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点击:4064 月份:2011-04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阿西莫夫的故事(20110401)
阿西莫夫是美籍俄国人、世界著名的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从小就很聪明,年轻时多次参加“智商测试”,得分总在160左右,属于“天赋极高”之人。
有一次,阿西莫夫遇到了一位汽车修理工,是他的老熟人。修理工对阿西莫夫说:“嗨,博士,我来考考你的智商,出一道思考题,看你能不能正确回答。”阿西莫夫点头同意。修理工便开始出题:有一位聋哑人,想买几枚钉子,就来到五金商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作出敲击的样子。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了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要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
“盲人肯定会这样……”阿西莫夫伸出食指和中指,作出剪刀的形状。
问题:阿西莫夫的回答正确吗?( )
A、正确。B、不正确。
听了阿西莫夫的回答,汽车修理工开心地笑起来:“哈哈,答错了吧!盲人想买剪刀,只需要开口说‘我买剪刀’就行了,他干吗要做手势啊?”
关键词:智商
家庭山:别被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绊倒。
拉曼的故事(20110406)
1921年,拉曼在英国皇家学会上做完力学和光学的研究报告后,取道地中海乘船回印度。傍晚,拉曼站在甲板上吹风时,一对母子的对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妈妈,这个大海叫什么名字?”孩子看着湛蓝的海水,欢呼着。
“地中海。”妈妈回答。
“为什么叫地中海?”孩子继续发问。
“因为它夹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妈妈想了一会儿作答。
“那它为什么是蓝色的?”孩子追问。
年轻的母亲,被孩子问得一时语塞,只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了饶有兴致的拉曼。拉曼轻轻地拉起孩子的手,微笑着说:“海水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它反射了天空的颜色。”
这一解释源自因发现惰性气体而闻名于世的英国物理学家瑞利的理论。瑞利曾用太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的理论解释过天空的颜色,并由此得出结论—海水的颜色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所致。
问题:海水真是反射了天空的颜色而呈蓝色吗?( )
A、是。B、不一定是。
可是,在告别了那对母子后,拉曼的心总是不踏实,觉得自己的解释不够充分,没有十足的信服力。男孩那双充满探索精神的大眼睛让他为成人死去的“好奇心”感到羞愧。回到加尔各答后,拉曼立即着手研究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
问题:拉曼研究这个司空见惯的问题有意义吗?( )
A、有。B、没有。
拉曼利用自己的研究优势,从光线散射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入手,运用爱因斯坦等人的涨落理论,获得了光线穿过净水、冰块及其他材料散射现象的充分数据,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现出蓝色的机理与大气分子散射太阳光而使天空呈现蓝色的机理完全一样。经过进一步研究,拉曼又在固体、气体和液体中分别发现了一种普遍存在的光散射效应即“拉曼效应”,为20世纪初的科学界最终接受光的粒子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为物理学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1930年,拉曼走上诺贝尔领奖台,成为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荣获巨奖之后,媒体的采访纷至沓来,拉曼的回答总是寥寥数语,而重复得最多的是:我只是追问了一个为人所司空见惯的问题: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而这个问题却是由一个小男孩提出的,他的那颗好奇心震撼了我,也启发了我。科学之路,就是要常怀好奇之心,并努力地拿出确凿的证据来证明。
