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点击:3136 月份:2011-05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格劳瑞亚的故事(20110503)
格劳瑞亚·斯代奈姆是美国著名的作家和女权运动的领袖,一次为了学习一门重要的政治课程,她需要进行一次地质学的田野考察。
在田野考察中,格劳瑞亚看到一只巨大的海龟从康涅狄格河里爬了出来,经过泥泞的道路,爬向堆满泥浆的防波堤。因为担心这只海龟在防波堤上爬行时被汽车压得稀烂,格劳瑞亚用力拖拉着它,直到将它从防波堤上推回河里。做完这件事后,格劳瑞亚很吃力,但也很欣慰。
问题:海龟愿意格劳瑞亚这么做吗?( )
A、愿意。B、不愿意。
就在这时,格劳瑞亚的地质学教授走过来说:“你知道吗?这只海龟几乎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爬到这里,在这条泥泞的路上将蛋产在路边的泥浆中,而你却把它推回到河里。”
“所以,我感到非常尴尬。在以后的几年中,我认识到这次经历是我所学过得最重要的人生课。每当我有了一种自作主张的冲动去干预他人的时候,就会告诫自己:去问问海龟。”格劳瑞亚回忆说。
关键词:干预
家庭山:问问孩子后再做决定。
曾国藩的故事(20110504)
1864年,曾国藩率湘军攻克天京(今南京)后,见人就杀,见屋就烧,见财物与女子就抢。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尸体涌进长江,几乎使江水不流。这次屠杀,是历来南京灾难中最惨烈的一次。屠城、焚烧城后,南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这次屠杀最保守估计也应该在50万人以上,清人所说的伏尸百万也是有可能的。而屠城和对城市的毁坏程度也是历史之冠。曾国藩因为在南京的屠杀手段残暴,被人们称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老南京介绍,南京小孩夜哭,妈妈如果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
问题:曾国藩会在对这次屠城做记载吗?( )
A、会。B、不会。
曾国藩非常善于自我反省、检讨,从不避讳自己的过错,他的日记也有“东方的《忏悔录》”之称。也因此,曾国藩对这次屠城在自己的日记里都作了详细坦白。对此,梁启超赞他“千年以来,惟此一人”。
关键词:反省
家庭山:不避讳,方可避免。
黄艺博的故事(20110505)
黄艺博是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的学生,毕业于武汉市江汉区滑坡路小学,少先队员,中国少先队武汉市副总队长,在他身上笼罩了“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太多光环。据多种媒体称,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现今已经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据他的父亲黄宏章说,黄艺博对于“民生”的关注和对新闻事件的见解已远远超过了自己。
问题:黄艺博对新闻和民生的关注是家长培养的吗?( )
A、是。B、不是。
黄艺博的妈妈马晓丽告诉记者说:“这些习惯和兴趣都不是我们有意培养的,孩子的天性占了主动权。”“这大概和他从小就接触很多历史故事有关吧。”
“与其他孩子相比,黄艺博十分清楚自己的路该怎么走。”黄宏章说。面对黄艺博许多令他感到吃惊的“天性”,他更想做的,是为这些“天性”提供合适的“土壤”。
关键词:天性
家庭山:为天性提供合适的土壤。
杨东平的故事(20110506)
杨东平是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教育、文化学者,2004年曾被《南方人物周刊》评为“影响中国的50位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杨东平出生于1949年9月,是“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共和国的同龄人”。和所有同龄人一样,他取得了这一代人的共同身份:50年代的红领巾、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知识青年。但与多数红卫兵不同的是,在“文革”期间教育荒废、没有学校和老师的漫长日子里,他进行了大量的自学。
问题:杨东平自学的内容是中学课本吗?( )
在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漫长日子里,杨东平有了充足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他自学了二胡、手风琴、吉他,迷上了摄影、文学、游泳等等。
问题:杨东平对文革期间学业中断惋惜吗?( )
A、非常惋惜。B、不非常惋惜。
对“文革”期间学习生活的中断,杨东平并未多少惋惜,而且,相对于当今普遍望子成龙、不堪重负的教育相比,他认为那时候的自学更是一种接近“生长”本意的教育。“对于今后的人生而言,真正重要的可能是另外一种东西:对于未知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自由的阅读和创作、闲暇和想象的空间、自学的能力等等。”
