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和志娟:家长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梦想
儿童心理学认为,梦想是孩子自我形象的理想化,孩子在做梦、追梦的过程中,会产生强劲的力量和愉悦的情感体验,并为或远或近的目标投入全部的努力,他们的眼中神采飞扬,对未来充满信心。
一、家长对待孩子梦想的误区:
误区一:嘲笑孩子的梦想。许多父母认为孩子的梦想只是一时兴起的幻想,往往不以为然,甚至加以嘲笑。这是严重的教育误区。从4岁开始,孩子就开始有了独立的意愿,并能采取力所能及的行动。5—6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思维能力,梦想对他们而言是一种可以实现的目标,只不过这个目标还比较模糊,缺乏具体规划。但孩子比起成人更无所畏惧,充满了要实现梦想的热情.这是孩子十分可贵的品质。身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梦想加以适时的积极引导,帮助孩子树立信心,以鼓励他们不断坚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是对孩子的梦想加以指责和泼冷水,那样只会扼杀孩子的热情和坚持到底的勇气。
误区二:否定孩子的梦想。有些家长习惯用成人的标准评判孩子的梦想,一旦孩子的梦想和家长的价值观发生了冲突,家长就否定孩子梦想的价值,强行向孩子灌输自己的价值观。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如果家长习惯了为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进而丧失基本的判断力和独立能力,变得极度依赖父母。家长应该学会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认真倾听孩子的梦想,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否定和命令。
误区三: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看做自己生命的延续,希望自己的人生缺憾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弥补,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从而扼杀孩子自己的梦想。家长在这方面往往非常固执,认为自己是过来人,为孩子做的决定是正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世界的态度、解释方式和行为方式,是天赋、环境交织的结果,他们会选择不危及自身的探索方式,固定为自己的认识及行为模式。如果一定要将成人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不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孩子成年后也会深受个性压抑之苦。所以,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梦想,积极引导孩子的发展,这样孩子才能在追梦的路上跑得更远更好。
二、激励孩子为梦想而努力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1.营造宽松的环境。芬兰只是一个北欧小国,却在许多科技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青少年的综合素质排名也居于世界前列,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先进的教育理念。芬兰教育于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淡化精英意识和竞争意识,不给孩子设定硬性指标,而是强调以人为本,不断鼓励孩子,陪着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家长鼓励每一个孩子的梦想,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而家长乐于和孩子一同发展,共创共享。
2.学会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喜好和情趣,所以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和孩子之间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对等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民主型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具备更多的积极素质,也更容易在未来获得成功,而民主型家庭的特点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家长给孩子有益的指导。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一定独立空间,鼓励孩子大胆尝试,勇于探索。
3.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都希望父母能够理解他的想法,为他加油。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某件事物特别感兴趣,先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去衡量,而是接受孩子的阶段性想法。有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孩子会愿意更具体地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梦想和计划,家长也就获得了全面了解孩子的梦想并予以适当指导的机会。
4.接纳孩子的梦想.相信孩子。自信心对孩子非常重要,有了自信,孩子就会主动参与活动,主动跟人交往,在机遇面前比其他人更善于争取。树立自信的过程就是战胜自己心理障碍的过程,所以家长必须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掘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的奇思妙想,经常告诉孩子“你很特别”“你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这种积极暗示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不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支持,进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5.和孩子一起绘制梦想蓝图。光有梦想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梦想细节化、具体化,才能付诸行动。细节化、具体化的梦想就是目标。在明确了目标的基础上,家长可以让孩子强化梦想的动机,如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理由,说说为什么他想成为梦想中的那种人,这样会使他的想法更明确化、深刻化,也让孩子理性地思考他奋斗的方向,从而更明确地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并在行动中激发自己的潜能。
6.和孩子一起享受追梦的过程。每一个梦想,都有一个从初步设想现.牢固树立的过程。对孩子刚刚萌发的梦想之苗,动辄苛以参天大树般的要求,无异于拔苗助长,容易让孩子产生沮丧感。在梦想的发展期,需要家长有耐心,帮助孩子为实现自己的梦想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和孩子一块成长、追梦。行动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不断鼓励是必备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应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在适当时候给予积极的精神支持。当然,梦想之花总会有结果的时候,当孩子取得了一定成绩,父母应当大力地赞扬和肯定,让孩子树立起自信,品尝到梦想所带来的真正乐趣。这样,梦想才会成为一种激情和决心,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潜能。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2年第9期和志娟的《别偷走孩子的梦想》。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