关键词:追问
家庭山:追问并探究司空见惯的问题。
朱可夫的故事(2011040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攻打柏林的战役中,一天晚上,苏军需要向德军发起进攻。可那天夜里天上偏偏有星星,大部队出击很难做到保持高度隐蔽而不被敌人察觉。苏军元帅朱可夫思索了许久,想出了一个办法。
问题:朱可夫的办法是什么?( )
A、降低光亮影响。B、增加光亮影响。
朱可夫想,既然星星的光亮无法降低,那么不如增大光亮,于是做出决定:把全军所有的大型探照灯都集中起来。结果就是,苏军的140台大探照灯同时射向德军阵地,极强的亮光把隐蔽在防御工事里的德军照得睁不开眼,什么也看不见,只有挨打而无法还击,苏军很快突破了德军的防线获得胜利。
关键词:极强
家庭山:物极必反,反经合义。
猫的故事(20110408)
二战期间,德国的侦察兵发现法军阵地后方的一片坟地上常出现一只猫。这只猫每天早晨八九点钟时,就在坟地上晒太阳,而坟地周围既没有村庄的房舍,也看不到有人活动。
问题:这个发现跟战争有联系吗?( )
侦察兵从空间位置的接近上,联想到坟地下面可能是个掩蔽部,而且还可能是个高级机关。于是发出通知,德国用6个炮兵营集中攻击这片坟地。事后查明,这里的确是法军的一个高级指挥部,掩蔽在里面的人员几乎全部丧生。
关键词:联想
家庭山:联想透视世界。
兰米尔的故事(20110409)
1879年,美国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了炭丝电灯。然而,这种炭丝电灯亮度不理想,灯丝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使用寿命也不是很长。因此,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白炽灯的改进。在炭丝电灯诞生30年后的1909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库里基发明了以钨丝做灯丝的电灯泡。这种电灯与炭丝电灯相比,又前进了一步,但由于通电后钨丝极易变脆,因此它的使用寿命也受到影响。
1909年夏天,一位叫欧文·兰米尔的化学家来到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工作。公司研究人员告诉他,由于不是在真空条件下长时间加热的,灯泡玻璃的表面会慢慢释放水蒸气,而这水蒸气与灯泡内的钨丝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氢气。此外,灯泡接头的地方,一些材料也会释放出一些气体。正是这类气体的化学作用,使钨丝变脆、灯泡玻璃壁变黑,降低了钨丝灯的使用寿命。所以,目前最佳的方案是把玻璃内的气体全部抽出。确实,爱迪生以及以后的许多科学家,为了提高灯丝的寿命,都是在灯泡真空度上做文章,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因此,顺着这条路走下去,便成了大家很自然的想法。
问题:兰米尔认为延长钨丝的寿命什么办法更好?( )
A、抽气。B、充气。
可是,兰米尔是一位独创性很强的科学家。他认为既然那么多科学家用了那么长时间做真空灯泡而效果不佳,为什么不尝试采用与抽真空相反的方法,即充气的方法的呢?于是,兰米尔建议把各种不同的气体分别充入灯泡,看看各种不同的气体跟钨丝“相处”得怎么样。兰米尔还风趣地说:“这好比把手伸到灯泡里,让我们亲自‘触摸’一下钨丝。”
兰米尔的建议得到了公司主管的同意。而后,兰米尔分别把氢气、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充入灯泡,并采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外界条件进行试验。最后,兰米尔发现,在高温下氮气并不离解,许多蒸发出的钨原子撞击到氮分子后又乖乖地回到了钨丝上。显然,氮气对钨丝有保护作用。也就是说,氮气能使钨丝寿命延长。经过4年进一步的研究,兰米尔终于在1913年发明了功率大、寿命长、效率高的充气灯泡。后来,兰米尔又把小直径灯丝圈成螺旋形,减少了热传导损失,并且发明了以氖气代替氮气而制成的小功率充气灯泡。1928年,兰米尔由于发明充气灯泡和对高温低压下化学反应的研究作出的突出贡献,获得了美国化工学会颁发的帕金奖章。1932年,兰米尔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使用兰米尔发明的充气电灯。
关键词:独创
家庭山:另眼相看,反道而行。
分牛的故事(20110410)
从前,有个农夫死后留下了一些牛,他在遗书中写道:
妻子得全部牛的半数加半头;长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妻子所得的一半;次子得剩下的牛的半数加半头,正好是长子的一半;长女得最后剩下的半数加半头,正好等于次子所得牛的一半。结果一头牛也没杀,也没剩下,问农夫总共留下多少头牛?
