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情商篇欢迎您!家庭山祝您的孩子德艺双馨!
点击:5110 月份:2011-10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苏格拉底的故事(20111001)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如何讲话为职。有一位青年前来请他教导演说,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说了半天以后,青年问苏格拉底要交多少学费。苏格拉底看着他,说:“你的学费是别人的()。”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一半。B、二倍。
答案:二倍。
青年一听愣住了,问为什么。“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苏格拉底回答。
俗云:一言折尽平生福。不得体的言语或过多的音声,常是是非烦恼的因由,故佛门常教我们要“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谨言实在是修身要件。
(本文改编自星云大师的《讲话是修行》)
关键词:谨言
家庭山:言多必失,少说多听。
北岛的故事(20111002)
北岛,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1949年出生于北京,中国当代诗人,为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先后获瑞典笔会文学奖、美国西部笔会中心自由写作奖、古根海姆奖学金等,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07年,北岛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定居香港。
北岛自幼抵抗力差,托儿所流行的传染病无一幸免,尤其得了百日咳,咳起来昏天黑地、彻夜不眠。医生说,只有氯霉素才有效。这药在当时是进口的,非常贵,是北岛的父亲用积攒的最后一两黄金买下了十几颗。遵照医嘱,每颗去掉胶囊,分成两半,早晚各服一次。因为没了胶囊,北岛喝起来就特别苦,一喝就吐。父亲没有呵斥北岛,而是对北岛说:“这药特别贵,你要再吐,父母就没钱再买了,这次一定要咽下去。”
问题:北岛还会吐吗?( )
A、会。B、不会。
北岛点点头,咬牙流泪把药了咽下去。父母因而甚感欣慰。北岛长大后,父母反复讲这故事,好像那是什么英雄业绩。
问题:父母反复说北岛的“英雄业绩”好吗?( )
A、好。B、不好。
“其实这类传说是每个家庭传统的一部分,具有强大的心理暗示,甚至背后还有祖先们的意志——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立功立德立言。”北岛回忆说。
(本文改编自北岛的《父亲》)
关键词:传说
家庭山:传说孩子的“英雄业绩”。
北岛的故事(20111003)
当代诗人北岛七岁左右,全家住在保险公司宿舍,和一个姓俞的叔叔一家是邻居。那年夏天,俞叔叔被划成右派,跳楼自杀。俞婶婶独自带两个男孩,凄凄惨惨戚戚,也给北岛一家的生活蒙上阴影。就从那时候,北岛的父母开始吵架,尽管与俞叔叔家并无必然联系。父亲发起脾气丧心病狂,形同暴君,而北岛必坚定地站在母亲一边——她是弱者。吵架的内容也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也并非都是父亲的错。比如,父亲喜欢买书,有一次买来一部城砖般的《俄汉大词典》,要说他正学俄文,本无可厚非,但北岛还是站在母亲一边——立场选择往往是非理性的。
有一次,北岛的父母又吵了起来。当时,北岛的父亲把着卧室门叫喊。被激怒的母亲抄起花瓶扔过去,父亲闪身躲过,花瓶粉碎。父亲顿时怒不可遏,,对着母亲举起了巴掌。作为惟一的目击者,北岛吓得浑身发抖,但还是冲过去,档在母亲前面,两眼充满敌意瞪着父亲。
问题:父亲的巴掌打下来了没有?( )
A、打下来了。B、没打下来。
父亲万万没料到北岛会有如此举动,扬起的巴掌顿时停在了空中。
关键词:冲过去
家庭山:冲过去,挡起来。
陈树菊的故事(20111004)
陈树菊1949年生于台湾东南部的台东县,一家8口人靠父亲卖菜维持生计。小学毕业那一年,母亲因为没有钱剖腹产而过世。为了养活4个弟妹,陈树菊只好放弃升学,帮父亲卖菜维持生计,生活的重担过早地压在了这个年仅13岁的女孩身上:每天清晨4点起床去批发蔬菜,然后运到菜市场叫卖,一直忙到晚上9点收摊,风雨无阻度过了48个寒暑。48年来,1.39米高的她,在0.67米高的菜摊前,每天90度地弯腰、取菜、称重、结账,对自己经营了近半个世纪的“小生意”行礼如仪。而且,她的菜摊常年都是最后一个收摊,多卖一把青菜就能多存几个铜板。为了存钱,陈树菊一天吃饭用不到100元台币(相当于人民币20元左右),或是酱油拌饭,或是整整一周只用一瓶豆腐乳佐餐;最奢侈也就是买个快餐,午餐吃一半,晚餐再吃一半。
问题:陈树菊这么存钱省钱是为了谁?( )
A、自己家人。B、帮助他人。
陈树菊这么辛苦,这么放不下菜摊,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一点一滴存下来的辛苦钱,除了留下必需的生活费,其余的她全部捐给了学校、孤儿院以及其他慈善机构。近20年来,陈树菊累计向学校和其他慈善机构捐款超过1000万元。
2010年3月5日,陈树菊与大陆球星姚明、香港影星成龙等48人一同登上了亚洲《福布斯》杂志“亚太慈善英雄人物”排行榜。《福布斯》慈善榜公布的当天,陈树菊仍一如既往地在菜市场卖菜。“任何人只要打开心窗,都会想做善事。”“钱,要给需要的人才有用。”“这没什么,舍得与不舍得而已。”面对获奖所带来的赞誉,陈树菊平淡地说,像是一位“隐于市”的哲学家。
2010年4月29日,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10年度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陈树菊的名字和奥巴马、李光耀、乔布斯、李连杰等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一起出现。“陈树菊最令人感叹的成就不在于她的卓越非凡,而恰恰是简单平凡的慷慨行为。在陈树菊捐赠的项目中,带给大家最棒的礼物,是她所展现的模范作用。”《时代》周刊在给陈树菊的颁奖词中写道。
(本文改编自李愚的《庶民善行》)
关键词:舍得
家庭山:打开心窗,舍得善事。
宋英杰的故事(20111005)
1999年12月12日晚,宋英杰主持《天气预报》。因为当天下午专家们讨论预报的时候,考虑到一股很弱的冷空气会在当天晚上开始进入华北地区,可是水汽条件不是很好,认为华北13日会有4到5级的北风,但很难出现降雪。于是,当天的天气预报就按照专家们的结论播出了。可没想到,13日一大早,宋英杰醒来一拉开窗帘,却发现窗外是一片静静的洁白的雪。这让主持多年《天气预报》的宋英杰非常惊讶,短暂的惊讶之后,是持续性的歉疚。可以想象,其他人看到降雪,惊讶之后,肯定是在骂《天气预报》或者嘲笑《天气预报》。因为13日仍然是宋英杰值班,他开始构思在当天的节目中,如何面对这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
问题:宋英杰会如何对待这次预报失误?( )
A、避而不谈。B、诚恳道歉。
“我可以选择回避,有很多顺理成章的理由:因为我只是错误信息的发布者;这样的情形也不是第一次;或许很多人并没有留意到我们预报错了;在国内整个行业内部没有说明错误和表达歉意的先例。我也可以选择不回避,同样有很多令我心潮澎湃的理由:在观众看来昨天的错误是我制造的;把错误摊开而不是捂着掖着藏着盖着,更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不能因为天气预报客观上存在科学局限就自己心安理得地迁就自己;国外有过类似的先例让我敬佩。当然,最后挑战传统的勇气战胜了尊重传统的顾虑。我决定在当天的节目中向观众说明前一天预报失误的原因并且表达歉意。其实除了媒体的责任感之外,天气本身的影响程度也很重要。假如不是冬季的一场小雪而是盛夏的一场特大暴雨,我们需要做的不该是道歉,而是谢罪。”宋英杰这样回忆道。
好在这次意外的天气是一场瑞雪,人们惊讶之中也有惊喜的成分,宋英杰和编导都做出了道歉的选择。于是,在1999年12月13日《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今天早晨,在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中部,人们意外地看到了一场瑞雪,之所以说它意外,是因为昨天的《天气预报》没有预报这场降雪。昨天我们注意到会有一股弱冷空气影响华北,也预报了会刮风,但是对出现降雪的可能性估计得不足,所以今天我们的心里一直怀有一种深深的歉意。我们只有总结每一次失误,才能使天气预报越来越准确,让人们满意。”
问题:宋英杰的道歉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A、正面的。B、负面的。
尽管对于这次道歉会引起争议,宋英杰事先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他没有想到反响竟然如此强烈而迅速:在节目播出后的一个小时内,电视和平面媒体的一些记者开始给他打电话,一些朋友也纷纷给他打电话;从一些记者的口中,他得知气象台副台长已经对记者表示,说他的“道歉”是不妥的,属于个人行为,预报失败不是失误等等;来自内部的争议被摆放在报纸的同一个版面……不过,当时的数以百计的媒体包括很多党报都很一致地表达了认同和支持。尤其是,“道歉事件”的第二天,敬一丹在《东方时空》中谈论这件事时,说了一句“道歉真美”,让宋英杰感觉是他在20世纪的最后一个冬天里听到的最温暖的一句话。随后,白岩松也在《东方时空》中更鲜明地支持了宋英杰:“气象台的领导不要低估公众理解科学的能力,不要低估公众容忍错误的能力。”这句话给宋英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某些执迷不悟、专横跋扈的领导敲响了警钟。
12月15日,宋英杰路遇中央电视台一位副台长。副台长握着他的手说:“我代表中央电视台向你表达敬意。预报错误是负面的,歉意和说明是正面的,因为从没做过,所以需要极大的勇气。”副台长还讲述了一个新闻机构因为前期采访不深入,报道与事实有出入,然后他们继续编造谎言,掩盖真相,被戳穿后还死硬不承认。一个媒体都不能担当,太可悲了。
