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学商篇财商篇
点击:2126 月份:2013-10
温馨提示:一得斋所有文章和猜猜看问题已经全部更换,更为合理、贴切,有助于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有益于孩子提高能力。可以注册家庭山故事网正式会员后,登录进入猜猜看环节。
斯塔克的故事(20130902)
二战期间,美国工程师斯塔克用普通油漆涂刷一个高压线柜时,高压电源被误打开了。当油刷移动到离柜子几厘米的时候,斯塔克发现油漆正从刷子上飞快地变成雾状被吸向柜子。斯塔克大吃一惊,马上叫来兰斯伯格兄弟。
当时,兰斯伯格兄弟正在研制( )技术,并且发明了用低气压和10万伏的高电压,在距离工作物一两米的距离一次( )完毕的技术,但因为人们一听到10万伏的高电压,就都谈虎色变,不予接受了。当他们来到现场,观看了这一奇观后,马上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一发现来改进( )技术。
问题:上面的括号内填什么?( )
A、油漆。B、喷漆。
(答案:喷漆。)
也就是说,不用手握喷枪冒着高压触电的危险喷漆,而只要用高压静电就行了。
根据这一设想,他们制造出了全自动静电喷漆系统。这一技术的发明成为现代静电喷漆技术的先导,为兰斯伯格公司带来滚滚财源。
关键词:误打开
家庭山:重视并利用每一个惊奇之处。
小斌的故事(20130904)
2013年8月24日傍晚,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6岁男童小斌被人骗至野外,遭到凶徒挖去其眼球,导致双目失明。
8月30日,山西省眼科医院被挖眼男童病房外,前来捐献爱心的市民络绎不绝。还不断有爱心人士赶赴医院捐款,鉴于目前男童病情、情绪和家长状态,建议爱心人士尽量不去医院,可以将捐款直接打入家属银行账户。
问题:小斌还有机会恢复视力吗?( )
A、有。B、没有。
9月1日,香港眼科医生林顺潮在深圳表示,愿意为挖去眼球的6岁山西男童小斌提供双目免费植入义眼。
9月2日上午,林顺潮表示,一队医疗专家已抵达山西,探望小斌。他失去眼球,右边眼腔骨破裂,幸好目前并无受感染迹象。而他的视力系统已发育,他有机会透过植入“电子眼”恢复视力。
关键词:电子眼
家庭山:人眼可换电子眼,科技力量无极限。
富兰克林的故事(20130906)
为了集中全部精力投入电学研究,富兰克林把印刷所也出让了。朋友们听说他改行搞电学了,都觉得奇怪,纷纷赶来观看试验。富兰克林常来者不拒,还请客人们即席登场,当实验助手。他还自备原料,在玻璃厂吹制了各种瓶子和试管分赠好友,发动更多的人参加研究。
有一次,富兰克林叫两位朋友并立在绝缘板上,而他自己却站在地上。左边的朋友用手摩擦一个玻璃管,使它带电。右边的朋友再用手指接触玻璃管,也带上电。然后他伸出双手分别和两位朋友接触——只要气候干燥,接触的时候就会看见电火花。但他发现,如果两位朋友在和他接触以前互相触摸一下,就不会出现电火花。这个奇怪现象在客人们看来有点象耍魔术,而富兰克林却得到很大启发。
1734年,法国人杜法伊发现,摩擦玻璃棒和摩擦胶木棒所产生的电特性不同,同电相斥,异电相吸。于是,杜法伊断定电的本质有两种。富兰克林对这个观念一直有疑问,现在终于找到答案了。他确认:电的本质( )有两种。
A、的确。B、并非。