问题:做这道题用列方程或假设吗?( )
A、用。B、不用。
思考和解答这道题,如果列方程或者先假设一些情况(例如假设共有牛20头或21头),然后再进行解方程或者逐一验证和排除,自然是可以的。但这样不免有些繁琐,要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解这道题最好是倒过来想,倒过来算:
长女既然得到的是最后剩下的牛的“半数”再加“半头”,结果1头都没杀,也没有剩下,那么,她必然得到的是:1头。
次子:长女得到的牛是次子的一半,那么,次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女的2倍:2头。
长子:次子得到的牛是长子的一半,那么,长子得到的牛就是次子的2倍:4头。
妻子:长子得到的牛是妻子的一半,那么,妻子得到的牛就是长子的2倍:8头。
把4个人得到的牛的头数相加:1+2+4+8=15,可见,农夫留下的牛是15头。
关键词:倒过来
家庭山:倒行逆施,反手可得。
小八路的故事(20110411)
在八年抗日战争时期,敌人把一个村庄包围了,不让村里的任何人出去,派了一个伪军在村子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一个小桥上把守。
一次,村里有一个重要的情报要报告给在村外的八路军领导人。村里的一个小八路,勇敢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这个小八路在黄昏时趁着夜色的掩护,悄悄来到了小桥旁边的芦苇地,躲藏了起来。
该怎样过桥呢?
通过观察,小八路注意到守关卡的伪军正在打瞌睡,只要一听到有人过桥的脚步声,就抬头呵斥按原路返回,不准进村,也不准出村。如此几次,小八路心里有了主意。于是,小八路钻出了芦苇地,悄悄上了小桥,然后大踏步向前走去。
问题:小八路朝哪个方向走?( )
A、村内。B、村外。
小八路并没有朝村外走,而是朝村内走去。伪军听到脚步声,便抬头呵斥小八路:“回去!不准进村!”小八路一听,心中窃喜,赶紧掉转身,朝村外走去。
关键词:原路返回
家庭山:以退为进,反向而行。
盛一苒的故事(20110412)
15岁清华保送生的盛一苒来自张家口康保县一个小山村,他七个月就会说话,一周岁半能背诵儿歌、故事,两岁会讲很多故事。
问题:盛一苒说话早是天生的吗?( )
A、是。B、不是。
“因为我在孩子出生第四天的时候,发现他的听力很好,周围一吵他就哇哇大哭。”抓住这个特点,母亲很注意在听力方面锻炼盛一苒。“不管什么时候,只要我跟孩子在一起,我的嘴就没停过。除了念故事,更多的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以至后来的盛一苒七个月就会说话,比同龄人早许多。
同样,被哈佛录取的南京师大附中的女孩芮雪9个月的时候也开始学说话,1周岁的时候就能哼儿歌,学东西非常快,这和芮雪妈妈的付出有很大关系。“孩子小时候爸爸妈妈经常跟孩子交流非常重要,所以芮雪说话很早。”芮雪的妈妈说。
关键词:说话
家庭山:跟婴儿在一起,嘴不要停。
徐霞客的故事(20110413)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徐霞客的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在爱上祖国大好河山的同事,也增长了见闻,提高了能力。
据说,徐霞客小时候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子,却怎么也找不着。原来,当地从前有座土地庙,庙前有座石狮子,有一年河岸崩塌,石狮子掉到了江里,十多年以后要重修土地庙,大家就想把石狮子从水里打捞上来。打捞的人都觉得经过那么多年河水的冲刷,石狮子肯定被冲到下游去了。可他们几次潜入水里,把下游水域找了个遍,都没找到石狮子的踪影。小徐霞客听说后,赶了过去,说:“我知道石狮子会在什么地方。”在场指挥的县官看了看这个小毛孩,怀疑地问道:“你说说看,石狮子在哪里么?”