(本文改编自宋英杰的《“天气预报”这30年》)
关键词:道歉
家庭山:敢于担当才能取信于人。
老兵的故事(20111006)
一位国民党老兵,家里是富农,土改时受了“迫害”,所以死心塌地地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后,因不受重用,又去了美国,在美国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世界,反而受尽白眼冷遇,就又去北美一些小国家做小生意。几年的海外漂泊,早已使他淡忘了国家的概念,祖国在他心目中似乎远没有一杯热咖啡有价值。
1953年7月28日,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在朝鲜板门店签订后的第二天,老兵在北美的一个小国家坐公交车。车上的一位当地人拍了拍他的肩膀,问他:“先生,你是中国人吗?”他迟疑了一下,说:“是。”
问题:老兵将要面对一种怎样的处境?( )
A、被羞辱。B、被尊崇。
而后,那个当地人对着全车的人大声说:“看哪,这就是中国人!就在昨天,我们那个蛮横的邻居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佬就是被和这位先生一样的中国人打败的,我们面前就站着一位了不起的中国人!”于是,全车的人都起立鼓掌,并纷纷与老兵握手,向他表示祝贺。那一刻,老兵的内心世界被强烈震撼了,作为中国人而拥有的尊严使他热泪盈眶。
(本文改编自陈辉的《尊严》)
关键词:尊严
家庭山:有国家威严,才有个人尊严。
华君武的故事(201110107)
在人生最后30年里,除了画画,华君武先生还做了一件自认为很重要的事:道歉。几乎每一次个人展览,他都会在序言里,写下大意如此的一段话:50年代里,我画了不少错误的画,伤害了不少同志。大跃进里,我画了一些浮夸的错误画……这些都是历史的深刻教训。他还特别提到了在胡风、浦熙修、丁玲、艾青、萧乾和李滨声等人蒙冤受难时,自己曾经“落井下石”。每开一次画展,老人就要道歉一次,至少道歉了30次。朋友们回忆,华君武曾经几次当面向丁玲道歉。在他80岁时,还专程去山东,寻找当年自己伤害过的一位老贫农。找了很久,两位八九十岁的老人时隔几十年后相遇在一个小屋子里,两人都很动情。
问题:华君武的自画像能看到他的“脸”吗?()
A、能。B、不能。
因自认为缺点很多,华君武一生画过好几张自画像,可没有一张以“脸”示人,不是捂着脸,就是背对着,似乎“没脸”见人。在华君武的一张用手捂着脸的自画像边,题着一首小诗:画人难画手,画兽难画狗,脸比手更难,捂面遮百丑。他甚至这样自嘲:“画不像自己,何必画,我这一捂,把我的缺点都捂住了。”
(本文改编自丛玉华的《捂着脸的自画像》)
家庭山:自责者自进,自知者自明。
校长的故事(20111008)
几年前,柴静采访过一个校长。校长被拘留了42天,罪名是涉嫌嫖妓,而证据是一个15岁的卖淫者的供述,且后来证明是诬陷。从拘留所出来后,校长的职务自然被解除了,儿子的婚事也吹了。柴静后来找到了那个卖淫者。采访时,她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她说自己当时流浪街头,受一个姓田的人逼迫才那么做的,田想让校长给他违规做贷款担保人,校长不同意,姓田的便采取这样的报复方式。
问题:这个卖淫者对校长有悔意吗?( )
A、有。B、没有。
“我就希望老人好好保重身体,就深深地向他道个歉吧,当初因为我年龄小幼稚不懂事,对他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对一个人来说太不容易了。”这个曾是卖淫者的母亲说,脸上有些许悔意。
柴静又找到那个姓田的。采访时,他已变成一个坐在门口太阳地里的老年人,脑血栓,满脸的斑,已经很难走路,也不会讲话了,但耳朵还管点用。柴静拿着校长的照片问他:“十五六年前在派出所的时候,你曾经指证过这个人嫖娼,你还记得这回事儿吗?”姓田的点了点头。“这个人到底有没有嫖娼这回事儿?你亲眼见着的吗?”柴静问。
问题:这个姓田的会点头还是摇头?( )
A、点头。B、摇头。
姓田的又点头,还拿着一根棍子狠狠地敲地,脸上没有丝毫悔意。
柴静后来又采访了那个办错案的警官,他当初的认定程序和证据都有明显的问题。柴静问他:“您是否想过,过了这么多年去看一看李校长?”警官说:“我很忙没有时间,并且礼拜天都不休息。”柴静拿出校长的照片给他看,并问:“您还记得这张脸吗?”
问题:警官还认得校长吗?( )
A、认得。B、不认得。
“不记得了。”警官看了看,平淡地说。
问题:校长会原谅这位警官吗?( )
柴静采访校长时说起这位警官,问他:“你恨他么?”“我当时恨他,我现在怕他受处分。”校长回答。“为什么?”“我第三个小子和他岁数差不多,原谅他吧原谅他吧,受处分的滋味不好受啊。”
为什么那个曾是卖淫者的母亲会有悔意,这个被冤屈的校长会原谅警官?因为他们都是本性善良而有受过苦难的人。为什么那个姓田的诬陷了别人而没有丝毫悔意,那个警官也把自己的过错忘得一干二净?因为他们没有受过苦,也更没有为自己的过错受过惩罚——一个被惯坏了的人,会有仁慈之心,会忏悔吗?
(本文改编自柴静的《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
关键词:悔意
家庭山:别把孩子惯坏。
曾子的故事(20111009)
孔子的学生曾子小时候,有一天跟父亲到田里干活,锄草时一不小心把一棵瓜秧给铲断了。他的父亲曾晳脾气非常暴躁,看到后大怒,拿起一根大棒就朝曾子劈头盖脸打去。曾子经常听孔子讲孝道,看到父亲生气要打他,心想:假如逃跑的话,父亲打不到会更生气,那怎么能说是孝呢?于是就待在那里,一动不动,等着父亲的棒子打下来。结果,曾子就被父亲一棒子打昏在地。见此情景,曾晳顿时慌了神。好在曾子很快苏醒了过来,见父亲慌里慌张的样子,赶紧问候父亲:“刚才您那么费力地教育我,该不会累坏吧?”曾晳深感内疚,不再让曾子下地,而是留在家里休养。曾子为了让父亲宽心,每听到父亲回来的脚步声,都要忍痛爬起来,弹琴唱歌,装出没事的样子。这件事后来便不胫而走,传到了孔子的耳朵里。
问题:孔子会怎样评价曾子?( )
A、表扬他。B、批评他。
孔子当时很不高兴,告诉弟子说:“曾参来了,不要让他进来!”曾子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赶快去跟孔子解释:“当时我只有一个念头:既然犯错惹父亲不高兴,就应该接受父亲的责罚。您多次教导我们为人子女要懂得‘孝’,而能够赡养父母只是最低层次的孝,最难的是能始终对父母和颜悦色,不让他们不高兴,所以我才装作若无其事,以免父亲担心。”孔子说:“你知道舜帝的故事吧?舜的父亲叫瞽瞍,眼睛是瞎的。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父亲要使唤他,他总是在旁边;但父亲想杀掉他时,他却每次都会想办法逃掉。父亲用小棍子打他,他就默默忍受着;但用大棍子打他,他就会逃走。舜这样做的结果,使瞽瞍没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责,而舜也没有丧失孝道。可你呢,父亲大发雷霆时,你宁死也不躲避。表面上像是尽了孝道,但万一你被打死了怎么办?不仅会给你父亲留下一辈子的痛苦和歉疚,而且会让父亲陷于杀子的不义之中。有哪一种行为比这更不孝呢?”曾子一听,惊出了一身冷汗,一下子顿悟了。
(本文改编自王爱军的《有限忠诚》)
关键词:孝道
家庭山:孝敬父母,就爱惜自己。
熊秉坤的故事(20111010)
熊秉坤(1885—1969),湖北江夏(今武汉)人。早年丧父,家道中落,读书不成,乃入商店当学徒;又曾在武昌平湖门一带码头做搬运工,后入湖北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当兵,升正目(班长);1909年,加入革命团体日知会;1911年春,加入共进会,继雷振声之后担任共进会工程第八营营代表。至武昌起义前夕,熊秉坤在营中发展会员200余人,任工程营革命军大队长。1911年9月24日,共进会、文学社召开联合大会,制定起义方案,采纳熊秉坤的建议,决定由工程营负责占领该营防地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0日那天,高大的武昌城门紧闭,一队队全副武装的巡防营、守卫队的兵士在大街小巷盘查过往行人;身着宪兵制服的清军到处搜捕抓人,连清王朝湖北新军各营士兵的子弹也被上司收缴,对工程兵第八营还实行了特别戒严措施。面对起义暴漏、几名革命同志就义的严峻形势,熊秉坤深感若不当机立断,起义就会夭折。于是利用早餐机会,熊秉坤集中各队(连)党人代表,悄声说:“我们的名册已落入敌手,被捕杀头只是早晚的事。与其坐而等死,不如起义造反。再说我营是防守军械库的,应首先起义,为其他各营起义供应武器弹药才是。”这席话深得在场代表的一致赞成,并决定当晚起义,以三声枪响为号,先杀掉敢于抵抗的反动长官,再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晚上7点钟以后,熊秉坤想看起义准备情况,便利用当班的机会,顺着营房前、后、左、右四处巡视。忽然,楼上二排传来吆吼之声和一声枪响,熊秉坤疾奔过去。原来,敌巡防营二排排长带护兵查铺时发现我革命同志荷枪实弹准备起义时,革命党人程定国当机立断开枪毙伤了敌二排排长。
问题:熊秉坤会当即鸣枪三响起义吗?( )
A、开了。B、没开。
熊秉坤当机立断,鸣枪三响,正式发出了推翻清廷的发难信号,拉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序幕。全营革命党人在熊秉坤的指挥下,与前来镇压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枪战。随后,熊秉坤吹响了集合警笛,带着满腔怒火的起义队伍,直奔楚望台,赶跑了反动军官,迅速占领了军械库。接着,许多邻近兵营的革命党人也率部奔赴楚望台,楚望台顿时成为起义部队的大本营。为加强指挥,起义军公推工程八营队官(连长)昊兆麟为临时总指挥,熊秉坤为副总指挥,兵分三路进攻湖广总署。在进攻总署衙门时,不少附近的居民也自愿参加了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斗。经过激烈的战斗,伤亡惨重的清军见大势已去,退走汉口。
辛亥首义经过一夜的鏖战,革命军占领了武昌城。10月11日清晨,革命军旗帜高高飘扬在白云黄鹤的上空——起义成功了!