正所谓,“与其少年老成,不如少年荒唐”(徐特立语)。杨东平进一步指出:“作为一个少年,理应生活得更从容一些,使生活更愉快、更丰富多彩;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则应当学会宽容,学会等待,不要老是期望孩子还小时就创造奇迹。”因为,“一个循规蹈矩的‘小大人’,既失去了童年的快乐,也不大可能有成年的作为”。
关键词:学业
家庭山:童年无快乐,则成年无作为。
杨威的故事(20110507)
1980年2月8日,扬威出生在湖北仙桃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扬威自小体弱多病,3岁起便成了医院的常客,父母便在两位教练的建议下,把他送到了体校接受训练,锻炼他的身体,磨练他的意志。业余体校离扬威家有一公里,父母在这条道上整整驮了扬威5年。每天早起晚睡,风雨无阻。父亲的工作是跑销售,常年在外东奔西走,非常辛苦。懂事的扬威很早就学会了体谅父母。
一次早上醒来,扬威一看闹钟已经到点了,可是前一晚刚出差回来的父亲还在梦中,扬威便没叫父亲,自己穿戴好出门,一溜小跑到了体校。
问题:杨威这样做好吗?( )
A、非常好。B、不非常好。
半梦半醒中的母亲一摸身边没了儿子,吓得赶紧叫醒丈夫:“扬威不见了!”这下家里乱了套。父母把厨房卫生间都看了一遍,见家里没有,父亲套上外套就追了出去。当父亲在业余体校的操场上看见满头大汗的儿子时,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却又蹿起了另一股火:“你怎么招呼也不打一个就跑了?!”“我怕影响你们休息嘛!”杨威也是一肚子委屈。 “以后不许这样了,吓死爸爸妈妈了!”父亲教训道。扬威答应了一声,又跑了起来。望着儿子小小的背影,父亲心中五味杂陈:这孩子知道疼人了,但还是不懂事啊。
关键词:打招呼
家庭山:有事招呼,没事请安。
冯玉祥的故事(20110508)
冯玉祥生平读书十分用功。
当士兵时,冯玉祥一有空就读书,有时竟彻夜不眠。晚上读书,为了不影响他人睡觉,就找来个大木箱,开个口子,把头伸进去,借微弱的灯光看书。冯玉样担任旅长时,驻军湘南常德,规定每日早晨读书2小时,学习时,关上大门,门外悬一块牌子,上面写“冯玉祥( )”,以拒绝外人进入。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睡了。B、死了。
为了不被打扰,冯玉祥竟然在牌子上写道:冯玉祥死了。而读书完毕,门上字牌则换成“冯玉祥活了”。
关键词:读书
家庭山:可为读书死,不可死读书。
吃东西的故事(20110509)
许多年前的一个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来了一批流亡者,镇长杰克逊给一批又一批流亡者送去食物。
一天,当杰克逊把食物送到一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的年轻人面前时,年轻人问:“先生,吃您这么多东西,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吗?”杰克逊想了想:“不,我没有什么活儿需要您来做。”年轻人的目光顿时暗淡下来,说:“先生,那我就不能随便吃您的东西,我不能没有经过劳动,便白白得到这些东西!”杰克逊思忖片刻说:“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捶背吗?”说着就蹲在那个年轻人跟前。
问题:年轻人会给杰克逊镇长捶背吗?( )
年轻人的目光一下子有了光彩,他立即蹲下来,认真而细致地给镇长捶起背来。捶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很惬意地站起来说:“好了,年轻人,你捶得真棒!刚才我的腰疼,可现在,它舒服极了。”说完,将食物递给那个年轻人,年轻人方大口吃起来。
杰克逊微笑着注视着他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那我就太高兴了。”就这样,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了杰克逊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来两年,杰克逊把女儿许配他时,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问题:年轻人能成为腰缠万贯的富翁吗?( )
A、能。B、不能。
20多年后,这个年轻人果然有了一笔让整个美国人都羡慕的财富——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关键词:尊严
家庭山:不吃白食,才能出息。
禅师的故事(20110510)
一天夜晚,一位禅师在禅院里散步,忽然发现墙边有一张凳子——禅院里有人违反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于是,这位禅师走到墙边,移开凳子。
问题:禅师移开凳子是惩罚违反寺规者吗?( )
禅师移开凳子后,便一声不响地蹲守在原凳子处。一会儿,有个小和尚翻墙,踩着“凳子”跳进了院子。当小和尚双脚落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凳子,而是自己的师傅。禅师看着惊慌失措徒弟,让他快去做一件事。
问题:禅师是让小和尚把凳子搬走吗?( )