问题:徐霞客说石狮子在哪里?( )
A、石狮落水处。B、落水处上游。
小徐霞客一本正经地说:“石狮子落水已经有十年了,当然不会在原来落水的地方。你带人到上游找找看吧。”县官听后哈哈大笑:“难道石狮子有腿,怎么会往上游跑呢?”“我想石狮子落水后对水流形成了阻碍,会使周围的水流得更快,阻碍水的那一侧的泥沙会被水冲走,成为空穴,时间长了,空穴越来越大,石狮便向上游方向滚进空穴里,这样年复一年,石狮就自然而然滚到河的上游去了。”县官觉得有道理,就派人潜往上游寻找。果然,过了没多久,人们从上游找到了石狮。
关键词:道理
家庭山:多读书,多明理。
盛一苒的故事(20110414)
15岁被保送上清华的盛一苒上小学时,读书读了几百册,从童话故事到小说,从科幻到奇幻,从古典诗词到外国名著,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涉及到了各种事物。同时,他还坚持每天写日记,一开始是用拼音写,后来才逐渐运用汉字,再后来,他写起了“真正的日记”。也许正是这种“真正的日记”,才使盛一苒的文字水平大大提高,多次获得作文比赛奖项。
问题:盛一苒的“真正日记”是什么内容?( )
A、写实内容。B、虚构内容。
当盛一苒读到一本日记、书信体的小说《亲爱的汉修先生》后,深受影响,便开始模仿书中的主人公雷伊,写一些“真正的日记”。“最后一本日记是部小说,用的是日记体。我就像在写自己的生活一样,提炼,加工素材,记录着一个太空男孩海鸣的一天又一天。他很像我,也带着雷伊的性格,还有我的好朋友的影子。他每天的生活简单又无忧无虑,有时也为考试苦恼。他的父母很优秀,但他却不喜欢他们对自己说教。我认真地写着这部书,有时改编一下自己的生活,有时虚构一段故事,直到小学毕业。”
关键词:日记
家庭山: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煎鱼的故事(20110415)
日本有一位家庭主妇对煎鱼总感到很恼火:煎好的鱼常常是烂开,不成片,总是粘到锅上。
有一天,她在煎鱼时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能不能换一换加热的方向,不在锅的下面加热,而在锅的上面加热呢?
问题:能在锅的上面加热吗?( )
A、能。B、不能。
经过多次尝试,她想到了在锅盖里安装电炉丝这一从上面加热的方法,最终制成了令人满意的煎鱼不糊的锅。
关键词:换一换
家庭山:换一换,成一成。
分类的故事(20110416)
北京“幼升小”测试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1到9九个数,按照要求给它们分类。比如,13579、2468是按照奇数、偶数的标准来分类的。那么,1378、246、59三组数字,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
问题:这道题目谁最有可能能做出来?( )
A、幼儿。B、教授。
结果,这道题目没有把幼儿园的小孩子难住,反倒把清华的数学教授给难倒了。
为什么?
因为这道题目不是按照数学标准来分类的,而是按照汉语拼音来分类的:1378都是第一声(阴平),246都是第四声(去声),59都是第三声(上声)。大学教授做这道题目自然考虑的是数学标准,而幼儿园的小孩子却没有这样的固定思维,所以幼儿更容易做出来这道题目。
关键词:标准
家庭山:别被什么标准束缚。
科赫的故事(20110417)
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开始研究肺结核病因时,把结核结节制成涂片,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但始终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微生物。但科赫又十分肯定,应该有这样一些异常微生物出现,只不过受到什么限制而导致观察不到而已。
问题: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观察不到异常微生物?( )
A、显微镜。B、涂片。
“会不会是那些细菌与周围物质同样颜色,以致无法发现?”接下来,科赫试验了各种颜色的涂片,逐片细心观察。终于,在美兰染色的涂片上,科赫发现了一些没见过的小亮点——结核杆菌。随后,科赫又成功证实了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病因,成为传染病学的开拓者。
关键词:涂片
家庭山:给科学一些颜色。
丁肇中的故事(20110418)
20世纪70年代初,对重光子(矢量介子)的研究裹足不前,陷入困境。当科学家们纠缠于实验过程本身时,丁肇中却把目光转移到测试仪器上——在他看来,探索新粒子的实验工作,要在极高能量的质子轰击之下进行才会有效。于是,1972年到1973年夏,丁肇中小组制造了好几台探测器,运往汉堡的基地去做实验,但结果都失败了。这一举动因而遭到了许多权威的嘲笑和否定,说这样做太奢侈了,而且毫无价值!
问题:丁肇中还会致力于制造高能量测试仪吗?()
A、会。B、不会。
丁肇中并没有在失败和嘲笑面前止步。1974年秋天,正当实验难以进展之际,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所的李阳勇博士毅然参加了丁肇中实验班底,且李设计出的供实验用的强力质子光束性能极好。1974年8月,实验室里的人们全都紧张了起来:加速器里的电子突然增加——这是新粒子出现的前兆。高能加速器里的质子在继续碰撞,人们的脉博在急剧地跳动……突然间,一个新的粒子出现了——世界核子物理学的新时代来到了!