(谨以此文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关键词:当机立断
家庭山:随机应变,当机立断。
道歉的故事(20111011)
2010年10月6日晚,美国参议院以全票通过一项法案,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排华法案等歧视华人法律表达歉意。法案说,许多华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到美国,为美国经济发展、西部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却遭受到种族歧视与暴力侵害,美国政府还通过排华法案等歧视性法律,对华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法案认为,这些法律与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平等的理念不符、与美国宪法精神不符。对这些排斥华人的法律与其造成的不公正,参议院表示深深的歉意,并表示将致力于保护华人等少数族裔享有与其他美国国民相同的民权与宪法权利。次日,议案最早推动者之一、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对记者说,听到法案在参院通过的消息后他激动不已。他说,这一法案的通过为美国华埠了结了百年耻辱,带来了迟到的公正。
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由美国国会在1882年通过。这一法案将华裔定居者的移民和入籍程序冻结10年。美国国会此后数次扩大这一法案的适用人群,将所有华裔包括在内,每次都对华裔作出愈加严格的限制,其中包括禁止华裔的配偶子女移民美国等。美国排华潮涌动时,清政府也曾与美国交涉,但弱国无外交交涉没用,以至于这一系列法案直至1943年2月才被废除。
问题:废除《排华法案》是美国人良心发现吗?( )
A、是。B、不是。
《排华法案》为什么会废除?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潮龙起介绍,这与当时的世界局势分不开。1943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需要中国作为盟国。在这种情况下,作为长期影响中美关系的《排华法案》问题引起美国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43年2月,延续了60年的《排华法案》被废除。
然而,尽管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将《排华法案》称为“历史性的错误”,但此后的近70年时间里,美国国会或总统都没有对这部违反美国宪法,违背美国立国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精神的《排华法案》表示道歉。
问题:这次美参议院道歉是良心发现吗?( )
“但应该看到,这可不是美国政治家的‘良心发现’。在这近70年当中,一系列因素推动了今天的道歉。”潮龙起介绍,20世纪60年代之后,美国民权运动兴起,少数族裔开始伸张自己的权利。“排华潮”从法律上和社会氛围上都被打破。一方面,美国本土的华人群体在发展和提升,他们从“劳力阶层”逐步转变为“知识阶层”,从低等行业上升到实业与金融业,从不敢“发声”到参政、争取政治权益;另一方面,进入美国的新华人移民也不再是“猪仔”,他们是“亚裔移民中的最大族群”,所受教育程度和掌握的技能、拥有的财产都有明显提升”。“让别人道歉,归根结底还是靠实力。”潮龙起说。
家庭山:有实力,才有尊重。
郑渊洁的故事(20111012)
2011年9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童话大王”郑渊洁和助理坐地铁来到附近一火车票代售点,想帮助理买一张10月1日去郑州的火车票。结果刚到代售点,郑渊洁就被长达数十米的队伍吓了一跳。排了1个多小时的队,好不容易轮到了,结果窗口甩出来一句:“没票!”郑渊洁只好在网友指点下,找到几家黄牛出没的转让火车票网站,看是否有票。
问题:转让火车票网站有票吗?( )
“令人眼界大开。10月1日北京西至郑州的火车票源十分丰富。”于是,郑渊洁按照一家转让火车票网站提供的黄牛电话打过去。结果黄牛说,去郑州有票,每张加价60元。而后,黄牛约定在梅兰芳大剧院门口取票,并给了一个电话号码。
“售票口没有票,黄牛有票,我就很难理解了。”于是,郑渊洁在微博上问铁道部长:“我上午排队1个多小时买一张10月1日北京至郑州的火车票,无票。我到黄牛转售火车票网站看到很多黄牛加价销售我需要的车票。我联系了一黄牛并商定取票地点。律师提醒我从黄牛手中买票是违法行为。您说我能从黄牛手中买票吗?为什么售票处没票而黄牛有呢?期待您的答复。”然而,郑渊洁至今没有得到铁道部的答复。
对于郑渊洁的第二个疑问,有网友给郑渊洁的回复中说,“一部分黄牛是守夜自行买票,但有一些是……你懂的”。郑渊洁说,他虽并不十分懂得这位网友的话,但他感觉到这句话应该是指“铁路内部人员勾结黄牛倒票”。
问题:郑渊洁从黄牛手里买票了没有?( )
A、买了。B、没买。
至于第一个疑问,郑渊洁后来询问了律师,说找黄牛买票违法,相当于协助销赃。最终,他没有买这张黄牛票。
此次事件过后,有记者问郑渊洁:“你此次排队购票,是真有购票需求,还是就是去体验?”“今年以来,不断有网友留言,说火车票越来越难买,以前都是春运、暑运难买,现在平日都紧张,给我的印象挺深的。我的助理长假要回家,坐飞机回去实际上是很不方便的,所以说也是确实有需要,也想来亲身体验一下。”郑渊洁回答。“你为什么会在微博上直播你整个买票的过程?”记者又问。
问题:郑渊洁直播买票过程的目的是什么?( )
A、炒作自己。B、关注民生。
“我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能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力所能及地为民生问题做一些事情。比如说,像火车票难买这种问题,需要有一个人提出来,并引起大家的关注。我前几天发微博称,父亲因银行透明玻璃门没有标识而被撞伤。结果王府井建设管理办公室马上要求整个王府井全面检查玻璃防撞措施,现在18块有安全隐患的玻璃门已经全面整改,这说明我提出了这个问题,还是起到了作用。火车票难买这个问题,我也会持续向铁道部发问。”郑渊洁回答。
关键词:提出来
家庭山:名人提出来,社会好下去。
朱德的故事(20111013)
朱德出生时,母亲为图个好抚养,给他取乳名叫“狗儿”。朱家偶尔也按川北习俗,称呼他为“狗娃子”。朱德到了4岁,父亲按照祖传字辈,给他取名“朱代珍”。1895年,朱德的私塾先生又给他改名“朱玉阶”,希望他往后用功读书,要像玉石那样洁白做人,立志沿着玉石砌成的阶梯,步步登高。
1909年初春,朱德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因讲武堂是滇人所办,只收云南省人,朱德于是来到报名处,查阅登记簿,结果发现蒙自县还没人报考。
问题:朱德会假称蒙自县人报考讲武堂吗?( )
求学心切的朱德于是假称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人,并将自己的名字朱玉阶改名为“朱德”——不知道朱德这种行为算不算有“德”。朱德考入讲武堂不久,冒籍报考的事终于被教官们察觉,有几个云南籍的教官立刻把这件事向讲武堂总办李根源报告。
问题:朱德被李根源开除了没有?( )
A、开除了。B、没开除。
李根源召见朱德后,见他是可塑之材,打消了开除他的念头,并鼓励朱德努力学习。朱德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关键词:假称
家庭山: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杨盼的故事(20111014)
1989年,在沂蒙山区一家纺织企业做管理工作的刘英丽生下了一个漂亮女儿,取名杨盼。她随即办理了内退手续,全身心地照顾杨盼。尽管家里收入有限,但刘英丽很舍得花钱,二三百元一件的名牌儿童T恤、770元一双的进口童鞋、1190元一个的进口变形金刚玩具,只要杨盼想要,刘英丽就会毫不犹豫地买下。在她的娇惯下,3岁的杨盼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吃饭要人追着喂,不会自己穿衣服,晚上则赖在父母的床上,不肯回自己的卧室睡觉。对此,刘英丽认为小孩子就这样,没有什么不妥。