禅师平心静气地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关键词:凳子
家庭山:做凳子,不做棒子。
李艳丽的故事(20110511)
湖北农村学生李艳丽上小学时,有一次上课想着开心事,没有认真听课。结果,老师留的家庭作业都不会做。于是,李艳丽就去问姐姐怎么做。正当姐姐准备教她的时候,爸爸阻止了,说是让她去问老师。
问题:父亲这样做对李艳丽认真听课有好处吗?()
A、有。B、没有。
虽然担心被老师批评不好好听课,但别无他法的李艳丽还是硬着头皮去问老师。当她走了一里多地,费劲周折在田地里找到老师后,老师不但没有批评她,还搁下农活耐心地给她讲解。这一切,使李艳丽后悔不已。从此,她上课再也不走神了。
其实,爸爸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李艳丽知道:一要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克服等靠的依赖思想;二要体会老师的辛苦,对得起老师的辛勤培养。而爸爸的目的也达到了:李艳丽后来成为当地的高考理科状元,并被清华大学录取。
关键词:问老师
家庭山:不等不靠,听课才好。
叶志平的故事(20110512)
叶志平自从担任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镇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为学校当时新建的实验教学楼开始担心。
此楼始建于八十年代中期,是一座非正规建筑公司建造的未经验收的危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不合标准。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根紧绷安全弦:教学楼不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没法向社会交待。于是,从1997年开始,叶志平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化缘而来。教学楼时刻要用,叶志平就利用学校的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固。此外,对学校后来的新建教学楼,叶志平更是严要求,细观察。就连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贴面,也要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上打四个孔,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因为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
叶校长的工作没有白做,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有一座楼经受住了大地震,没有塌。
问题:是那一座不断加固的实验教学楼没塌吗?( )
A、是 。B、不是。
桑枣中学所在的安县紧临着那次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当时,叶校长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校外的房子百分之百受损,学校里的八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而他担心的维修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
除了把教学楼修建结实,叶校长还从2005年开始,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内容的安全演练,对每个班固定的疏散路线、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以及每个班在教室里怎么疏散都作了规定,甚至在紧急疏散时,对老师的站位也有要求。除了搞紧急疏散演练外,叶校长还经常利用学生下课后、课间操等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看学生的疏散情况,查看老师是否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
问题:这种紧急疏散演练用处大吗?( )
A、非常大。B、不太大。
地震那天,老师和学生们就是按照平时的训练秩序,用练熟了的方式进行了安全疏散:全校2300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用时1分36秒。当听到老师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也没事时”, 这位55岁的“史上最牛校长”哭了。
关键词:安全
家庭山:坚固需要加固,安全需要演练。
(谨以此文纪念“5.12”汶川大地震)
味道的故事(20110523)
在美国,一位生物老师在向学生讲蚯蚓的时候,有位学生突然问:“请问老师蚯蚓什么味道?”老师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因为我从来没尝过。”学生说:“我可以尝尝吗?”