1974年的11月12日,经过多次实验确认后,丁肇中终于向全世界宣布了这一伟大发现,并对这种新粒子的命名作了解释:由于英文字母的“J”通常代表电流,而此新粒子在分解时又产生了正负电子,因此,就叫它“Jparticle”,即“J”粒子。当然,这个“J”与汉字“丁”是极为相似的。
1976年10月18日下午2时,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伯恩哈特给丁肇中发来一份电报:“瑞典皇家科学院今日将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平分颁予丁肇中教授和美国布尔登里兹特教授,以酬谢其在发现一种新的基本重粒子方面的先驱性工作”。
关键词:测试仪
家庭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丁肇中的故事(20110419)
1965年春,丁肇中从欧洲回到了美国,参加了由哥伦比亚大学首席实验物理学家黎德曼教授担任主任的实验小组。1965年秋天,丁肇中得到联邦德国汉堡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中心主任捷特斯克的邀请,去那里主持一项用电子碰撞的方法来制造重光子的实验。1966年春,正在他准备去汉堡之际,粒子物理学界传开一个惊人的消息:哈佛大学和康奈尔大学的同行们先后做过一项实验,说量子电动力学不可靠。丁肇中大为吃惊,经过连续几个昼夜的精心研究,他向李昂·黎德曼教授提出了修证并证实这一实验的建议和方案。当时,不少的人感到惊疑,就连李昂·黎德曼亦是如此:丁肇中不仅从未用过那样复杂的电子仪器,而且他更没有自己的助手和资金,若要成功,难度很大。
问题:丁肇中还会去汉堡做实验吗?( )
作为一个科学家,丁肇中非常重于思考和理解,从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他曾说:“一件东西除非加以度量,除非经实验证明,否则就等于不存在。”因此,丁肇中立即同汉堡的电子同步加速器研究所负责人韦伯和捷特斯克联系。两位教授非常支持丁肇中的方案,并热情欢迎和力促他速到汉堡进行这项重要的试验。谁料,丁肇中到汉堡后仅用了不足10个月的时间,实验便取得了成功。这次实验非同小可,不仅澄清了过去未能澄清的问题,而且奠定了丁肇中在国际实验物理学界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实验
家庭山:科学实验才是真正的权威。
矿矿的故事(20110420)
矿矿在美国上学时,一次数学期中考试,主要内容是对数方程。在英语中,log可以是数学中的对数,也可以是原木、木材的意思。考完试,矿矿在试卷上画了一只河狸,手中拿着一块木头,说:“log are fun!”
问题:这句英语中的“log”真正含义是什么?( )
A、木头。B、对数。
在这句话里,矿矿运用一语双关,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喜欢对数这一抽象事物的情感。也因此,美国老师并未像中国老师那样批评他“玷污”了试卷,而是给他的试卷判了100.2分——数学本身得分100,0.2分则是对他创造力的肯定。
关键词:一语双关
家庭山:抽象化形象,平庸变神奇。
毛泽东的故事(20110421)
毛泽东上私塾时,一次,老师让学生描红写大字。
问题:毛泽东会按照老师要求描红吗?( )
毛泽东却不描,嫌太限制自己,要放手自己写。结果,由于他天资聪颖,不需要劳神费力而能写字写得比一般学生描出来的还好些,大家便给他取个外号叫“省先生”。然而,恰恰就是这位“省先生”,后来创造出了独特的“毛体”书法。
关键词:放手
家庭山:创造源于放手。
蔡国强的故事(20110422)
世界著名的烟火大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视觉设计师蔡国强,当他提出在开幕式的“大脚印”设想后,得到张艺谋等导演的全票通过。问题是,提出的设想是美丽的,但要设想成功却是一件苦差事——“大脚印”的造型技术含量相当大,因为烟花弹在空中是要爆炸发散的,然而组成“大脚印”造型的烟花要的不是发散,而是凝聚。如何达到这个效果,一时想不到什么好办法。由于蔡国强直到2007年3月份还没拿出可行的方案,张艺谋给他打电话说,如果“大脚印”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就要被取消。这对蔡国强来说,就意味着他童年的梦想将无法在北京的上空实现。
就在蔡国强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让他起死回生的人出现了。这个人不是什么烟火专家,更不是什么科学家,而只是北京一个叫陈彦文的普通市民。陈彦文给蔡国强提出了一个方案,成就了他的童年梦想。
问题:陈彦文的方案是什么?( )
A、继续用烟花弹。B、不再用烟花弹。
陈彦文的方案很简单:不用烟花弹而用照明弹。当此方案提出后,马上得到了蔡国强团队的肯定,认为可行——开幕式上29个“大脚印”的惊艳亮相,证明了这一点。
想想也是,既然烟花弹“发散”的问题不好解决,为什么不解决烟花弹本身的问题,把它换成可以凝聚的照明弹呢?创造性的思维往往就是这样,是一个出发点的问题。
关键词:出发点
家庭山:创新思维出发点。
竖鸡蛋的故事(20110423)
哥伦布竖鸡蛋的故事尽人皆知,但鸡蛋不打破能不能竖起来呢?