有一天,刘英丽发现杨盼正在玩弄电源插座,“不能动!这太危险了!”刘英丽马上厉声喝止。
问题:刘英丽这声呵斥对杨盼产生怎样的影响?( )
A、积极影响。B、消极影响。
受到惊吓的杨盼从此变得十分胆怯。在家里,她总是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静静地玩玩具,看动画片,没有母亲的允许,从不出去与小朋友玩耍;在幼儿园,小朋友都在疯跑疯玩时,她总是一个人静静坐在角落里发呆。面对幼儿园老师的担忧,刘英丽不以为然:“女孩子文静点好。”
问题:这样的“文静”对杨盼好吗?( )
上学后,胆怯、自闭的杨盼经常被同学欺负,三天两头带伤回家。她上课不敢站起来回答老师的提问,体育课上畏首畏尾,成为同学取笑的对象。杨盼的困境促使刘英丽反思,她终于意识到,她的溺爱已经严重制约了杨盼的成长,必须加以矫正。首先,刘英丽给杨盼转学,把她送到了一所寄宿学校。
问题:到寄宿学校对杨盼的个性改造有利吗?( )
让杨盼走出父母的羽翼,在集体生活中学会自立。对从小娇生惯养的杨盼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开始,却是一个迅速适应、不断收获喜悦的过程,杨盼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大胆起来:上课积极发言了,交到新朋友了,被老师表扬了……
其次,刘英丽逼杨盼参加夏令营,在陌生环境中经受考验。为期半个月的夏令营结束时,晒得黑黑的杨盼大呼过瘾,因为在攀岩、越野拉练、野外生存等高强度活动中,她没有被男孩子甩下。随后,刘英丽不断鼓励杨盼参加市里举办的自行车比赛、摄影比赛、唱歌比赛等活动,锻炼杨盼的胆量和人际交往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刘英丽欣慰地看到,杨盼逐渐甩掉了胆小鬼的帽子,变成了一个自信活泼、青春飞扬的女孩。
问题:这些活动对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
除了性格发生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刘英丽还惊喜地发现,杨盼奇迹般具备了自我管理能力,学习、休息、游戏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效率大大提高。2006年,杨盼如愿以偿,考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10年,杨盼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即被学校推荐,公费赴英国剑桥大学硕博连读。
关键词:活动
家庭山:走出去,立起来。
黑九月的故事(20111015)
2011年10月5日上午,两艘搭载13名中国船员的船只在泰国境内被不明武装分子劫持,并全部惨遭杀害。这一惨剧无疑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保护中国海外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在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今天,如何保护自己的公民,享受国家强大带来的安全与荣誉,“小国”以色列的一些做法也许可作为借鉴。
1972年9月5日,德国慕尼黑奥运会进行期间,一群巴勒斯坦恐怖分子乘夜色钻入奥运村,绑架并杀死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惨案发生后,以色列举国哀悼,将该月称之为“黑九月”。
问题:以色列政府会采取复仇行动吗?( )
以色列当局除了严厉谴责此次恐怖事件外,总理梅厄夫人还下令实施报复。她对摩萨德(秘密情报局)头目扎米尔和复仇队长阿夫纳说,以色列存在于世,就是要保护犹太人,使他们免遭敌人的欺凌和虐杀。“这是我的决定,责任由我来担当。”
扎米尔为暗杀行动命名为“上帝的复仇”。为给被杀的11名以色列运动员抵命,死亡名单凑足11个人,一支训练有素的暗杀队伍——“死神突击队”成立了。“死神突击队”分成若干个小组,暗杀每个目标动用一个小组。暗杀活动从1972年10月到1981年8月,持续9年有余,列入死亡名单的11名恐怖分子全部被处死。“上帝的复仇”震撼世界。
第一个被干掉的是“死亡名单”上的第四位:瓦埃勒·兹怀伊特,他是“黑九月”在意大利的头头。1972年10月16日夜里,40岁的兹怀伊特像往常一样,从他的意大利女友家出来回家。在公寓门厅里,暗杀小组的两名特工出现在兹怀伊特面前,一名特工用英语问道:“你是瓦埃勒·兹怀伊特吗?”问得很随便,而且很有礼貌。得到肯定答复后,两个特工几乎同时扣动了扳机。兹怀伊特倒下了,身中14弹。杀死兹怀伊特,共花费了35万美元,但头头扎米尔认为很值得,旗开得胜。
接下来的是哈姆沙里。哈姆沙里是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驻巴黎的正式代表,他温文尔雅,颇有教养,娶了个法国妻子,生了一个女儿,住在巴黎一套公寓里。有材料证明他策划了多起恐怖活动,包括“黑九月”事件。哈姆沙里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警卫跟着,并事先为他“清扫”路面,公寓四周的街道上都布设了警卫暗哨。用暗杀兹怀伊特的办法来干掉哈姆沙里要担很大的风险,而且,在杀死他的同时,还要避免伤害他的妻子和女儿。因此,扎米尔商定了一个更巧妙的安排,借助摩萨德的军械师和爆炸专家来完成。1972年12月5日,一名特工乔装成管道工,破坏了哈姆沙里家的电话电缆。第二天晚上,一位技师开着一辆工具车来了。在检修电话期间,技师把一枚新式炸弹偷偷放到了电话机底部。为防止伤及无辜,这枚炸弹设计得很巧妙,拿起听筒时还不会起爆,只是解除了保险,还须有无线电信号遥控,才能引爆。12月8日上午8点25分,哈姆沙里的法国夫人像平时一样,送女儿上幼儿园去了。不久,一名之前约好见面的“意大利记者”打来了电话,哈姆沙里拿起听筒,刚回答了“对,是我”,电话机爆炸了。哈姆沙里并未当场身亡,在医院里苟延残喘了一个月后,才死去。
对“死亡名单”上的第十位人物——侯赛因·阿巴德·希尔的“处决”,是在塞浦路斯进行的。希尔的职业是东方语言教师,他从不随身携带武器,也没有保镖。1974年1月22日,扎米尔得到情报,希尔将于次日去塞浦路斯,他已在一向住惯的奥林匹克饭店预定了房间。当天夜里,暗杀小组捷足先登,住进了奥林匹克饭店。1月23日晚上,希尔化名侯赛因·巴沙里,持叙利亚旅游护照,住进了奥林匹克饭店。暗杀小组的爆炸专家决定在希尔的床下多放些炸弹。给希尔准备的是一种压力炸弹,内有6个小型炸药包,分别连在两个弹体上。两个弹体由4个弹簧隔开,弹簧可以防止上部弹体的4颗螺丝碰到下部弹体的4个接触点。但是人体的重量足以压低弹簧,使螺丝碰到接触点。这样一来,压力炸弹的保险就打开了,然后,通过无线电信号引爆炸弹。次日早上8点刚过,希尔外出。暗杀小组的两名特工偷偷溜进他的房间,把炸弹固定在床垫下面的金属弹床绷上,并破坏了卧房内床头罩灯的开关线路。这样,在远处的摩萨德特工看到卧房的灯熄掉时,就可以断定希尔上床就寝了。晚上10点,希尔回到奥林匹克饭店。暗杀小组的一个成员跟着希尔一起上了电梯,为的是搞清楚确实没有别人和希尔一起进入房间。大约20分钟后,希尔窗内的灯光熄灭了,暗杀小组的头头担心希尔关灯后还未上床躺下,因此等了两分钟才发出“动手”的命令。一阵惊天动地的爆炸,一道火舌卷着玻璃碎片和破砖乱石朝着街面袭来,希尔和他的床都已化为灰烬。饭店里的其他人,包括隔壁一对以色列新婚夫妇皆安然无恙。
摩萨德马不停蹄,继续从“死亡名单”上勾出第四位牺牲者,他就是第五号目标巴西尔·库拜西博士,他将于3月底去巴黎度假。库拜西当时是贝鲁特亚美利加大学的法律教授,他常到欧洲去,负责“黑九月”在欧洲的武器炸药等事项。摩萨德很快就在巴黎找到了库拜西住的旅馆。4月6日晚,库拜西像平日一样出门散步。摩萨德的两名特工就紧紧尾随其后,另外还有一名特工开着汽车在他们身后约50米处跟着。当库拜西在一个十字路口的红灯下站住时,两名特工赶上来了,随着一声“喂,库拜西!”,他俩手中装有消音器的贝雷塔手枪响了。库拜西倒在人行道上。
1973年4月,摩萨德策划了一次最大胆的行动,派遣突击队奔袭远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巴解总部,不但打死三名刺杀名单上的“黑九月”成员,还打死100多个巴解武装分子,炸毁巴解总部大楼。仅仅过了2个月,他们在巴黎炸死了“黑九月”的外交大使布迪亚。1977年,摩萨德的内线用毒巧克力杀死了哈达德。1979年1月,让摩萨德付出巨大代价的萨拉迈也死于美女特工的汽车炸弹下。1981年8月1日,死亡名单最后一个目标阿布·达乌德在波兰一家旅馆遭到突然枪击。刺杀达乌德本不是这位摩萨德特工的任务,但当他偶然在旅馆里认出了这位“黑九月”头头时,一时冲动便开了枪。
