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孩子厌学挨打游戏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厌学爱打游戏不听话怎么办

 

一、原因分析

1.父母过度关注学习成绩。通过和家长沟通,我发现问题孩子的父母皆不懂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对孩子好习惯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培养、上进心的养成等皆没有关注过。孩子上初中后,由于学业难度一下子增加不少,学习任务一下子繁重起来,加之没有养成好的习惯,他们很快开始转移注意力。当他们发现有比学习好玩的事情时,便会格外专注,比如,迷上手机和电脑游戏后,便会放弃其他的一切。

2.父亲教育缺失严重。我们看到凡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孩子,或母亲承担大部分教育责任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大都呈现母亲教育无效的现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是,孩子进入小学后,母亲教育就应该相对减少,父亲教育则要相应增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情况却不理想。不光上述案例中父亲教育缺失,在很多家庭里,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不作为的情况比比皆是。当母亲教育不了孩子时,才求助于孩子的父亲,尽管此时部分孩子的父亲会介入,但是由于平时不教育孩子,不懂教育方法,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3.父母威信大打折扣。在上述案例中,我发现无一例外都是孩子在家为所欲为,父母拿孩子没有任何办法。最初,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到后来父母满足不了孩子的欲望时,孩子便开始怨恨父母,有的甚至会从家里偷钱,跑到外面吃喝玩乐。父母作用的严重弱化,已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突出问题。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之所以如此肆无忌惮,就是抓住了父母的心理弱点:反正你们不敢把我怎么样,只要我离家,你们就害怕;只要我寻死觅活,你们就得乖乖满足我。

4.母亲的说教变成唠叨。面对孩子的诸多问题,一些母亲用说教来教育孩子,但是又不反思说教到底有多少作用。在孩子看来,只要妈妈一张嘴,就是那么几句话,不用听都知道。面对母亲的无力,部分父亲也会参与教育,但是教育的方式仍然是唠叨。这样一来,孩子更加不堪忍受。当父母一起唠叨时,孩子便会情绪发作,或者干脆躲到家以外的地方,比如网吧。

5.物质保障过度。尽管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可是父母仍然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孩子并不能理解父母的辛苦。孩子已经对学习失去了兴趣,父母却仍然省吃俭用,全力供养,幻想孩子将来能考上好大学。这种雾里看花的心态,常让家长心态严重失衡——抱有的希望越大,看到孩子的现状,就越失望、焦虑和不安。

6.父母施教无原则,没有正确的奖惩机制。孩子表现好时,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包括不合理要求都会给予满足;孩子表现差时,父母则不问青红皂白,张口就责怪孩子,甚至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孩子看到父母总是遇事临时定规矩,就会琢磨对策,钻空子,把承诺当耳旁风。父母施教的无原则性,也导致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而和父母发生口角,最后演变成家庭战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不及时让孩子养成遵守秩序的好习惯,很容易让孩子处在无序成长状态,这对进入青春期的少年来说,很可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7、部分父母缺乏是非判断力。有些父母喜欢随大流,盲目模仿,看别人怎么教育孩子,自己也怎么教育孩子。他们忽略了一点——没有哪两个孩子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教育,很可能成了盲人摸象。其实,不懂教育没什么,但是不懂又不学习,这和破罐子破摔没什么两样。很多时候,父母缺乏是非判断力,还体现在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上,不把社会的负面现象和不良风气当回事,结果,孩子受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是非不分,对错不明,自私冷漠,怨天尤人。

二、解决办法

1.制订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全家人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需要父母格外加以重视.否则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拿什么来做依据?口说无凭,何况气急时,家长大脑往往一片空白。有了规则,父母就可以依据规则的奖惩条件,一一兑现。如何制订规则,需要父母结合自家情况,动脑筋想办法。拟出草稿后,召开家庭会议,和孩子一起讨论,最后定稿、打印,贴在家里墙壁上。

2.明确告知孩子父母的法定义务。在一些家庭里,父母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要把孩子当祖宗供养到何年何月。当父母自己都不清楚孩子18周岁就成人时,就会像老黄牛一样,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如果我们明确告诉孩子,如果你努力上进,有好的品质、好的习惯、好的成绩,能走得更远,比如考上了大学,将来继续深造,我们可能会多保障你几年。但如果你现在不把学习当回事,安于享受,不好意思,最多供养你到18周岁。因为我们已经完成了法定义务。我想,如果父母坚定地说出这番话,孩子至少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得考虑考虑了。

3.明确孩子的家庭义务和权利。在一些家庭里,父母稀里糊涂地生活,不懂如何做人做事,对孩子的成长信马由缰,不把家庭义务和权利当回事。试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知道自己在家里应该承担什么义务,也不知道自己该享受什么权利时,就会逐渐丧失家庭责任感,在家里作威作福,不把父母放在眼里。但如果明确家庭分工,每个人都清楚在家里要做的事,并且把分工与权利挂钩,那么孩子就很清楚自己该付出什么,该享受什么了。

4.绝不空口说教。孩子出现问题后,往往会先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考虑他人尤其是家人的感受,这种现象非常明显。这个时候,父母企图通过说教改变孩子,没有任何效果和实际意义。父母该做的是,依据家庭规则来说事。该你做到的事你没有做到,那么应有的惩罚一定要到位。很多时候,如果父母真这样做了,会让孩子有一个自我反思的机会,但是很多父母狠不下心来走这一步,大都放弃了。

5.重新树立父母的权威。为什么很多问题孩子不把父母当回事呢?正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很多父母确实不争气,无论是品质还是修养,以及学习新事物的能力都很有限。父母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没有魄力,没有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孩子就会对父母失望。但是如果父母做到这些呢?孩子则会因为父母的好学上进,重新审视父母。所以,父母要加强学习,让自己不断强大起来,重塑在儿女心中的形象。同时,通过学习,不断关注新事物,父母和儿女有了交流的话题,也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6.父母要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信心。有些父母被儿女眼前的不良表现所蒙蔽,甚至把最不好的假设拿来套在孩子身上,为此操心过度,整天以泪洗面,感觉自己很失败,无颜见人,更担忧孩子的将来。这些焦虑情绪如果长期存在,心理不出问题才怪。所以,身为父母,要自信、坚强、乐观,不断充实自己,对自己对孩子都抱有信心,这样,孩子也才会有努力的决心。

7.紧急呼唤父亲教育回归。如果家庭教育已经出现问题,父亲仍不履行教育职责,我建议母亲必须及时醒悟,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夫妻共同生养的。如果你仍要独自负重前行,将来所有的过错也可能都会压在你一个人身上。如果父亲愿意回归教育本位,母亲则不要嫌弃父亲的教育方法和能力,尽可能地让位,明确分工责任,保障父亲教育儿女的权利。否则,如果母亲越位教育,原来的混乱局面仍得不到有效控制不说,问题还可能会更加严重。父亲参与教育的同时,母亲可以抓住时机,休养生息,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同时作为旁观者,适时地给孩子父亲一些建议,相信会对父亲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310期洛浦的《为“迷失”少年学好舵》)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实验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