富兰克林确认,电的本质只有一种,而且每个物体都带有一定量的电质,定量不足带“玻璃电”,如果过量就带“树脂电”,并用正负符号表示这两种电荷,这和“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现代解释已经很接近。
富兰克林用这种观念圆满解释了实验,他指出:摩擦玻璃管的朋友失去电质带负电,另一个朋友则得到电子带正电。两位朋友互相接触以后,电质重新平衡,所以不带电了。后来,他根据这个实验提出了著名的电荷守恒原理,就是在任何一种绝缘体系中,总电量是一定的。富兰克林因此成为电学史上第一个正确阐述电的性质的人。
关键词:奇怪
家庭山:见怪当怪,见异思异。
电灯泡的故事(20130908)
我打赌你不知道阿道夫·沙耶这个名字,就如你必定知道托马斯·爱迪生。
一百多年前,沙耶与爱迪生比赛,看准能制造出镇里最经久耐用的电灯泡。
问题:谁赢了比赛?( )
A、爱迪生。B、沙耶。
从我的铺垫里,你或许已猜到,沙耶是那个胜利者。
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报道,2011年6月18日,全球最古老的还在工作的灯泡将迎来自己点亮以来的第110个年头。这项不可思议的纪录诞生在加利福尼亚州利弗莫尔的一个消防站内。不过,据“百年灯泡委员会”主席欧文斯介绍说:“这是一个60瓦的灯泡,但其功率仅为4瓦,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会一直亮着……”
(本文摘编自徐百柯的《你赢了历史,我赢了时间》)
关键词:比赛
家庭山:实践出真知,比赛创新知。
电震的故事(20130910)
1745年冬天,德国的克莱斯特用铁杆插在潮湿的玻璃瓶里,用摩擦起电机使铁杆带电。他的手( )碰到铁杆后,感到全身剧烈颤动,几乎昏倒在地。
A、有意识地。B、无意之中。
(答案:无意之中。)
克莱斯特把这个情况告诉一位同事以后,不久又听到荷兰莱顿城的布罗克也遇到类似情况。布罗克的瓶中装有水,电震程度更厉害,以至他写信告诉一位朋友的时候还心有余悸。那位朋友照着他所说的一试,结果同样可怕,电震的时候还发出响声——这就是有名的“莱顿瓶”和电震现象。莱顿瓶第一次向人们显示了电的威力,使人们对电产生了崭新的认识。
第二年,一位名叫斯宾士的英国学者来波士顿讲学,表演了电学实验,主要仪器就是莱顿瓶和几根供摩擦起电用的玻璃管。富兰克林恰巧有事到波士顿,他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斯宾士的表演后,开始模仿斯宾士的表演,做了一些简单的试验,一一应验。
问题:富兰克林会一直模仿着做试验吗?( )
A、会。B、不会。
没多久,富兰克林用莱顿瓶做了不少新实验,有了好几项有价值的新发现。比如,他发现用尖头的东西接近莱顿瓶 铁杆,会闪现比较强的电火花。如果换成圆钝的棍,火花就很弱。他还用仪器证明了莱顿瓶内外两层所带的电正好极性相反,数量相等。
关键词:
家庭山:无意而发现,有意做实验。
江本胜的故事(20130912)
日本有一位叫江本胜的医疗博士,从小迷恋显微镜下雪花美丽的结晶体,有一天他突发异想,决定要采集各地、各种状况下的水结冻后的结晶体,看看是不是有什么不一样。
结果,江本胜发现,同样在零下二十度冰冻三小时,冰结晶的长相却很不一样:大都市的水,由于在消毒过程中使用氯气,根本没办法呈现出美丽的结晶。只要是未受污染的天然水,结晶都灿亮而美丽。
最有趣的是,江本胜还发现,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后整致而华美;听了肖邦别离曲的水结晶,凄美而细腻——原来水也很感性呢!