“上帝的复仇”行动至此落幕。一场历时九年的追杀行动,成就了间谍史上一段经典传奇。这种以暴制暴的反恐方式,也给摩萨德招来一片非议,在国际社会饱受诟病。但不管怎样,杀人者得到应有的惩罚,11名以色列运动员的在天之灵得以告慰。
(本文改编自王瘦吾的《最大规模的复仇:全球追杀“黑九月”》)
关键词:复仇
家庭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吉祥的故事(20111016)
晋武帝司马炎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一天,他占卜得了个“一”字。按当时的迷信说法,帝王传代的多少要看得到数字的多少,中国向来以三、六、九为吉祥数字,占卜得了个“一”字,晋武帝心里当然有点闷闷不乐,连群臣也大惊失色。
问题:这个“一”字吉祥吗?( )
A、吉祥。B、不吉祥。
这时,侍中裴楷进言:“微臣听说‘天’得一就清明,‘地’得一就安宁,‘神’得一就灵妙,‘谷’得一就充盈,‘物’得一就化生;‘君侯帝王’得一,天下就能统一,人民都忠贞于他。”短短一席话说得晋武帝转忧为喜。
关键词:吉祥
家庭山:吉祥是可以说来的。
于凤至的故事(20111017)
于凤至嫁给张学良那年17岁,张学良也才14岁。那时,他,年少得志,将门之后,是意气风发的东北少帅;她,金枝玉叶,才貌兼备,是“福禄深厚,乃是凤命”的千金小姐。于凤至端庄优雅,溥仪的弟弟傅杰曾夸赞她“生就一张很古典的脸,清清秀秀,宛若一枝雨后荷塘里盛开的莲”。订下婚约时,所有的人都认为此姻缘是天作之合;初涉人世的女子,也对这段奉父母之命成就的婚姻,抱有很多美好的憧憬。
然而,张学良几乎对于凤至有着本能的反感,主要原因是这桩婚姻由父母包办。满脑子都是民主自由思想的张学良,根本不想结这个婚。一结婚后,张学良就开始在外面花天酒地,逗留于舞场,寻芳猎艳,不久便成了沈阳交际场合知名的风流少年。回到家,张学良对于凤至则爱理不理,甚至都没有正儿八经地看她一眼。
然而,作为一个妻子,作为一个儿媳妇,于凤至都是合格的。于凤至从小就是一个知书明理的人。结婚后,于凤至孝顺、能干的一面就显露出来。她尽心侍奉公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被她处理得井井有条。她对下人也从不摆少奶奶架子,对张学良也毫无怨言,始终是包容和信任。张学良曾问她:“你就没有一点儿脾气吗?”“我比你大3岁,是你姐,哪有姐姐不宠小弟弟的。”于凤至摇摇头说。自此,他们以姐弟相称——面对她的付出,张学良会感动,却没有爱情可言。在他心里,于凤至只是他的大姐。
l927年,张学良结识了日后为世人所熟知的赵四小姐,他们一见钟情,爱得轰轰烈烈,街头小报更是极尽渲染之能事,使这段风流韵事尽人皆知。此时的张学良忘记了于凤至是他的发妻,世人也都忘记了她的存在,他们只知道张学良身边有个赵一荻。1929年冬天,和张学良在外同居的赵一荻诞下一子。很久都没有回家的张学良在一个下雪的夜晚突然出现在于凤至面前,嗫嚅地告诉了她这件事。令张学良意外的是,于凤至脸上没有显示出一丝不快,反而高兴地说这是一件喜事。她的包容让张学良一颗悬着的心落了下来。
问题:于凤至对张学良的感情真是姐弟的感情吗?( )
于凤至的笑容写在脸上,但苦涩埋在了心底。于凤至毕竟是一个妻子,妻子对丈夫本能的爱又怎能是姐弟之爱呢?她那么宽容和隐忍,只是希望唤回张学良对自己的爱。然而,一直以来,她从张学良那里什么也没有得到。那天晚上,于凤至一晚上没合眼。屋外狂风肆虐,风雪交加;屋内,于凤至心里也下了一场大雪,内心的酸楚湮没了她的整个身心。
问题:于凤至还对张学良有所期待吗?( )
那晚的大雪并没有冻结于凤至对张学良的所有期待,她依然试图用自己默默的奉献来获取张学良的哪怕一点点的爱。第二天早上,她冒着大雪带着随从步行把赵一荻的孩子接到了家里,她要给这个孩子一个名分。不久,赵一荻也搬进张府,一起生活。于凤至没有失却大家风范,待她如同姐妹,还叮嘱管家多给她一些生活费。
“西安事变”发生时,于凤至带着子女在英国读书。当她听闻“西安事变”的消息后,立刻为孩子办理了停学手续,从英国赶回来。经蒋介石同意后,她和张学良一起囚禁在南京凤凰山。于凤至无微不至地照顾他开导他,是他的精神支柱,陪他挨过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卿名凤至不一般,凤至落到凤凰山,深山古刹多梵语,别有天地非人间。”囚禁中的张学良,用诗歌道出了对妻子的感激之情——但并不是爱情。
问题:于凤至期待的爱来了没有?( )
A、来了。B、没来。
1940年,于凤至患上了乳腺癌去国外治病,由赵四小姐来照顾张学良的生活。其间,张学良去台湾后信仰基督教并接受洗礼。根据基督教教规,已婚男人只准有一位夫人。在美国苦等了24年的于凤至知道这一情况后,提笔在离婚协议书上颤颤巍巍地签上了她的名字——她就这样成全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的爱情,割舍了自己几十年无怨无悔的守候。1990年,痴痴地等了半个世纪的于凤至在期盼与等待中去世了。于凤至去世那一年,张学良在赵一荻的陪伴下度过了90岁寿辰。付出了自己所有的于凤至,到头来终究没有等到她期待的爱。
忽然就想到了我们的中国。一直以来,我们奉行的是通过外交手段和平国际纠纷的立场,我们以德报怨,给予我们为敌的国家以财物上的援助,甚至不惜出让资源、搁置领土争议,希望能够和他们友好相处下去。但结果呢?他们翻脸不认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对我们反咬一口又一口,重复上演着农夫和蛇的故事。我们还要以德报怨、韬光养晦下去多久?于凤至的故事足以说明一些什么了。
(本文改编自贾孟影的《于凤至,此生只为一个人》)
关键词:隐忍
家庭山:有些人永远不必等,有些国家永远不必忍。
司马光的故事(20111018)
司马光小时候有一次吃嫩核桃,因为核桃仁外面那层嫩皮剥掉才好吃,可司马光不会剥那层薄皮,怎么也抠不下来。一个使女告诉他把核桃仁放在茶碗里用开水一泡,再稍微一搓就掉了。司马光照着这个法子做,果然很灵。司马光特别高兴。当姐姐问这个法子是谁教他的时,司马光想到自己砸缸得到大家的赞赏,便神气地说是自己想出来的。姐姐高兴地夸他真聪明。谁知,司马光和侍女、姐姐之间的谈话都被隔壁书房里的父亲司马池听到了。
问题:司马池会批评司马光吗?( )
司马池放下书,走到堂屋问司马光:“父亲问你,这法子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吗?”在父亲严厉的目光下,司马光终于说出了实情。司马池说:“一个人聪明是好事,但更要诚实。说谎是最傻的,害人害己,会失去别人的信任。而失信于人,就会让人看不起,将来也不会有什么作为。希望你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司马光惭愧地低下了头,承认了自己的不对,表示一定要改。
据说,司马光年长之后还把这件事写到纸上,策励自己。有一次,家里没有钱用,司马光叫管家把一匹有病的马牵去卖掉,并嘱咐他说:“这是一匹有病的马,一到夏天就要犯病。要是有人买马,你要老老实实告诉人家。”司马光就是这样,一直到死也没有坑骗过他人。清人陈宏谋说:“司马光一生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后人对司马光盖棺论定之语,也是一个“诚”字。而这都跟他的父亲司马池的批评教诲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诚实
家庭山: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
陈彤的故事(20111019)
作家陈彤小时候,从南方来到北京读书。由于口音以及个子矮小,常常被人欺负,最初几个月,没有一天不是哭着从学校回来。外婆看着心疼,对她当高级工程师的母亲说:“你总要管一管,去找校长或者其他孩子的家长。”然而,母亲瞟了陈彤一眼,有些冷漠地问她:“为什么那些孩子只欺负你,却不欺负别人?”
问题:谁的观点对陈彤的成长有益?( )
A、外婆。B、母亲。
母亲这一问让陈彤在感觉到无助的同时,也促发了她的反思,而且几乎伴随了陈彤整个成长过程----无论陈彤受了什么委屈,无论陈彤得到多么不公平的待遇,陈彤永远会先问自己: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有没有你自己的问题?
