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刘该行:如何营造最有利于孩子复习备考的家庭氛围
一、合理减压,增强信心是关键
1、永不对孩子失望。段女士的儿子2010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说起去年高考前的那三个月,段女士感慨万千:“我儿子是那种外表文静、内心好强的男孩。高中三年,他的成绩一直很好,所以他对自己蛮有信心的。不成想,一模的时候他发挥失常,总成绩刚刚过了前年的一本线!对他来说,这可是个不小的打击。”段女士说,那段日子,看儿子彷徨迷惑的样子,她愁坏了,想劝慰两句,又不知从何说起。儿子看出了妈妈的忧虑,反过来劝妈妈不要担心,他已经找到了问题所在,二模的时候一定会正常发挥,绝不让妈妈失望。“我当即大声回答:不,是不让你自己失望!一个母亲,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儿子失望。”段女士回忆说,“儿子呆住了,眼里噙着泪水,一言不发地点点头。当时,母亲的直觉告诉我,儿子动摇的自信重新坚定下来。”果然,二模时,段女士的儿子取得了理想的成绩。高考前两天,段女士的儿子突然感冒,体温39.5℃,段女士吓坏了,连忙送儿子去医院。“还好,输了两瓶液后,孩子的体温就降了下来,第二天基本恢复正常,我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那天夜里在医院输液,儿子看我和他爸爸都不肯离开,问我们,是不是怕耽误了后天的高考?孩子的爸爸回答,我们现在只关心你的身体,我们绝不会把有病的儿子送上考场,不管这考试有多重要。儿子笑笑说,放心吧,不就是感冒嘛,会好的,不就是高考嘛,会拿下的。听儿子说出这么硬朗的话,我和丈夫都很吃惊。现在回想起来,去年我们是一家三口一起参加了高考,儿子进考场考,我和丈夫在场外考,儿子在纸上答题,我们在无数个生活细节上为他保驾护航。”
2、编个目标顺口溜。董先生的女儿去年考上西安交通大学,但说到高考前的三个月,董先生颇有不堪回首之感。“压力真是太大了!偏偏我闺女心理素质差,要不是我和她妈给她减压,她恐怕熬不过那一关。”董先生说,“我闺女学习成绩不错,可她从小娇生惯养,没作过难,遇到啥困难就知道找父母。我和老婆商量来商量去,干脆咱和闺女一起参加高考吧!”董先生要陪女儿参加高考,指的是和女儿一起奋斗,当女儿的“教练”和“后勤部长”,为了缓解女儿的心理焦虑,他编了一句顺口溜,给女儿确立高考目标:“保交大争北大,实在不行上河大。”董先生对记者说:“我闺女是班里的学习尖子,此前,老师给她定的高考目标是清华、北大,所以孩子焦虑不安,知道连河南大学爸妈都不嫌弃,马上踏实了。”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时候,董家楼上装修房子,噪音很大。为了给女儿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董先生决定搬家到学校附近。搬家的时候,楼上那家主人得知情况,马上登门道歉,表示装修马上停工,高考结束前决不开工。邻居的善意让董先生很感动,也让董先生的女儿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情和支持,心理更加放松了。董先生说:“说实在的,孩子参加高考,父母比孩子更紧张,而家人的紧张情绪是可以相互传染的,所以父母要首先不紧张,然后才谈得上给孩子减压。关于减压,我的经验是:减压不能用嘴说,而要做给孩子看。父母紧张兮兮地对孩子说别紧张,那不是拿孩子当傻子吗?”