问题:老师让学生尝蚯蚓吗?( )
A、让。B、不让。
老师说当然可以——美国的教育是崇尚动手实验的。
学生又问:“我尝了能加分吗?”(美国的学校教育实行学分制)
问题:老师给学生加分吗?( )
A、给。B、不给。
老师说当然能——大胆尝试总是值得鼓励的。于是学生把蚯蚓洗干净品尝了一口,然后把蚯蚓的味道说了出来。老师大大表扬了他。
据说,后来这个学生成了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关键词:尝
家庭山:尝一尝,试一试——学习的真谛。
乐土的故事(20110524)
洛克菲勒在给自己儿子约翰的信中,提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古老的欧洲,有一个人在他死的时候,发现自己来到一个乐土:当他刚踏进这个地方的时候,一个侍者模样的人走过来问他:“先生,您有什么需要吗?在这里您可以拥有一切您想要的:所有美味佳肴,所有可能的娱乐以及各式各样的消遣,其中不乏妙龄美女,都可以让您尽情享用。”这个人听了以后,感到非常高兴:这不正是我在人世间的梦想嘛!由此,这个人开始品尝所有的佳肴美食,参与各种娱乐活动,同时尽享美色的滋味。然而,有一天,他却对这一切感到索然寡味,便对使者提出一个请求。
问题:这个人的请求的是什么?( )
A、活动。B、劳动。
这个人对侍者说:“我对这一切感到很厌烦,我需要做一些事情。你可以给我找一份工作做吗?”没想到,侍者摇头说:“很抱歉,我的先生,这是我们这里惟一不能为您做的。这里没有工作可以给您。”这个人非常沮丧,愤怒地挥动着手说:“这真是太糟糕了!那我干脆就留在地狱好了!”
问题:这个人正待在什么地方?( )
A、天堂。B、地狱。
“您以为,您在什么地方呢?”那位侍者温和地说。
讲完这个故事,洛克菲勒对儿子说:“约翰,这则很富幽默感的寓言,似乎告诉我:失去工作就等于失去快乐。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要在失业之后,才能体会到这一点,这真不幸!”
关键词:工作
家庭山:工作之地是永久乐土。
张艺的故事(20110525)
2003年,张艺以667分获南昌市理科状元、江西省应届考生第一。
从小学开始,张艺的爸爸张秋刚和妻子就统一了意见,作业让张艺自己独立完成,他们既不辅导,更不陪读,只管在张艺做完的作业本上签字。
问题:张秋刚夫妇检查张艺的作业对错吗?( )
A、检查。B、不检查。
签字时,张秋刚夫妇也不检查张艺作业的对与错。“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陪读和辅导反而压制了他的智力发展。”张秋刚说。
关键词:独立
家庭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卡尔·威特的故事(20110526)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卡尔刚生下时,有一天,爸爸看见妈妈刚喂过小卡尔牛奶后,又喂了起来,便走了过去。
“怎么?刚才不是喂了吗?”爸爸问。
“是的,我看他在哭,就想让他再喝点儿牛奶。”妈妈说。
“不,卡尔刚才就已经吃饱,他没有再吃任何东西的必要,至少他现在还不需要。”说着,爸爸从妈妈手中夺过奶瓶。
由于突然失去了美味,小卡尔又“哇哇”大哭起来。
“你是干什么呀!”妈妈不高兴地说。
这时,卡尔的外祖母走了过来。“上帝呀!你怎么能这样对待这个可怜的孩子。”外祖母喋喋不休地抱怨起来,“婴儿都是要喝牛奶的,为什么不让他喝。这孩子自从生下来就那么不幸,为什么还要如此对待他呢?哦,可怜的孩子!”
