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暗示教育的几点注意事项和方法

 

郭麦香:暗示教育的几点注意事项和方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种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其教育效果就越好。”暗示教育法,恰恰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暗示教育法最初被称作“启发式外语教学法”,是由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创立的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该方法从1966年开始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而且在非语言学科的应用效果也很好,被称为“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洛扎诺夫认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孩子参与学习的不仅有大脑,还有身体;不仅有大脑左半球,还有大脑右半球;不仅有有意识活动,还有无意识活动;不仅有理智活动,还有情感活动。而家长通常把教育分成相互割裂的几部分,相互不联通,甚至相互冲突,因而大大削弱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暗示教育法将几部分有机地整合起来,发挥整体的功能,大大增强教育功能,所以有极好的教育效果。

家长实施暗示法前,要注意创造以下三个条件:

第一,树立权威,平等与尊重。家长要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既要关心爱护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待,也要加强学习,用孩子能够听懂、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现自己广博的知识。与孩子交流时,家长应忌讳那些让人不快的要求、命令类的词汇,多启发,多商量。这种形式的教育,孩子会更乐于接受,有利于突破孩子的反暗示防线。

第二,营造氛围,调动积极性。营造积极、温馨、宽松的家庭气氛,调动孩子的好奇心、表现欲、自信心、学习的自发性和记忆能力,摆脱压力和恐惧。

第三,硬件环境(如房间的装饰等)要友好,家长的精神状态(表情、手势等)应保持愉快、热情、自豪、饱满。如果孩子爱说话,大人撅撅嘴;孩子做小动作,家长摆摆手;孩子打瞌睡,家长敲敲桌子等,都能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家长还应经常向孩子渗透高期望信息,从而提高孩子对自身的期望值,激发学习的自信。

下面四种暗示教育法演示,或许对您有所启发:

1.眼神暗示。吃过晚饭,爸爸给林林讲故事。讲着讲着,林林的双手搞起了小动作。爸爸没有停下来,不过他用眼睛紧盯着儿子的小手。不一会儿,林林察觉到了,双手不再乱动了。解析:眼神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比语言更细腻更清晰地表达感情。眼神暗示就是用眼睛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态度暗示出来。

2.表情暗示。家里来了客人,南南有了小伙伴,高兴得忘乎所以,发起了“人来疯”。他一会儿狂笑,一会儿尖叫,连爸爸的眼神也视而不见。予是爸爸猛地皱起了眉头。这下,南南总算看到了,声音马上降低了不少。解析:表情比眼神传达信息更明确。人的表情能传达多种信息,比如肯定、同意、可以、不能、不该等,形成刺激,使暗示对象做出反应。孩子做了好事,你对他赞许地点一点头。孩子经过努力,解井了一道题,你对他会心地笑笑,都是最好的激励。

3.言语暗示。牛牛早上起床后从不叠被子,妈妈提醒过几次,但效果不理想。一次,妈妈告诉牛牛,今天遇到楼下妞妞的妈妈,她说妞妞可乖了,每天总是自己把床铺整理得整整齐齐。牛牛听后表面上不以为然,但渐渐地自己动手学会了叠被子。解析:既然是暗示,就是不用言语直接表达。当要表扬或批评时,采取一种迂回的策略,用讲故事.打比喻、比较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点”出来,让孩子心领神会,在一种柔和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4.动作暗示。周末,晚上9点多了,东东还坐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妈妈一言不发,站起来把孩子床上的被子铺开,自己也停下手中的家务,上床休息。无声的语言提醒了东东,他马上走进卫生闻去洗漱。解析:动作暗示就是用肢体语言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来,从而教育孩子。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时,发现孩子坐姿不正,可以面对孩子做几个挺胸的动作,并书写一两个字,让孩子接受这些暗示,他就会学着做出反应。幼儿需要大人的爱和注意,特别是父母常常口头上赞许他的好行为,或亲亲他、拍拍他、搂搂他,这些点点滴滴表达了对他的感情和鼓励,从而建立他的自信。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2年第4期郭麦香的《暗示也是一种力量》,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实验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