最玄奇的是,江本胜还给水读字。取自同一水源的水,在看了“谢谢”字条之后,呈现美丽的六角形结晶;而看见“混蛋”的水,所呈现的结晶竟然跟听了重金属音乐一样支离破碎;与“爱与感谢”相处久了的水,结晶最美。
问题:江本胜的发现是真实的吗?( )
A、是。B、不是。
不用说,江本胜的实验并不是真实的科学实验。但有一点肯定是真实的,那就是他玄奇的想象。或许有一天,科学家在他的启发心爱,真的会制造出感性的、人性的水来。
(本文改编自吴淡如的《水中的秘密》)
关键词:结晶
家庭山:想象推动科学发展。
詹纳的故事(20130914)
詹纳是美国的一名铁路职员,因为当时的火车车厢之间是用铁链联结的,所以接上和拆开都费时费力还误事,甚至出现过翻车的事故。詹纳爱动脑筋,他一直在寻找改进的方法,但都失败了。
一天,詹纳在路上发现一群孩子在做游戏:两人一对,面对面,脚顶脚,胳膊伸直,手指弯曲勾在一起,然后身子后仰倾斜、转圈,嘴里还不断吆喝:“像两只手这样勾起来!”猛然之间,詹纳的眼前豁然一亮。
回到家中,詹纳先用木料制成( )做实验。
A、挂链。B、挂钩。
(答案:挂钩。)
经过一次次失败,詹纳终于研制出方便、省力、安全的挂钩,并于1868年4月21日取得专利。后来,詹纳的挂钩不断改进,于1875年取得了第二个专利。从1887年起,美国铁路正式采用这种挂钩,并称为“詹氏挂钩”。
关键词:游戏
家庭山:孩子的游戏,大人的发明。
博蒙特的故事(20130916)
1820年,外科医生博蒙特接受军方邀请,分到一处要塞做军医。
1822 年6 月,一位名叫圣马丁的搬运工因滑膛枪走火而被打伤了腹部,子弹穿入胃里,从穿孔“流出了当天早饭吃下去的东西”。在博蒙特的精心治疗下,18 个月后,圣马丁的伤口逐渐痊愈,但沿伤口边缘却长成了一层外膜,盖在胃的破洞上形成一个盖子,用手指轻轻一压就可以把胃压进体内,并能够从这个洞口窥视到胃的内部。博蒙特突然明白,圣马丁的伤口其实是个( )。
A、伤心地。B、实验室。
博蒙特突然明白,圣马丁的伤口其实是个千载难逢的实验室。一个改变医学史的伟大时刻开始了:博蒙特说服圣马丁,与他展开了长达9年的合作,终于弄清了胃的机能和消化系统,并于1833年出版了《胃液和消化生理的实验和观察》一书。这项研究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他也因此由一名普通外科医生成为一位著名的消化生理学家。
(本文改编自李浅予的《策马人生》
关键词:伤口
家庭山:伤口其实是创造的源泉。
两个月亮的故事(20130918)
天幕中悬挂两个月亮,这一奇特景致吸引不少绵阳市民的目光。
“妈妈为什么会有两个月亮呢?不会是外星来客吧?”杨鑫宇小朋友看着天上的两个月亮,好奇地问。
其实,城区的市民看到的两个月亮,除一个是真实的月亮外,另一个是由( )制造出的“人造月亮”。
A、外星人。B、高科技。
通过探寻得知,洁白明晰的圆月是一个利用最新高科技材料制造的“人造月亮”。据“人造月亮”的发明者—绵阳世康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世康介绍,“人造月亮”直径达3米,外层是由5层感光膜组成,内部有4个永不发热的氖光灯。
关键词:人造月亮
家庭山:高科技创造新自然。
弗莱德的故事(20130920)
我家正在装修,石匠弗莱德和他的几个伙计推来几车青石,倒在尚未装修的地板上。小伙子们还带来几袋水泥、几只水桶和其他―些东西,放好后就走了,只留下了弗莱德―个人。
弗莱德蹲在地上去挑选石头,我在旁边弯腰瞅着。“我需要几块齐整的石头做墙基。”他解释说,“越平越好,这块好像不错。”他选中的那块石头正面看是平的,可从后面看是圆的。他把这块石头搬了过来,前前后后看了几遍。几分钟后,他拾起―把锤子和―个凿子,摆好石头,把凿子放在了石头上的―个部位,拿起锤子敲了几下后,像变魔术―样,这块最大的石头―分为二裂开了,有了两个整齐的平面……就这样,他把―块块石头都修理好后,用水和好了水泥,就把―块块石头仔细地摆在合适的位置上。没过几天,这座石墙便垒好了,墙面平整如镜。
―连两天,我都在着迷地欣赏着他的活计。“这么硬的石头,在你手里怎么就跟切菜―样,你有什么诀窍?”我问。
问题:弗莱德修理石头有诀窍吗?( )
“是这样,在下手前,我先要看―看石头的脉络,看到那个地方了吗?”他指了指垒了―半的墙上的―个小空隙。“我需要―小块石头补这地方。看这块。看到它的纹路了吗?”弗莱德拾起了―块在我看来根本不可能用的石头。“我看不到,弗莱德。”他笑了笑,又拿起锤子和凿子,―锤之下,这块怪模怪样的石头马上裂开了,裂下去的―块正好可以放在空隙中。我在旁边都看呆了。
