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孩子太自私,家长怎么办

 

宋越清:孩子太自私,家长怎么办

 

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宋越清:

一般来说,孩子自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正常的心理发展过程。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在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最初阶段,心理活动都单纯从自我出发,接触、了解与自己紧密相连的人和事,获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他们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都是从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等需要出发的,不知道考虑别人的想法,更难以理解别人可能有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看法。大约到了两三岁以后,随着社会活动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经验的积累,幼儿才逐渐在主观上产生“你”“我”的区别,并能逐步从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因此,在幼儿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自私是正常的,但家长不可因此放松教育和引导,否则孩子长大以后很容易养成自私的恶习。

第二,独生子女的特殊性。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集父母、祖辈的宠爱于一身,好吃的东西供他一人享用,有什么要求家长也尽量满足,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地使他养成了自私的毛病。加上没有兄弟姐妹,缺乏争夺、制衡、合作、分享、谦让、奉献等集体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观念。

第三,家庭不良环境影响。孩子自私心理的形成,与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有很大关系。例如,有的父母自私自利,贪图小便宜,或与人共事斤斤计较,过于小气;有的父母常叮嘱孩子自己的东西不给别人吃,玩具不许别人玩等。这些,都会助长孩子的自私心理。

第四,欲望满足得过于轻易。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过于轻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无形中助长了孩子的霸道和自私。例如,当幼儿看到别人有好玩的、好吃的,而自己不能分享,便会本能地哭闹,家长不愿让孩子受委屈,在攀比心理作用下满足孩子。殊不知,孩子的欲望一次次轻易得到满足,欲望的合理性势必越来越弱,欲望无止境,自私便随之而生。

第五,不懂得交际策略。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往往是因为不懂得恰当的商议、沟通及分享的方法,大家都想玩,却找不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家长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意义,但由于对其含义理解得不够深刻,欠缺了对孩子的科学指导。

二、矫正讲技巧

家长应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教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分享食物开始。如果孩子有吃独食的倾向,家长应有意识地把食物按份分开,一人一份。如果孩子拒绝,大哭大闹,家长绝不能让步,一定要坚持到底。一段时间以后,分享就会成为孩子的习惯。

第二,取消孩子在家中的特殊地位。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给孩子特殊待遇,合理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里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消除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第三,满足孩子的要求要适当。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能及时满足的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过分迁就,即使孩子很强硬,家长也要把正确的坚持到底,不,给孩子留余地。如果家长有一次妥协,孩子下次就知道有机可乘,所以,家长要有耐心及坚持到底的决心。

第四,引导孩子尊重和关心长辈。要让孩子学习享受时首.先考虑长辈。就餐时,好莱要先夹给长辈吃,舒服的位置让给长辈坐,别人为自己服务要表示感谢,别人不便时,应尽可能提供帮助,使其逐步体会到帮助、关心别人是愉快的事。

第五,让孩子学会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家长应指导孩子从小学会穿衣、洗袜子、整理玩具、给爸爸妈妈倒茶水等,让他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不断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责任心。

第六,为孩子创造与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家长要鼓励孩子将自己的玩具、图书借给小朋友,帮助孩子认识到自私是不受人欢迎的,友善和互助能赢得大家的喜欢。鼓励孩子多参加合作性的游戏活动,指导孩子在玩耍中感受尊重、帮助、谦让的乐趣,并学会控制自己不合理的情绪。

第七,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尤其要孝敬长辈,给孩子树立好榜样。长此以往,同样的品质和行为就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总之,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娇宠溺爱是家庭教育的误区,由溺爱培养起来的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影响到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希望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多留心、多观察,要有耐心、爱心。处理孩子的问题时,要把握基本法则,对孩子要有信心,在示范中言传身教,在生活上潜移默化,在互动间耳濡目染,帮助孩子逐渐走出自私的迷雾。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年第9期《孩子太自私怎么办》。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实验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