成为好东西。想到做到,切斯博罗接下来花了11年时间,研究如何提炼和净化这些杆蜡。1870年,切斯博罗终于完成了这项研究工作,建立了第一座制造这种油膏的工厂,并将产品命名为“凡士林”。

凡士林有着润滑、绝缘、防锈、药用和化妆等功能。据说,切斯博罗生病时,就从头到脚都涂上自己研制的凡士林。结果,他竟然活了96岁。

关键词:反感

家庭山:反感的东西也可是好东西。


周佼的故事(20121023



截至现在,1990年出生的周佼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达9项,所有专利产品都被爸爸推向了市场,成为爸爸公司的主打产品,且销售情况一路看好,利润翻了又翻。有位“嫉妒得要死”的同行跟周爸爸开玩笑:“你把女儿借给我用一年,我给她开100万元的年薪,怎么样?”周爸爸笑着说:“周佼现在是我们厂里的宝贝,我要是贪财答应了你,工人们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周佼从小就是个捣蛋鬼,特别爱折腾。自从6岁时,周佼把一艘精致的大型帆船模型拆散又装好“完船归爸”后,周爸爸开始相信教育孩子应该放手让孩子尝试,他不仅不再阻止女儿瞎折腾,甚至还鼓励女儿:“想做什么你都可以大胆去做,做错了没关系,只要能得到启发,大不了从头再来。”得到爸爸鼓励,周佼把爸爸的工厂车间当成了撒欢的地方,一放学就跑去观察里面的各种机器设备,看工人们操作,甚至在工人的指导下上手过过瘾。

这天,周佼突发奇想,用她在车间里收集到的各式各样的零件串成了一条“项链”送给爸爸。

问题:周爸爸会留下这条“项链”吗?( )

A、会。B、不会。

周爸爸很高兴,夸奖女儿:“这是我收到的最特别的礼物。不过爸爸和师傅们辛苦设计出来的这些零件,可不是用来做项链的,它们有着非常重要的用途。”周佼便问爸爸那些零件都能干什么。周爸爸于是如数家珍地讲解起来,那些拗口的名字就像一个个难解的谜,让周佼有一种破解的冲动……

2005年,15岁的周佼已是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的一名学生,爸爸也将原来的轴承加工厂发展成了一家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机械公司,并正式取名为常州鼎豪精机有限公司。经过几年的耳濡目染,对于爸爸生产的机械零件和公司内部事务,周佼已经有了一定了解。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经常会有一些外国专家和工程师到厂里参观考察,洽谈合作。每逢这样的机会,爸爸就会让周佼旁听,有时还让她当助手,一方面是想让她接触不同的人,对社会有真实的认知,另一方面也给她提供一个提高英语口语能力的机会。

问题:周佼在爸爸的工厂里下车间吗?( )

A、下。B、不下。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周佼上午在学校学理论,下午到爸爸厂里当实习生。她挨个拜师学艺,整个加工车间,每个工程师都带过她。到大二时,车工、铣工、磨工,所有的活她都能干,堪称爸爸公司里的全能打杂员。周佼接触装备制图后,周爸爸将绘制船用轴承三视图的任务交给了她。由于是“科班”出身,加上多年在车间里的摸爬滚打,周佼设计的轴承不仅简化工序,还可以节省用料,从而大幅降低成本,最关键的是,比原先的轴承更加耐用。

在爸爸的鼓励下,周佼还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设计专利。专家们经过论证,认为周佼设计的船用轴承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大大降低了与配套部件的摩擦系数,延长了本件和配件的使用寿命。很快,周佼收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一份专利设计证书。

(本文改编自《捣蛋鬼变身9项设计专利拥有人》)

关键词:折腾

家庭山:多接触,多折腾。


周佼的故事(20121025



2008年高考,周佼填报了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周佼上午在学校学理论,下午到爸爸的机械厂当实习生。到大二时,车工、铣工、磨工,所有的活她都能干,堪称爸爸公司里的全能打杂员。

2009年年初,周爸爸从德国进口的船用轴承到货了。由于这种轴承设计复杂,用料特殊,成本高,虽然市场需求量很大,但是国内没有生产,全部依赖进口。当时的周佼已经开始接触装备制图,周爸爸将绘制船用轴承三视图的任务交给了她。可过了一段时间,周佼交上来的三视图却与产品实际情况有明显差别,原本位于中间上下盖板外圈的保护装置竟然被周佼画到了轴承的底部。周爸爸命令女儿修改。周佼仔细看了看,说:“还真错了,呵呵,但是我觉得比原来的要好看,要不咱按照这个改造改造?”爸爸却摇头:“你这叫漂亮有余,实用不足。要不你就折腾折腾,看能不能设计出既漂亮又实用的。”“行。”周佼答应一声,心里有了新打算。

问题:周佼还会用这个错误的设计吗?( )