1945年立春(2月4日)这一天,一位杨先生把30个鸡蛋竖成一排,并邀请了七八位美国记者和将领做见证。而后,这位杨先生解释说,只有立春这一天地气向上,才能把鸡蛋竖起来。立刻,立春竖鸡蛋成了特大新闻,人们争相在这一天试验起竖鸡蛋来。
问题:不在立春这一天能竖起鸡蛋吗?( )
远在美国的犹太科学家爱因斯坦听了这个新闻,大笑不止。他用有关重心的科学原理告诉大家只要有耐心,就可以把鸡蛋竖起来,而不必非要立春这一天,并鼓励大家随便哪一天都可以试试;要是竖不起来,就可以知道他心不够细,性子不够忍耐。
关键词:科学
家庭山:别上伪科学的当。
瑞利的故事(20110424)
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曾用以下两种方法测定氮气的密度:
第一种: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并反应生成的氧化铜全部除去,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72g/L。
第二种:将氨气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管,全部转化为水、氮气和铜,除去水蒸气和铜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
通过比较,瑞利发现用两种不同的途径,所获氮气的密度有0.0064 的微小差异。
问题:这个微小差异重要吗?( )
A、重要。B、不重要。
这是怎么回事呢?瑞利没有放过这一微小差异。通过与英国化学家拉姆塞合作,他们认为,第一种方法所得氮气密度之所以比第二种大,说明空气中除了水蒸气、二氧化碳和氧气外,应该还含有一种未知的气体,这种气体混在所得氮气中,使它密度变大了。后来,瑞利和拉姆赛又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了这种未知气体,并进行了光谱分析,发现在光谱中出现了已知空气成分中的元素所没有的新谱线,这就说明未知气体是一种还没有被发现的新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氩气。1904年,瑞利和拉姆塞因发现氩气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关键词:差异
家庭山:小差异中有大发现。
肖潇的故事(20110425)
重庆女孩肖潇小时候就在爸爸肖俊的鼓励下,喜欢动手动脑。3岁的时候,肖俊下班回到家,看见肖潇站在凳子上,手里拿着螺丝刀正在拆卸电灯开关。
问题:肖俊会阻止肖潇吗?( )
肖俊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把她抱下来:“宝贝儿,有电的东西非常危险,不能随便去碰。”肖潇睁大好奇的眼睛说:“那个地方轻轻一按,灯就亮了,我想看看是怎么回事。”肖俊说:“那个地方叫开关,里面有个金属片,按下去后,正负两极连接起来,电流就……”没等肖俊说完,肖潇就问:“什么是正负两极呢?”