弗莱德是我见到的最好的石匠,他不把工作当成苦差事,而是能化难为易。他会先做―番研究,知道怎样把大“石”化小,最终得心应手地使用。我从中学到了―个道理:解决难题的办法并不难,只要研究透它,找到它的“脉络”,就能慢慢解决点。
(本文摘编自米歇尔・史密斯的《石匠的诀窍》)
关键词:诀窍
家庭山:找到难题的脉络,迎刃而解。
女儿的故事(20130922)
“妈妈,快来看我发现了什么?”女儿又在一旁大呼小叫起来。我走过去一看,是几棵细细的小苗在路旁探出小脑袋,叶片只有绿豆大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如果不是女儿蹲下去,还真发现不了。“妈妈,这是我一个星期前随手撒在这里的草籽,没想到还真发了芽,小草的生命力可真强大呀!”看着女儿兴奋的笑脸,我心里也高兴。
女儿爱观察,喜欢大自然中的花草鱼虫,特别是对小虫子情有独钟。早在她刚刚会说话时,我就常常带着她观察周围的世界:嫩绿的小草,鲜红的玫瑰花,嗡嗡叫的蜜蜂……等她稍大一些,我就和她一起去公园喂鸽子,学鸽子咕咕叫;和她一起寻找蚂蚁窝,蹲在地上看蚂蚁忙忙碌碌地工作;让她在家里亲手种花,养小乌龟、金鱼,小鸡和兔子。为了让女儿了解蚕生长的过程,我千方百计买来蚕种,和她一起喂养、观察。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看到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她脑中的问号也越来越多:小草为什么只有在春天才发芽?金鱼睡觉吗?鸽子飞走了为什么还能找到家?……有些问题我也回答不上来,于是就引导她:“妈妈有个更有学问的老师,你有什么问题,它可以解答,它就是——()。”
A、电脑。B、书籍。
我把早就买回家的《儿童十万个为什么》一套四本,搬来放到女儿面前,女儿一看就放不下了,一口气居然读完了。在她两岁时,我就开始教她识字了,五岁的女儿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不是问题,不过在此之前,都是我读给她听,她觉得看书太慢,可这次,她觉得我读得太慢。女儿渐渐爱上了科普类的书,我给她订阅了《少年科普世界》、《我们爱科学》等杂志。后来,我带她到书店,她自己选了一套《外国科技发明的故事》。我给女儿买的科普书中有一套是《神奇校车》,内容有趣,插图新奇,每册最后还有一些小试验和问题,可供小读者操作,是一套真正寓教于乐的好书。女儿拿到这套书,爱不释手,不仅懂得了许多科学道理,还亲手制作了一些道具做实验,更增强了她的动手能力和爱读书的兴趣。
前两天,我见到女儿的语文老师,她告诉我,最近她让同学写《我的发现》这篇作文,其他的同学内容单一,而女儿却一人写了三篇《草丛中的发现》、《菜市场的发现》和《蜗牛妈妈生宝宝》,内容新颖,充满了童趣。我想,这都是得益于平日里她爱读科普书籍,养成了爱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让孩子读科普书籍吧,它会带给你一个智慧的世界。
(本文摘编自网络《让孩子爱上科普读物》)
关键词:科普
家庭山:爱观察,爱读书,爱思考。
马克·吐温的故事(20130924)
有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乘火车去首都一所大学讲课。由于要在预定的时间内赶到,所以他十分着急。
这时,查票员过来了,问马克·吐温:“您有票吗?”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票,查票员发现这是一张儿童票,就说:“真有意思,我看不出您还是一个孩子哩!”马克·吐温不紧不慢地说:“现在我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票时还是孩子。您要知道,火车开得太()了。”
A、快。B、慢。
(答案:慢。)
马克·吐温运用夸张诡辩术进行直观形象的现身说法,非常幽默地表达了此时急迫而又无奈的心情,对火车的慢速度进行了委婉而又辛辣的嘲讽,营造了幽默讽刺“笑果”。
(本文改编自吕保军的《如何妙用夸张出“笑果”》)
关键词:夸张
家庭山:夸夸其谈“笑果”生。
气步甲虫的故事(20130926)
气步甲虫生长在南美洲哥伦比亚森林里,当它遇到敌害进行自卫时,就会喷射出一股液体炮弹,同时伴有恶臭和轻微的射击声音。如果这种液体溅落到人的皮肤上,会产生明显的灼热感。科学家对此很好奇,因为既然这种液体会伤害人的皮肤,也应该对气步甲虫自己有所损伤,但气步甲虫却安然无恙,这是怎么回事呢?