A、会。B、不会。

周佼开始查阅资料。经过大量推算,她发现这次误打误撞画出来的“怪物”竟然比原先的产品更具优势。按照她的设计,该轴承的加工不仅可以简化工序,还可以节省用料,从而大幅降低成本,最关键的是,比原先的轴承更加耐用。周佼欣喜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了爸爸。周爸爸认真看完女儿的图纸,又找来厂里的工程师反复验算,最后对女儿竖起了大拇指:“不愧是科班出身,我这次算是遇上专家了。”

随后几天,父女俩又对新设计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并确定了最终方案。样品试制后,经测算,竟比原产品少了3道生产工序,节省工时40%,节省材料30%,综合成本下降50%。不久,改造后的船用轴承正式投入生产,投放市场后受到客户一致好评,订单比上年翻了整整两番。

在爸爸的鼓励下,周佼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设计专利。专家们经过论证,认为周佼设计的船用轴承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大大降低了与配套部件的摩擦系数,延长了本件和配件的使用寿命。很快,周佼收到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第一份专利设计证书。

从此,周佼迷上了设计,一遇到学校没课就赖在爸爸厂里,赶都赶不走。

(本文改编自《捣蛋鬼变身9项设计专利拥有人》)

关键词:错了

家庭山:出错有时候是一种创新。


邮票的故事(20121027



1939 年底,国民党军队在广西南宁附近集结兵力,准备反击盘踞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等部。为了防范日本特务刺探情报,军统加强了邮件检查、电话监听等一系列保密措施。一个偶然的机会,军统南宁战特工在临近前线的苏圩邮局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有个中年男人几乎每天都要向沦陷区广州投寄信件,而且每封信上贴的邮票都有所不同,但通过秘密搜查,并没有在信中找到机密内容。军统特工后来和桂林行营取得联系,将邮票种类、数量与兵力布置情况相对照,很快就找到了内在的规律:如4分面值的孙中山邮票代表驻扎4个步兵团,2分面值的帆船邮票代表驻扎2个炮兵团,1分面值的烈士邮票代表驻扎1个战车团。军统据此立即开展行动,除掉了以松本弘一为首的日军特务小组。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新四军南通地下交通站情报员的办法更是技高一筹,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更为隐秘地使用邮票传递情报。

问题:南通地下交通员是利用什么传递情报的?( )

A、邮票面值。B、邮票齿孔。

表面上看,情报员每天只是给乡下邮寄当天的报纸,但实际上是利用邮票齿孔做文章,记载日伪军的活动信息。比如一个日军中队出城,邮票下沿的齿孔就少一个,两个伪军中队出城,邮票左沿的齿孔就少两个,而一个日军大队出城,邮票上沿的齿孔就少一个,以此类推。日本特高课尽管也曾经怀疑过这些邮票,但一直没有找到证据,只得作罢。

邮票能在战争中传递情报,这恐怕是它的发明者——英国教师岁兰·希尔绝对想不到的。还可以用邮票的哪些特点来传递情报呢?

(本文改编自王伟的《邮票谍报站》)

关键词:情报

家庭山:谍报凝聚智慧。


戚继光的故事(20121029



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戚继光有两首诗歌:

其一:柳边求气低,波他争日时。莺蒙语出喜,打掌与君知。

其二:春花香,秋山开,嘉宾欢歌须金杯,孤灯光辉烧银缸。之东郊,过西桥,鸡声催初天,奇梅歪遮沟。

问题:戚继光这两首诗歌跟打仗有关吗?( )

A、有关。B、无关。

到十六世纪中叶,中国出现了真正的密码——反切码。其原理与现代密码的设计原理完全一样,但却比现代密码更难破译,它是使用汉字的“反切”注音方法来进行编码的,其发明人就是戚继光。

戚继光写的上面两首诗歌,前一首诗歌的前15个字作为声母,依次编号为1-15;后一首诗歌的36字为韵母,按顺序编号为1-36;然后再将当时字音的八种声调,也按顺序编号为1-8——就编写出了完整的“反切码”体系。根据东汉时期发明的反切注音法,如果密码的编码是“5-25-2”,5是声母“低”字,25是韵母“西”字,2是声调的二声。据此规定,“5-25-2”就可以读为“敌”字。

戚继光还专门编写了一本《八音字义便览》,作为训练情报人员的专门教材。

(本文改编自倪方六的《古代间谍史上的四大发明》)

关键词:反切码

家庭山:学编密码,孩子不傻。


小窍门的故事(20121031



你觉得数学非常枯燥难懂?也许,是你不幸碰上了死板的老师。其实,数学本身是非常有趣的,它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享受。比如,我们的手也能成为一个可以进行简单计算的计算器。

这里有一个小窍门:计算9的倍数时,如图所示,从左到右给你的手指编号。现在选择你想计算的9的倍数,假设这个乘式是9×7。只要像图中所示那样,弯曲标有数字7的手指。然后数弯曲手指左边剩下的手指数就是( )……

问题:不要看不要想,上面填什么?( )

A3B6

(答案:6。)

它右边剩下的手指根数是3,于是便会得出9×7的答案是63

我们的手肯定还有其它的小窍门,正等着你去发现!

(本文改编自任秋凌的《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关键词:小窍门

家庭山:发现生活中的小窍门。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热烈祝贺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突破1000分(点击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