3、不把高考看太重。周先生的儿子学习成绩在班里只是中上等,本来以为考上二本就不错,没想到去年超水平发挥,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接受采访时,周先生风趣地说:“复旦是儿子考上的,也是老子我考上的,但归根到底是我们父子俩联手考上的。早在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对他说,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你想当厨师,根本没必要上大学,事实上大学毕业了连厨师都应聘不上。我这样说,不是教孩子胸无大志——当厨师也不叫胸无大志——我认为志向是从孩子内心生发出来的,不是父母灌输的,那些把考上大学叫成功的父母,其实是在给孩子制造心理压力,很无情,也很荒谬。比如,我儿子喜欢历史,自信能成为吴晗那样的历史学家,我认为很好,尽管就业前景不怎么样,也大力支持。高考前那三个月,我根本不跟他聊高考那回事,只邀他一起打羽毛球,让他把紧张复习带来的抑郁情绪发泄干净,同时锻炼体能,好有精力应付超负荷的脑力劳动。就是那段时间,儿子进步特别快,三次模拟考试一次比一次好,所以考上复旦也不叫爆冷门儿。总之,他能考上复旦大学,是他努力的结果,但有一点不能不说,那就是他的平常心使超水平发挥有了可能。反过来说,那些发挥失常的考生,恐怕心理焦虑是主要败因吧。”
二、四个借口,弄巧成拙添焦虑
对高考焦虑的父母通常害怕影响孩子的情绪,于是找出各种冠冕堂皇的借口,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苦口婆心,恐吓孩子——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高考是决定命运的大事,一定要好好复习,切不可等闲视之;如果考不上好大学,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做人下人。其实,这样的父母不是在谈孩子的未来,而是在否定自己的现在,是在用自己的人生经验恐吓孩子,甚至是把孩子的成功当成自己的面子。对成人世界,孩子能理解多少呢?他不得不接受父母的负面情绪,又怎么能心平气和地复习呢?
口是心非,唉声叹气——表面上让孩子放松,不要紧张,可自己的表情、语气和神情又将焦虑表露无遗。有学生说:“父母成天丢三落四的,还背着我唉声叹气。其实我全知道,感觉他们都快崩溃了,我又怎么敢跟他们诉说我的焦虑?只好自己承受。”
声东击西,夸耀他人——不直接对孩子提要求,但总是谈论东家的女儿考得怎么样,西家的儿子在哪所名牌大学读书,某某大学出来的学生又如何如何。其实,十七八岁的孩子早就听出了父母的弦外之音。
小心翼翼,紧张兮兮——家里一切活动都为高考让路,电视宽带线拔了,说话、走路的声音变小了,无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要看孩子的脸色,家里变得特别沉寂。父母的用意是好的,但异常的环境变化未必对孩子有帮助,他们可能因此感受到更大的心理压力。鄢老师提醒考生父母:“家长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重视高考不要只关注高考,适当分散一下孩子的注意力是有益的。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应该给孩子制订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这样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高考前的模拟考试,主要目的是调整学生的竞技状态,感受高考规则和气氛,如果发挥失常,家长千万不要责怪孩子,要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帮孩子消除焦虑情绪,比如陪孩子散散步,聊聊自己当学生时的失败经历,与孩子共情,切忌讲一些没用的大道理。”
三、临危不乱,做好孩子的主心骨
吴女士的女儿2009年考上了清华大学,但过程一波三折,煞是惊险。“现在说起来还心有余悸,当时差点犯心脏病!”吴女士说,“一模的时候,女儿发挥挺好,不出意料地名列年级第三名。大家都认为,她考上国内排名前十的名牌大学是十拿九稳的事,但是二模的成绩大滑坡,总分比一模成绩少了将近100分!女儿吃不消了,吃不好睡不安,连学习计划都难以执行,完全乱了阵脚。三模成绩稍有起色,但仍不理想。我知道女儿是心理状态不好,就每天傍晚带她到楼顶看夕阳,去河边遛弯儿,还买《喜羊羊和灰太狼》影碟给她解闷儿。正式高考时,头一门是语文。考完回到家女儿就哭了,说作文没写好,可能跑题了。我的脑袋嗡的一声就大了,但我不敢表露出惊慌,劝慰她,一门没考好不要紧,下面还有机会,别放弃,妈妈永远和你在一起。高考成绩出来,语文居然考了139分,作文根本没有跑题,完全是她自己吓自己!”事情过去快两年了,母女俩还经常在电话里聊到当年的那场虚惊。“女儿说,当年要不是妈妈那么有主心骨,下面的考试肯定乱套:听女儿这样说,我挺得意的,因为我在最不能乱的时候保持了镇定。请转告今年的考生家长,无论孩子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家长都不能惊慌,因为家长是孩子的主心骨。”
四、陪孩子哭,合理宣泄减压