问题:是因为气步甲虫的内部皮肉坚厚吗?( )
接下来,科学家对气步甲虫进行解剖分析,发现它的肚子里有3个小室,一个储有苯二酚,一个储有氧化氢,这两种液体单独喷射出来是不起作用的。但是,当两个小室的液体进入第三个小室后,它们与那里的催化剂有机梅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会变成温度高达100°C的毒液,并迅速喷射出来。
这个自然发现给了美国人莫大启示。美国研制出的世界上最先进的( )元化学武器,就是受气步甲虫的启发而获得成功的。
A、二。B、三。
(答案:二。)
当时,普通的化学毒剂装在炮弹内不仅腐蚀弹体,而且自身也会变质,因而大量贮存这种毒剂是相当危险的。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但都没有满意的结果。美国军事化学家了解到气步甲虫的喷射原理后,大受启发,并很快解决了这一世界性的科研难题:将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分别装在炮弹内相互隔离的两个容器里,炮弹发射后,容器隔膜破裂,使化学物质迅速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然后在触到目标的瞬间,产生致命的毒剂。
关键词:启示
家庭山:好奇—多问—勤思—善造。
顾心怿的故事(20130928)
中国黄河三角洲以及广阔的海陆过渡区,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十几里滩涂。然而,这里却有着极好的油气资源。为了钻井采油,中国最早采用围海钻井的开采方法。1975年,中国胜利油田钻井研究院的总工程师顾心怿目睹了万名民工推着独轮车在海滩上艰难前进的场面,再想到每见筑一公里海堤,就要花去数百万人民币,顾心怿很是心痛。他想:应该有一种机械设备取代这种围海钻井的落后开采方式,但用什么机械设备呢?
1982年,顾心怿又去赶海做现场实地调查。结果,他们乘坐的小艇搁浅了,一蹲就是3天。这时候,一位船员接到一封紧急电报,说要马上回家有要事处理,只得涉水上岸。顾心怿从望远镜里看到这个船员一步步踏上海堤的一瞬间,突然想到:人既然能一步步走上堤岸,那船呢?为什么不能造一条会()的钻井船,从而节省围海所需要的大量人力和财力呢?
A、走路。B、上岸。
(答案:走路。)
当顾心倚把这个想法告诉同事时,他们都以为是天方夜谭,怎么能让这样大的铁家伙抬腿走路呢?
但顾心倚却一门心思地研究下去,并于1983年首先制成了一艏长10米宽5米的模型船,并在5个地点进行步行实验均获成功。后来,顾心倚在有关单位的支持下,完成了他的发明——建成了近5000吨的“胜利二号”步行底座式钻井平台。
关键词:走路
家庭山:由此及彼,由人及物。
钱学森的故事(20130930)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国后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主任时,给科大首届力学系的学生吃了一顿“杀威棒”——他的开卷考试只出了两道题,第一道概念题,占30分;第二道题的题目是:从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到地球上来,请列出方程求解。
这道题可把全班学生尤其是死读书的同学给为难住了。考试从上午八点半开始,直到中午还没有一个人交卷,中间还晕倒两个学生被抬出去。钱老宣布说:“吃午饭吧,吃完接着考。”直到傍晚也做不出来,大家只好交卷。成绩出来,竟有95%的人不及格。
在“教训”同学们的目的达到后,钱学森想了一个皆大欢喜的“怪招”:把每个学生的考卷成绩开方再乘以(),算是这次考试的最终成绩。
A、9。B、10。
(答案:10。)
这样一来,你若得了36分,开方等于6,乘以10就是60分。所以凡36分以上的学生都能及格;你若是一个特等优秀生,考试满分100分,100分开方等于10,再乘以10还是100分。所以考100分的人也不吃亏。对他这个怪招的合理性,谁也挑不出毛病,结果是80%的人都及格了。
及格归及格,但同学们自此都认识到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喜欢上了数学。
(本文摘编自《钱学森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家庭山:为难
家庭山:多为难,多想怪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