接下来,陈彤开始改变自己的口音——个子是一下子无法改变的。陈彤的南方口音改变得很彻底,被欺负的现象少得也很彻底。“母亲和外婆的最大分岐在于,陈彤母亲坚持认为不要给孩子任何可以依赖的幻想,要告诉孩子真相----你不是最优秀的,你不是最好的,这个世界上有比你更强的人;你想要过更好的生活不是错,但是你要自己争取,即使身为你的母亲,也没有义务为你提供你所要的一切。你有本事,你自己去挣;没有本事,就不要抱怨。”陈彤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陈彤刚参加工作时,第一次出差,下了火车才发现钱没带够,于是给母亲打长途电话,希望能从她的工资卡里取些钱寄给她。谁知,母亲生气地说:“你去出差为什么不带够钱?你妈妈不是家庭妇女,哪有那么多时候给你干这些事情?”陈彤一听,就在电话里哭了。
问题:母亲寄给陈彤钱了没有?( )
A、寄了。B、没寄。
母亲当然还是给陈彤寄了钱——否则,你让她去求助谁呢?但同时也警告她下不为例。此后,陈彤再没有为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麻烦过做工程师的母亲。曾经陈彤很为自己的母亲不是那种传统型的母亲而遗憾,但现在陈彤不这样认为了。因为正是因为命运给了她这样的母亲,才造就了她独特的个性、自立的精神——她真的很感激有这样非传统的母亲。
(本文改编自陈彤的《为什么是你不是别人》)
关键词:自立
家庭山:给孩子自立的机会。
古罗马的故事(20111020)
古罗马士兵号称一只手带着兵器,一只手带着葡萄种子,他们把葡萄酒带到所有他们征服的地方。据说,当年罗马军队带着葡萄的种子到达位于高卢的博讷时,发现这里充沛的阳光与肥沃的砾石土地特别适合葡萄的种植,于是便和当地农民一样边种植葡萄边酿酒。三年后,军队重新开拔,拓展罗马帝国的疆土。
问题:军队出征的人数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
A、增多了。B、减少了。
谁知,有近一半士兵被这里的葡萄美酒俘获了芳心,他们宁可留下来当酒农也不愿意再去南征北战。为此,查理曼大帝后来还不得不颁布法令,禁止军队经过博讷。甚至,在临终前,他还说过这样的话:“罗马帝国靠葡萄酒而昌盛,又因葡萄酒而毁于一旦。”难怪莎士比亚会借李尔王之口说:“罗马帝国征服世界,博讷征服罗马帝国。”
(本文摘编自熊培云的《到乡村去找生活和灵魂》)
关键词:俘获
家庭山:安逸俘获人心。
还在的故事(20111021)
作家王蒙一次给鲁迅文学院的学生上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你的人生当中,最让你感动的一句话是什么?”一位哈萨克族学生站起来说,他父亲去世那年,他很难过,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这时有个人对他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不要太悲伤。你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和他吃过饭的人还在,和他说过话的人还在,和他一起长大的人还在……”
问题:这句话会让哈萨克学生振作起来了吗?( )
这个人的话让他幡然醒悟,很快就振作起来——为了还在的人,他要好好活下去。哈萨克族学生的回答让所有听课的师生都感动不已,王蒙更是感慨万分。
是啊,为了你爱的人,你要好好活着;为了你爱的人所爱的人,你也要好好活着。
关键词:还在
家庭山:为还在的人活着。
蔡国庆的故事(20111022)
2011年8月19日,湖南卫视“快乐女声”进行了7进6的比赛。被网友戏称为“跑调姐”的李斯丹妮依然大炫舞技,又唱又跳,歌声依然不着调。
在决定这位“跑调姐”是否“安全”时,评委胡海泉说:“李斯丹妮,你要走得更远必须解决两个问题,气息和音准。”但有“歌坛常青树”之称的蔡国庆在点评时却强调,“舞台就是需要舞者”。另一评委伍洲彤实在看不下去,对着麦克风说:“必须提醒一下蔡国庆老师,这是一个唱歌的舞台,占据这个舞台的不应该是绚丽的舞步而应该是动听的歌声,李斯丹妮的舞确实跳得很好,但是我一闭上眼睛他就会在我眼前消失,我希望我能够闭上眼睛也能欣赏到你,你能做到吗?”“艺术追求的就是百花齐放,难道要看到最后个个都是鸡蛋炒西红柿吗?不能多一点萝卜、青菜吗?”蔡国庆强词夺理道。当时镜头切换后,气愤的伍洲彤直接将手中的笔扔了出去。
问题:李斯丹妮晋级“快女”6强了没有?( )
然而,最终结果出来,“不会唱歌”的李斯丹妮晋级,另一个“会唱歌”的王艺洁被淘汰。这样的结果,使得这场比赛成为今年争议最大的一场比赛。网友和观众实在“hold”不住了,将矛头对准蔡国庆,质疑他是不是收了好处费。甚至有好事网友创作了蔡国庆和李斯丹妮版的《蓝精灵之歌》,“oh,可笑的李斯丹妮,oh,可恶的蔡国庆。你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
蔡国庆其实并非第一次力挺李斯丹妮。他之前多次表示:“在我心中,李斯丹妮的表演和舞蹈其实是中国歌坛最渴求的。只有她,李斯丹妮。”“艺术追求的就是百花齐放,快女的舞台也要有多种的声音。”真不知,蔡国庆的“歌坛”是要歌者,还是要舞者,或者他心目中理想的歌坛就是一个“舞场”?也不知蔡国庆所谓的“百花齐放”和“多种声音”,是不是也包括罂粟和噪音?
至于为什么这位“跑调姐”能晋级,除了有蔡国庆在上面力挺,据“快女”的舞美师曝料,他从一位内部员工口中得知,李斯丹妮是“快女”主办方相中内定的选手,因为在今年“快女”全国十二强中,只有她能保证选秀式演唱会直播效果和舞美相结合的看点。
由此看来,蔡国庆要么是丧失了音乐素养而妄加评论,要么是丧失了道德而被利用。他和王艺洁,以及李斯丹妮,其实都是这个经济社会下商业化演出的牺牲品:王艺洁失去了机会,是可惜的;蔡国庆失去了公正,是可恶的;李斯丹妮虽然晋级了,但她只是作为“添加剂”式的“看点”晋级的,失去的更多——人格的,精神的,身心的,是可悲的。
关键词:看点
家庭山:不为看点失去公正。
季羡林的故事(20111023)
季承出生那一年,父亲季羡林(国学大师,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语言学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去了德国。此后,季承对父亲季羡林的印象,只是家人告知的墙上的一幅照片。季羡林回国后,在季承的记忆里,两人也从来没有过那种父子之间的肌肤之亲,甚至连手都没有牵过。但有一个场景令季承印象深刻:一次季羡林空闲,摸了摸他的头说:“怎么不把头发留起来?像个当兵的。”而后,季羡林立刻去水缸里舀了一瓢水。
问题:季羡林舀水干什么?( )
A、给季承洗头。B、给自己洗手。
“记得父亲在摸了我的头之后,立刻去水缸里舀了一瓢水冲手,使我感到很新奇。”季承回忆说。
父子还没来得及熟悉起来,季羡林就回北大教书了,只有寒暑假才回济南的家。再后来,季承和姐姐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但是和父亲的感情依然疏远,见面之后还要礼貌地握握手,所谈的也都是国家和天下大事,几乎没有谈过家庭、个人,像是陌生朋友。季承结婚的时候,季羡林送了200块钱,就什么事都不管了。办婚礼时,季承给父亲写了信,写了地址,但当天左等右等不见他来,后来得知,季羡林那天因为找不到地方,就回北大了。
1989年春节后不久,为季家操劳一生的叔祖母过世,在她住院的20多天里,季羡林一次都没有前往探望,也没去吊唁。此后的7年间,季承的姐姐、母亲、姐夫相继去世。
问题:季羡林去吊唁了几次?( )
A、0次。B、1次。
令季承辛酸的是,季羡林一次也没有去吊唁,没有去告别。“父亲不是无情之人,只是对家人不够好。”季承说。突然就想起了王小波、李玫瑾等人所说的“做思维的精英,不做道德的精英”,季羡林可真是为他们的“伦语”做了最有力的注脚。
(本文改编自王珏的《诗意背后》)
关键词:家人
家庭山:宁要亲情,不要精英。
想飞的故事(20111024)
多年前的一天,一位穷苦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儿子莱特兄弟俩,赶着一群羊来到一个山坡。
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处。“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那我就要飞得比大雁还要高,去天堂,看妈妈是不是在那里。”大儿子羡慕地说。“做个会飞得大雁多好啊!那样就不用放羊了,可以飞到自己想去的地方。”小儿子也说。
牧羊人听了,对兄弟俩说:“只要你们( ),你们也能飞起来。”
A、有翅膀。B、想飞。
(答案:想飞。)
兄弟俩当然想了,于是跳起来试了试,但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瞅着父亲。“那是因为你们想得还不够。只要想得足够,并不断努力,就一定能飞起来。”牧羊人说。
兄弟俩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一直不曾放弃这个想法,也一直在努力。等他们长大以后果然飞了起来——他们发明了飞机。
关键词:想
家庭山:想法即翅膀,努力能飞翔。
细菌战的故事(20111025)
以下是抗美援朝结束后,美国空军战俘奥尼尔中尉供词摘编:
在卢克空军基地关于细菌战的秘密演讲,是于1951年十2月1日对射击学校全体学生讲的,演讲者是威廉士少校。少校向我们说,这次演讲的题目和内容都是属于秘密情报。他说,进行细菌战的方法有两种:一由地面部队使用细菌炮弹;二由空军投掷细菌炸弹,这些细菌弹中可装细菌或带菌的昆虫。他说,空军用一枚细菌弹所投的细菌,远比地面部队用许多细菌炮弹所撒布的细菌多。他又说,炮弹的射程限于前线或比较接近前线的地方,空军却能把细菌弹投于远离前线的地点,深入敌人后方。因此,细菌炮弹是用于对付敌方前线部队,而细菌弹则可用以对付敌人后方后备部队的集中地点和敌人城镇。用于细菌战的昆虫和啮齿动物,都是选自医学上所稔知的疾病传播者,如苍蝇、跳蚤、虱子、扁虱、蚋蚊、蜘蛛和鼠类。用于细菌战的普通细菌有伤寒、斑疹伤寒、霍乱、腺鼠疫、疟疾、痢疾、黄热病等。这些疾病并不一定是致死,但都是招致严重疾病的细菌。沾染上这些细菌会病得很厉害,除非及时医疗,许多人就会死亡。如果能在军队中和后方人民中引起流行病,就会招致很大损害。这些染病的军队就不能战斗,而后方人民就不能工作。敌人的医疗设备将负担很重,而一般的情形将很恶劣……演讲终了,我们回到帐篷,没有人讲一句话,每个人都在想方才的演讲。我奇怪当和谈正在进行而战争又处于停顿时,为什么我们使用这种可怕的武器。我们在帐篷里坐下,面面相觑了几分钟。然后我建议玩纸牌,为的是把我们的思想转移到一个比较愉快的题目上去。