“我不是不想让他喝牛奶,只是认为他现在没有喝的必要。”爸爸解释道。
“你总说要把卡尔培养成才,可是不让他吃饭,他怎么能成才呢?你成天大谈教育,我看那些都是无用的空谈。”外祖母生气地说。
问题:卡尔的爸爸不让喂孩子奶对吗?( )
A、对。B、不对。
以下内容摘自《卡尔·威特的教育》:
恐怕有人会说我的这种做法未免太过分,但无论怎样,我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
曾经有人说过:“不同的胃,会造就不同的人。它可以决定这个变成乐天派或厌世者。”我想,这句话的含义不仅仅是说明了吃东西对人身体上的影响。它对人的影响还有许多。
吃得过多,必然有碍大脑的发展,还会使孩子从小大脑就充满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概念。如果婴儿一饿就给他大量的食物,让他吃得过饱,就会使他认为吃东西、填饱肚子是排除难受之感的惟一途径。在他长大之后,这种“吃”要领会转化为过于依赖物质的概念。
其实,孩子哭闹,不一定就是肚子饿了,可能是感觉冷了或热了,或者说想要大人抱,想听音乐,想玩儿……总之,用吃来解决孩子哭闹的问题,最终将把孩子变成一个“饭桶”。
关键词:喂奶
家庭山:需要解决的不只是肚子的问题。
舒乙的故事(20110527)
舒乙小时候,父亲老舍严重贫血,整天抱怨头昏,但还是天天不离书桌,写《四世同堂》。老舍最高兴的时候是朋友来重庆北碚区看他。只有这个时候他的话才多,变得非常健谈,而且往往是一张嘴就是一串笑话,逗得大家前仰后合。孩子自然是喜欢听大人说话的,尤其喜欢听笑话,于是舒乙就站在一旁听。
问题:老舍会赶舒乙一边去吗?( )
老舍却从不赶舒乙走,还常常指着舒乙亲切地叫舒乙“傻小子”。渐渐地,舒乙把听父亲说话当成了一种最有吸引力的事,总是静静地在一边旁听,还免不了跟着傻笑。
问题:老舍关心舒乙的学习吗?( )
A、关心。B、不关心。
老舍对孩子们的功课和成绩毫无兴趣,一次没问过,也没辅导过,采取了一种绝对超然的放任自流的态度。他表示赞同的,在舒乙当时看来,几乎都是和玩有关的事情,比如他十分欣赏舒乙对书画有兴趣,对唱歌有兴趣,对参加学生会的社会活动有兴趣。老舍还很爱带舒乙穿过大街小巷,去访朋友、坐茶馆、上澡堂子。
问题:老舍在路上会拉着舒乙的手吗?( )
走在路上,老舍总是拄着手杖在前面,舒乙紧紧地跟在后面,他从不拉舒乙的手,也不和舒乙说话。舒乙个子矮,跟在他后面,看见的总是他的腿和脚,还有那双磨歪了后跟的旧皮鞋。
问题:不拉着舒乙的手走路好吗?( )
A、好。B、不好。
也许,老舍就是通过这样的生活细节,潜移默化地告诉舒乙:自己的路自己走。就这样,跟着老舍的脚印,舒乙走了两年多,直到老舍去了美国。“现在,一闭眼,我还能看见那双歪歪的鞋跟。我愿跟着它走到天涯海角,不必担心,不必说话,不必思索,却能知道整个世界。”舒乙回忆道。
再见到父亲时,舒乙已经是十五岁的少年了,是个初三学生。老舍从美国给舒乙带回来一样礼物。
问题:老舍带的是什么礼物?( )
A、书籍。B、标本。
老舍给舒乙带回来的礼物是一盒矿石标本,里面有二十多块可爱的小石头,闪着各种异样的光彩,每一块都有学名,还有简单的说明。
问题:老舍是一个懂教育的家长吗?( )
老舍自然是个懂得教育的家长,这不单因为他本就是一个作家、教育家,舒乙就是证明:高中毕业后,舒乙通过了留学苏联的考试。而现在,舒乙的头衔众多:北京光华木材厂科研室主任、科长、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常务副馆长、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市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民族联谊会副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
“直到前几年,我才从父亲的文章中发现,他对孩子教育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生前他并没有对我们直接过说,可是他做了,全做了,做得很漂亮。”舒乙在文章中写道。
为什么老舍不关心舒乙的学习,舒乙却成才了?因为老舍深知,在教育上,尤其是家庭教育上,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舒乙画画、送矿石标本)、自我管理能力(自己走路)以及自我学习能力(不指导甚至不过问学习)比参与干涉孩子的学习要重要得多,要好得多。
关键词:教育