赵女士端庄文静,不像有主心骨的样子,但她有自己的法宝,同样帮助女儿渡过了难关。“我的法宝就是陪女儿一起哭。女儿笑话我说,北大的录取通知书是妈妈哭来的。”她不好意思地说。赵女士是位好妈妈,照顾女儿无微不至。她做得一手好菜,对中医按摩颇有心得,但她认为自己的强项是陪女儿说悄悄话、逛街——说穿了,就是当女儿的闺密。“我对女儿的高考期望不高:我始终对她讲,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乐观向上,不管结果是什么,只要努力了就无怨无悔。”赵女士说,“女儿偏科,数学有点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补,总不见效果,二模成绩出来后,她对我说,不想参加高考了,数学不行,肯定拖后腿。我说,我知道你心里难过,想哭就哭出来吧。女儿扑到我怀里大哭起来,害得我也跟着哭。等她哭够了,我慢慢开导她,考砸一次不要紧,模拟考试嘛,再说又不是完全不行,空了两道题而已,也许正式高考题没那么难呢?再说还有时间补救,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我知道,女儿哭一哭没什么的,虽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但起码可以缓解情绪:果然,女儿很快就没事了,还调皮地对我说,放心吧妈妈,我现在不想分数的事了,我会参加高考的。哼!努力了这么久,轻易放弃太便宜数学了!后来高考的时候,差不多每考一门她就要哭一场,为一个完形填空,为卷面不够干净……我都陪她哭。录取通知书来了,我们母女又是一场抱头痛哭。”赵女士自我分析道:“我认为,哭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行为,可以是绝望、放弃,也可以像我女儿那样,把哭当成一种积极的减压方式,而我陪女儿哭,不失为一种响应和理解,因而效果绝佳。”
五、七条妙计,调出考生好状态
心理咨询师徐博士认为,高考不仅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也是一次心理考验;因为心理原因导致考试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同时,高考也是在考家长,考家长所营造的家庭气氛的质量、与孩子沟通的效率,以及给孩子减压的水平。“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营造一个具有支持性、成长性和促进性的家庭氛嗣。”徐博士说。那么,如何营造最有利于孩子复习的家庭氛围呢?徐博士用以下“七条妙计”来概括:
第一,家长要对高考持有正确的态度。有研究表明,要想获得成功,首先应拥有平常心。所谓平常心,是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他人的优秀,冷静、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抛弃不切实际的自我期望和目光短浅的自卑,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家长应让孩子明白,高考只是人生若干考验中的一种,不是学习的终点,更不是人生的终点,即使不上大学,照样可以有精彩的人生。
第二,家长要学会察言观色。关注孩子的感受,警惕孩子反常举动背后隐藏的自卑、压抑、失落、焦虑等负面情绪。和孩子聊天时,家长不要心不在焉,也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打断孩子的话,而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倒出心事和烦恼,宣泄压抑的情绪,减轻压力。
第三,家长应该学一点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减压技巧。有意识地与孩子多交流,多给孩子引导、欣赏、鼓励和支持。例如,当孩子表现出某种负面情绪时,家长可以说:“你看上去好像不太高兴,能说出来听听吗?我们一起来面对。”当孩子欲言又止,家长不要急着追问,因为这时孩子可能正在考虑该不该说、该怎么说、说了之后父母会有什么反应等。家长可以采取积极的非言语行为,如微笑、握住孩子的手、搂搂孩子的肩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随时准备和他共同应对麻烦。
第四,家长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应该相信孩子已经尽力了。家长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对孩子自行缓解焦虑非常重要。家长闭口不谈或过多地谈论高考,都会让孩子产生压力,适当的谈论并不是要求孩子考多少分,而是了解孩子对考试的看法和存在的问题,打消他的顾虑。
第五,如果孩子模拟考试不理想,家长应用鼓励的方式劝导。女口:“虽然成绩暂时不够好,但比起上一次有了不小的进步。我相信通过努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那些让孩子羞愧、失望、自卑、与父母疏远的话千万别说,如“我早知道你不是读书的料”“这辈子你是没指望了”“我怎么会生了你这样一个不争气的孩子”“你怎么就是不如人家某某”等。
第六,营造轻松、自然的家庭气氛。家长应有意识地督促孩子放松身心,经常放放音乐、看看新闻、散散步、聊聊时事话题,或打打球、爬爬山、游游泳,帮助孩子调节紧绷的神经。适当地增加营养也是必需的,但没必要依赖保健品,而且饮食的调整要以孩子能够适应为准。
第七,家长不要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要有意给孩子独处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十八九岁正值青春期,有时他喜欢自己发呆,不希望被打扰,哪怕是父母。
2011年高考还有几个月时间,而家长的高考已经开始。祝愿家长们陪伴孩子共同取得好成绩!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1年第2期刘该行的《家长的高考》,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