1952年2月15日,第六十七中队派“爱顿”小队执行当天的第一次任务。很快,我就看出其他和我同时到朝鲜来的人在执行过几次细菌战任务之后,都显出很()。
A、愉快。B、紧张。
(答案:精神紧张。)
我注意到他们精神紧张,可是没有询问他们,也没有逗弄他们。大队的士气因细菌战的任务,而变得低落了,因为我深知每一个驾驶员都不愿意执行细菌战任务。驾驶员们在执行正规任务前都是爱说话的,喜欢到飞机旁边去;任务完毕后,也爱谈论飞行经过等等。但是,在执行细菌战任务之后,却越少说话越好。当开始谈到当天的任务时,被派执行细菌战任务的人们就默不作声,只有在通常谈话中说滑了嘴,或是和一个知友单独在一起时才会谈起这些任务。假若在通常谈话中谈到细菌战任务,大家在几秒钟之内都会默不作声,然后很快把话题转移到别处去了。
我认为,美军选择冬季开始进行细菌战,显然是要以朝鲜作试验细菌战的场所,试验我们在特殊试验室中制出的耐寒细菌武器。最终的目的是要在对气候寒冷的国家如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进行细菌战时,使用这些细菌武器。根据这些事实,我作证,美军在朝鲜进行细菌战迄今已有半年以上,而且是当和谈尚在进行的时候使用的。参加这种惨无人道的战争,向无辜的平民投掷细菌弹,这对驾驶员是一件很困难干的事。可是他没有选择余地,只有遵照命令。甚至向北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投这种可怕的武器,驾驶员的感觉也是如此。进行细菌战是违反一切人道原则,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都反对。美国的人民必须讲话,谴责那些决定使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武器的人。在更多的无辜人民被这种可怕的武器杀害之前,每一个人都应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立即予以制止。世界上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尤其是美国人,必须毫不犹豫地起来反对这种惨无人道的细菌战!
谨以此文纪念抗美援朝61周年。
关键词:细菌战
家庭山:维护正义,反对不义。
撒切尔夫人的故事(20111026)
1982年9月23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两国围绕香港前途的谈判正式开始了。当时,号称“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刚刚打胜了马岛战争,从阿根廷军队手中夺过两国争议多年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这一仗不仅打出了英国的威风,使世界对英国刮目相看,也大大提高了撒切尔夫人在国内的威望和国际上的影响。
在人民大会堂会客厅里,坐在沙发上的撒切尔夫人微笑着。她两眼闪着蓝光,十分肯定地说:“三个条约继续有效!为保持香港地区的繁荣和稳定,1997年后,香港主权归回中国政府,但仍由英国治理。”撒切尔夫人拨的是主权换治权如意算盘。然而,这一回,没想到等待她的是一颗硬钉子,一颗很硬很硬的钉子。
邓小平耳聪目明,没等翻译全翻译完,就听明白了。他有力的大手一挥,斩钉截铁、义正辞严地说:“中国政府不承认三个不平等条约!1997年一定要收回整个香港地区!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这声音雄浑洪亮,气势磅礴,真是字字千斤,掷地有声。这声音使人想起了战争年代那个指挥千军万马、横扫敌军如席卷的年轻儒将;这声音使人想起了解放初期那个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运筹帷幄,与毛泽东、周恩来一起制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中年高级领导人;这声音使人想起了动乱年代那个饱受折磨摧残,却信念坚定、刚毅顽强的慈祥老人……这始料未及的声音也把撒切尔夫人镇住了。她心中一惊,扶在沙发上的双手微微一颤,脸上堆砌的笑意荡然无存,双眼露出惊惧的神色,嘴巴变成了一个圆圈。
邓小平略停了一下,而后伸出左手食指,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沉稳地说:“中国政府将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香港问题,以保持香港的稳定和繁荣。”
问题:撒切尔夫人还有什么要说吗?()
胸有成竹的构想是撒切尔夫人始料不及的,一时无言以对。会晤结束,步出人民大会堂时,撒切尔夫人垂头丧气,心神不定,她的大英帝国的威风不见了,两只脚软绵绵的,一不小心竟然在台阶上摔了一跤。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人民大会堂签字,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出席了这个庄严的仪式。当晚,庆祝酒会在大会堂举行。酒会后,撒切尔夫人率英国代表团离开,走出大会堂的东门沿台阶拾级而下。
问题:撒切尔夫人还会摔跤吗?( )
突然,撒切尔夫人右脚滑了一下,侧身单腿跪倒在台阶之上——撒切尔夫人再次摔了一跤,彻底被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代表的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折服。
关键词:摔了一跤
家庭山:有勇有谋,方显强者本色。
李安的故事(20111027)
李安祖籍江西德安,1954年10月23日生于台湾一个书香门第。1975年自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毕业,不顾父亲反对,漂洋过海前往美国留学。他先是在伊利诺斯大学学习戏剧导演,获戏剧学士学位;后又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并获得电影硕士学位。在纽约大学学习期间,他拍摄了一部分电影作品。其中,1982年拍摄的《荫凉湖畔》获纽约大学奖学金及台湾政府主办的独立制片电影竞赛奖——金穗最佳短故事片奖。1984年,李安以《分界线》作为其毕业作品,从纽约大学毕业。该片曾获纽约大学生电影节金奖作品奖及最佳导演奖。
然而毕业后,李安因没能找到一份与电影有关的工作,不得不赋闲在家,靠在攻读伊利诺大学生物学博士的妻子林惠嘉微薄的薪水度日。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李安每天除了在家里大量阅读、大量看片、埋头写剧本以外,还包揽了所有家务,负责买菜、做饭、带孩子,将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由于天天做饭,李安练就了一手好厨艺,连丈母娘都夸奖:“你这么会烧菜,我来投资给你开馆子好不好?”但其实,李安的岳父岳母是看他整天无所事事,给他找份儿差事做。李安自知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但也不愿拿别人的资助来开展自己的事业,于是背着老婆硬着头皮去社区的大学报名,决定从头学起,争取找一份安稳的工作。一天下午,林惠嘉不经意间,发现了李安的计算机课程表。
问题:林惠嘉支持他学计算机吗?( )
A、支持。B、不支持。
没想到,林惠嘉顺手就把这个课程表撕掉了,对李安说:“你一定要坚持你的理想。”因为这一句话,因为有这样一位明理智慧的太太,李安没有去学计算机。
六年后的1990年,李安完成了剧本《推手》,获台湾政府优秀剧作奖。该剧本不仅为李安赢得了40万元奖金,而且使他获得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机会。1992年,李安将自己的《推手》搬上了银幕,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等8个奖项的提名,并获得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及最佳导演评审团特别奖。此外,该片还获得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1993年,李安推出的《喜宴》在柏林电影节上荣获金熊奖,在西雅图电影节上获最佳导演奖,并获得了金球奖和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在台湾,这部电影获得了第三十届台湾金马奖最佳作品、导演、编剧奖以及观众投票最优秀作品奖。从此,李安在国际影视界的声誉猛增,一举跃入世界知名导演行列。
“李安在寂寞与困顿中守住了自己的理想,也为自己的未来守住了一份事业。”于丹这样说。但家庭山更想说,李安之所以能坚持自己的理想,是跟他的太太林惠嘉的支持分不开的。正所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往往有一个成功的女人。
(本文改编自于丹的《冠军永远跑在掌声之前》)
关键词:坚持
家庭山:要坚持,也要支持。
陈彤的故事(20111028)
作家陈彤的母亲是高级工程师,从小就注意培养陈彤独立的品质和自立的精神,凡事尽量要她自己去解决。
陈彤参加工作后,有一天深夜,被送到医院急诊。陈彤的母亲赶到医院时,大夫告诉她陈彤的病情严重,刻不容缓,需要马上化疗,她当机立断办了退休,甚至对亲戚说:“如果能一命换一命,就让我换了陈彤吧。”在陈彤生病的时候,她从来不像有的母亲那样说些“善意的谎言”,也似乎从来不认为陈彤承受不住真相的打击,而是直截了当跟陈彤说:“你生的病叫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如果不化疗,你活不过半年;如果化疗,你有50%的胜算。即使化疗结束,你也不能像以前那样过日子,你必须常常到医院检查,防止复发。在医院的记录中,曾经有18年以后复发的患者。”
陈彤当时差点疯掉,她不明白为什么母亲既然甘愿用自己的命来换她的命,却不肯给她一点点依赖和幻想。她赌气似地对母亲说:“我的生命是我自己的,我不打算治疗,我要用最后的时光去周游世界!”