家庭山:引导而不干涉孩子的学习。
郭泉宏的故事(20110528)
2003年,商丘市一中应届毕业生郭泉宏以高考成绩643分,被北大、中科大同时录取。
1988年,郭泉宏出生在河南省商丘市一间狭窄的平房里,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虽然穷,但是郭泉宏从不和别人攀比吃穿,唯独渴望读书求知。于是,母亲王世敏便想方设法给儿子借书看。郭泉宏陶醉在母亲接来的书里面,如饥似渴,孜孜不倦,从初一到高中,郭泉宏几乎读遍了教育部所列的61部中学生必读书目。但奇怪的是,郭泉宏的作文成绩却始终上不去。经过多方打听,父亲在老家找到一位作文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带儿子去请教。就是这位老师的指点,郭泉宏的作文成绩突飞猛进。
问题:这位老师的指点秘诀是什么?( )
A、读。B、写。
这位老师认为他虽然读书多,但对于写作技巧掌握得还不够,于是让他每天写两篇作文,写完后让老师评改。结果,在暑假里写了40多篇作文后,郭泉宏的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可以说一挥而就。在2003年的高考中,郭泉宏的作文取得56分,距满分只差4分。
关键词:技巧
家庭山:读万卷书,练千字文。
孔子的故事(20110529)
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补习班的人,不仅有教无类,连收费标准、所享受到的待遇也都规定得一清二楚:
$30(三十而立):交三十两者只能站着听课;
$40(四十不惑):交四十两者可发问,直到你没有疑问;
$50(五十知天命):交五十两者可知( );
$60(六十耳顺):出此价格者,老师可以讲些你喜欢的话给你听,让你耳顺;
$70(七十从心所欲):此价为最高待遇,即上课要躺要坐或来不来上课随你。
问题:如此说来,上文括号内是什么内容?( )
A、关于天气。B、关于命题。
孔子所谓“五十知天命”的意思是:交五十两学费的人,可以知道明天小考之命题。
(注:此文仅作笑谈)
关键词:收费
家庭山:教育成为产业就成了悲哀的笑话。
奥赛班的故事(20110530)
武汉的王纯、王丽姐妹俩从一所普通中学毕业后,参加华师一附中的入学考试,并在2000名考生中,分别以第8名和第10名的成绩脱颖而出,进入学校唯一的奥赛班。全家人都很高兴。
可姐妹俩入学还不到一星期,就说想换到普通班。母亲听了很是纳闷:奥赛班的老师是学校的精英,不少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奥赛班还到处找关系,姐妹俩为什么却“不识好歹”呢?姐妹俩的回答是:“别的同学都大都是来自重点中学,而且是特长生,我们觉得很吃力。”听了这样的理由,吴志芳认为她们缺乏竞争意识,没有同意。于是,姐妹俩说出实情:她们觉得在奥赛班学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利于全面发展,并且保证不会让父母失望,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经过一番理论后,母亲觉得姐妹俩分析得有道理,便尊重了她们的选择。
问题:不上奥赛班,姐妹俩能考上重点大学吗?( )
果然,姐妹俩后来的表现没有让父母失望:2003年,王纯、王丽姐妹俩分别被北京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录取。
关键词:奥赛班
家庭山:全面发展的班才是好班。
陈祖芬的故事(20110531)
作家陈祖芬上中学的时候,十分喜欢打篮球,对于她而言,有篮球的地方就是最光辉灿烂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陈祖芬领着全体女篮队员到她家,把各自的长辫子剪了一地。看到地上、沙发上全是青丝发迹,下班回到家的妈妈自然一惊,问她辫子呢,陈祖芬说在五斗柜里。于是,妈妈伸手拿起了扫帚。
问题:妈妈是要打陈祖芬吗?( )
陈祖芬的妈妈是开明的,她不但没说一句责怪的话,还拿起扫帚把一地的头发扫了起来。至于陈祖芬她后来不打篮球而又想当翻译,继而又不当想当翻译要学表演,不学表演又想写剧本,最后却又写上了报告文学,妈妈一概没说过一个“不”字。陈祖芬认为,或许这样才有了她自由快活的天性和快活自由的文字。
关键词:开明
家庭山:少对孩子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