问题:肖俊会给她解释吗?( )
尽管肖潇只有3岁,而肖俊也只有初中文化,一时说不出答案,但为了避免打消女儿的好奇心和求知精神,他并没有拒绝回答,也没有以将来就懂了来搪塞,而是说:“这个问题你先想想,过几天爸爸再告诉你。”几天后,肖俊把从书中看到的答案告诉女儿,同时还反问了一个类似的问题,以培养她举一反三的能力。
12岁时,肖潇就在2001年全国第一届中小学生劳动技能大赛中获得金奖,2003年又荣获2002年度中国海尔科技奖,成了名副其实的“发明大王”。
关键词:想想
家庭山:思前告后,举一反三。
马克思的故事(20110426)
卡尔·马克思过10岁生日的时候,马克思把蜡烛吹完后,在小朋友和全家的欢呼声中,竟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喂,请安静点。你们谁能告诉我,生日晚会为什么要吹熄点燃的蜡烛吗?”当时小朋友都答不出来,于是马克思就去问爸爸。
问题:爸爸回答他的问题了没有?()
A、回答了。B、没回答。
爸爸没有回答马克思的问题,而是若有所思地拍着他的头说:“儿子,你已经10岁了,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回答各种问题。这样,你就会受到很多启发!”从此,卡尔·马克思牢记爸爸的教导,最后成为一位世界著名的思想家。
关键词:回答
家庭山:有问必答不如自问自答。
虫害的故事(20110427)
越南的稻农曾经饱受虫害之苦。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田间害虫曾经肆虐横行,使越南的水稻每年大量减产。为了应付虫害,农民们每年要购买大量化学杀虫药剂,喷洒到秧苗上。这不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也污染了自然环境。所以,农民们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稻田里既没有害虫,也没有农药。
问题:农民们的愿望有实现的可能吗?( )
稻池边都有田埂,一些农民为了提高收成,便在田埂上种植其他作物。慢慢地,他们发现,只要种植了向日葵的年份,稻田里的害虫就会非常少,水稻产量就会提高。这个现象,也引起了生物学家的关注。
问题:是向日葵把害虫消灭了吗?( )
生物学家在研究后发现了向日葵与害虫之间的联系:向日葵开花以后,能够吸引来蜜蜂、七星瓢虫、蜘蛛等多种益虫,而这些昆虫正是稻田害虫的天敌,也正是它们的捕食,水稻的虫害危机被解除了。于是,生物学家尝试在稻田边种植了其他花卉进行实验。
问题:种植花卉能解决虫害危机吗?( )
由于各种花卉引来各种益虫,虫害的危机自然也就解决了。
如今,越南的稻田边,处处繁花似锦。这些花朵引来了益虫,消灭了害虫,不仅节省农民购买农药的支出,而且美化了环境——以虫治虫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以虫治虫
家庭山:科学之道是自然之道。
柳永的故事(20110428)
宋真宗天禧元年时,柳永到京城赶考。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谁知第一次考试就没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5年后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柳永忍不住发了牢骚,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谁料,就是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让宋仁宗大为恼火,在圈点放榜时,“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把柳永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解嘲:“我是奉旨填词。”
问题:在市民堆里,柳永能写出好词吗?( )
一介穷书生流落京城除了买词,是没有其他生活来源的。这种生活的压力,还有皇家的冷淡,致使柳永一心去从事民间创作,不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而且因为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新兴市民阶层迅速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使得市井这块沃土堆拥着他,托举着他,他像田禾见了水肥一样拼命地疯长,淋漓酣畅地发挥着自己的才华,为宋词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在形式上,把过去只有几十字的短令发展到百多字的长调;在内容上,把词从官词解放出来,大胆引进了市民生活、市民情感、市民语言,从而开创了市民所歌唱着的自己的词;在艺术上,发展了铺叙手法,基本上不用比兴,硬是靠白描的功夫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意境。
关键词:沃土
家庭山:才华的发挥需要沃土。
果戈理的故事(20110430)
在排练果戈理的《钦差大臣》一剧时,演员普罗霍罗夫被分配扮演警察所长助手的角色。可普罗霍罗夫喜欢喝酒,整天喝得醉醺醺的。每次排练前,当导演问普罗霍罗夫来了没有时,得到的答复总是“他喝醉了”。
果戈里得知这一情况感到十分有趣,便对普罗霍罗夫在剧本中的作用做了改动。
问题:谁将出现在剧本里?( )
A、普罗霍罗夫。B、警察所长助手。
鉴于普罗霍罗夫这个醉鬼的有趣故事,果戈理把警察所长助手这个角色从剧本里删去,而把普罗霍罗夫的情况写到了剧本里,而有了如下的对话:
市长问:普罗霍罗夫是不是喝醉了?
警察所长答:他喝醉了。
结果,这样一改不但让普罗霍罗夫“名垂千古”,还使这个剧本具备了更深的讽刺意味。
关键词:生活
家庭山:关注生活,书写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