问题:母亲认为陈彤的生命是陈彤自己的吗?( )
母亲否定了陈彤的话,她冷静地告诉陈彤:“第一,现在不是最后的时光;第二,你的生命不完全是你的,你这条命是我给你的,你要为我活下去。如果你拒绝化疗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害怕痛苦,那么你以为你去周游世界就能真正快乐吗?”
后来陈彤想,如果母亲不是这样一位母亲,她会成为今天的她吗?她现在还能活着写那些文字吗?是母亲帮助她懂得了生命本身就是包含苦难的,懂得了所谓“痛快”,是由痛苦的“痛”和快乐的“快”构成的;也是母亲帮助她发现了生命中另外的意义,让她成为她自己,又让她懂得,她的生命并不是任性地属于她一个人。
关键词:生命
家庭山:生命不属于自己一个人。
沙利特的故事(20111029)
2011年10月17日,以色列最高法院批准了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组织(哈马斯)的换俘协议,遭哈马斯拘押6年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与以当局首批释放的巴勒斯坦囚犯将踏上回家的路途。根据协议,以色列需要分两个阶段释放1000余名在押巴勒斯坦人,换取被哈马斯抓获的以色列士兵沙利特。换俘行动第一部分于10月18日正式开始。首批477名巴勒斯坦人获释,其中包括450名男性与27名女性。在这些巴勒斯坦人获释的同时,沙利特将踏上回家的路途。在未来两月,以色列当局还会释放另外550人,完成与哈马斯换俘协议第二阶段的义务内容。
问题:哈马斯释放多少名在押以色列人员?( )
A、一个人。B、一千人。
此次换俘协议中,哈马斯只需要释放沙利特一名在押人员。这就是前段时期被各大媒体广为关注的“千人换一人”协议。以色列之所以干这“赔本”的买卖,除了这个国家为了适当调整对巴勒斯坦强硬态度,注重公民的人权对国内民众有所交代外,还跟沙利特的家人的不懈努力以及社会人士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沙利特自2006年在加沙被捕后,一直遭到哈马斯关押。沙利特回家之前,其家人一直指责以色列政府未能尽全力救出沙利特,并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的住所外扎帐篷抗议。在过去五年中,沙利特的父母用他们不知疲倦寻求儿子自由的努力赢得了以色列大众的心,有越来越多人热心民众加入扎帐篷的行列——因为他们也有孩子可能面临同样的遭遇,要求以色列政府不惜一切代价把沙利特从加沙地带的敌人手中解救出来。12日以色列内阁批准换俘协议消息传来后,沙利特的家人撤走了帐篷,准备迎接他的归来。10月18日,在以色列中部的泰勒诺夫空军基地,获释以色列士兵沙利特回到故土,和父亲拥抱在一起。
关键词:声援
家庭山:声援他人,维护自己。
胡文海的故事(20111030)
2001年的12 月25日,也是西方人的圣诞节。那天,山西晋中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特大枪杀14人案的3名被告人。最终,2人被判处死刑,1人被判处无期徒刑。2002年1月25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召开“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公处大会”,宣布了对3名案犯的终审判决。10:30左右,胡文海、刘海旺两人被执行枪决。
在庭审中,第一被告人晋中市榆次区大峪口村村民胡文海依法定程序在最后陈述中是这样说的:
我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为此,我不断的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自己从小的性格就是仗义执言,敢做敢为。村里的那些无权无势的善良的村民和我和睦相处,有时,我就成了他们利益的代言人。然而,近年来,历任村干部贪污行贿,欺压百姓,村里的小煤矿等企业上交的 400余万元都被他们瓜分了。4年来,我多次和村民向有关部门检举反映都石沉大海,公安、纪检、检察、省、市、区的官老爷们给尽了我们冷漠与白眼……可是,我们到哪里去说理呢?谁又为我们做主呢?我去公安机关报案,那些只挣着工资的人民的公务员开着30多万元买的小车耀武扬威,根本顾不上办案,甚至和村干部相互勾结欺压老百姓……我只有以暴制暴了,我只能自己来维护老百姓的利益了……实际上,我每年的收入都有四五万元,我完全可以不管这些事!但是,我不能!我的良心告诉我不能这样做,我不能对此置之度外。官逼民反,我不能让这些蛀虫们再欺压人了……我知道我将死去,如果我的死能够引起官老爷们的注意,能够查办了那些贪官污吏,我将死而无憾,否则我将变成厉鬼也不放过他们……
据说,当时听众席上爆发出一阵掌声,审判长急忙制止。
问题:胡文海是一个值得效仿的英雄吗?( )
A、完全是。B、不完全是。
据悉,胡文海举报、惩处贪官的大部分行为属实,这也是为什么网上把胡文海渲染为英雄的原因。但其实,胡文海并不完全是网友眼中的打抱不平、为民请命的英雄,而是与被害人有矛盾,为了报复,而采取了“为民除害”的“壮举”。而且,在被胡文海打死、打伤的17人中,有几个跟胡文海并无深仇大恨,只是被胡文海认为曾经“散布谣言”,说过“胡文海不是东西”及“劈死他活该”之类“坏话”,或者只是与腐败村官关系过密而已。在法庭上,胡文海解释说这叫“捎带”:杀一个是死,杀一群也是死,既然如此,何不趁此机会,把自己看不顺眼的人统统除去!当记者问为什么连孩子一起杀时,胡文海说:“不把他们也杀了,他们长大要欺负我家娃娃……”
问题:胡文海有值得同情的地方没有?( )
“10·26血案”发生后,谋崔副书记及区公安局经侦大队长都受到了纪律处分。“有些人死得确实冤,但也可以说他们都是死在贪官手里了……胡文海告状,如果你们查了,这些人有犯罪事实,就审;没有犯罪事实,就治胡文海的诬陷罪—你把他关进监狱里,他还怎么行凶杀人呀?”胡家兄妹多次对记者感慨。
记者在采访中也感受到,大峪口村就像一个法制的阳光播洒不到的地方。村民们说:“大峪口的村干部说是选举,其实还是上头任命;‘村务公开’这些政策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曾经一次次想走上法制轨道,但又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的“强人”胡文海,他的血液中的另一种东西也一次次在蠢蠢欲动。无奈之下,他决定用一种最古老、最血腥、最恐怖的手段来了结一切恩怨、纠纷。然而,以暴制暴毕竟不是我们这个社会提倡的,更何况他不该滥杀无辜。
关键词:英雄
家庭山:英雄不滥杀无辜。
温莎公爵的故事(20111031)
一天,英国王室为招待印度当地的居民首领,在伦敦举行晚宴。其时,还是“皇太子”的温莎公爵(即爱德华八世)主持这次宴会。
宴会上,达官贵人们觥筹交错,相娱甚欢,气氛融洽。可就在宴会结束时,出了这么一件事:侍者为每一位客人端来了洗手盘,有几位印度客人看到那精巧的银制器皿里盛满了亮晶晶的水,以为是饮用水,便端起来一饮而尽。作陪的英国贵族目瞪口呆,不知如何是好,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温莎公爵。温莎公爵却神色自若,一边谈笑风生,一边端起自己面前的洗手水。
问题:温莎公爵端起洗手水干什么?( )
A、洗手。B、饮用。
温莎公爵不但没有纠正几位印度客人的错误,反而像他们那样,将面前的洗手水“自然而得体”地一饮而尽。接着,大家也纷纷照做起来。如此一来,客人的自尊得以保护,即将面临的尴尬被顷刻间化解,宴会取得圆满成功。
想起另一个故事。
一次,日本歌舞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者。为了表现长途跋涉者的劳累憔悴,勘弥故意把鞋绳松开。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说:“师傅,您的鞋带子松了。”
问题:勘弥会把鞋带子系好吗?( )
勘弥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勘弥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当一个旁观者问勘弥为什么弟子提醒得不对,却不但没有予以纠正,反而照做时,勘弥回答:“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积极性,及时给予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告诉他。”
关键词:照做
家庭山:人前护短不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