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单亲家庭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吕迪:单亲家庭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一、问题:

1.自闭。家庭的破裂,仿佛是天降横祸,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因而他们遭受的打击比父母更大。他们会拿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感到自己处境大不如前,拿自己与健全家庭的孩子比,自感不如别人。于是,对周围的人心怀戒备,甚至表现出神经过敏的症状,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因而不愿外出活动,不愿与人打交道。

2.自卑。孩子的心理还不成熟,无法理解父母离婚的苦衷,特别是看到同伴与父母亲亲热热地玩耍、嬉戏,孩子最容易联想到自己,心中的悲伤、失落使得他们产生忧郁和自卑心理。

3.自责。单亲家庭的子女通常都有较为强烈的自卑感,感到自己不如别人,悲观失望。由于对自己的评价偏低:因此他们把学习、生活中的失败归因于自己的无能,产生不安、内疚、失望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导致心理失去平衡。

4.焦虑。单亲家庭子女在父母离婚的过程中,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攻击,学到的是讨价还价、相互敌视,因此,他们对人与人的交往普遍缺乏信心,他们比普通孩子更加敏感,在众人面前容易感到不安,结交伙伴时总怕别人说自己的坏话,一旦被人说了什么就难以释怀,特别不开心,在人际关系上具有退缩、焦虑的特点。

5.抑郁。感情的破裂必然带来家庭的硝烟,有些孩子甚至成了父母泄愤的出气筒。孩子没有安全感,时刻担心、害怕家庭战争的爆发。这样长期的精神折磨,很容易使孩子产生恐惧心理和敌对情绪,对同伴永远保持距离,生怕同伴知道自己父母的情况,对别人的关心很冷淡,在挫折面前非常脆弱,经不起风雨,稍不顺心就容易冲动,对生活中的小摩擦反应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过强,敌对情绪大。

6.妒忌。单亲家庭的孩子,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所能获得的享受,一般来说不如健全家庭的孩子。他们的心理就容易从最初的羡慕演变成妒忌、憎恨。

7.逆反。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在“孩子圈”中地位不高,容易成为奚落和欺负的对象。然而他们也渴望别人的尊重和欣赏,于是在言行上便刻意表现出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喜欢顶嘴、对着干,以显示自身的存在价值。

二、原因:监护者教养方式失

1.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离婚后,相当多的母亲或者父亲与孩子相依为命,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双亲家庭还高,有的把全部心思放在孩子身上,自己节衣缩食,忍辱负重,寄希望于孩子的明天。他们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前进,对孩子的教育过度关注,一旦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期望不相符,便恨铁不成钢地责备、唠叨甚至体罚孩子。另外,单身母(父)亲长期的育儿疲劳无人分担,感到孤立无助,从而出现过度严教。这种过度严教剥夺了孩子的尊严,容易使孩子对自己产生否定感,“我不能干”“我很笨”,从而出现自卑心理。

2.单身母(父)亲忙于生计或缺乏责任感,对孩子监管不力。单亲家庭母(父)亲在各方面的压力都很大,没有时间、精力和物质条件抚养孩子,往往把孩子交给老人抚养。有的家长沉湎于自己的伤痛而忽略了孩子,缺少对孩子的关爱,甚至有的家长把孩子当成包袱和拖累,把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使孩子成为父母继离婚大战之后绵延冷战中的牺牲品。还有一部分父母重组家庭后,害怕孩子影响新家的和谐,冷酷地把孩子推到门外,给孩子的心灵带来极大伤害。由于孩子在家中得不到重视,感受不到温暖,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不求上进,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没有安全感的状态中很容易变得焦虑、抑郁,最终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及扭曲的心理。

3.监护者心怀内疚,溺爱孩子。有的父母离婚后,对孩子有负罪感,无原则地一味满足、迁就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对孩子进行补偿。有的父母为了博得孩子欢心,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在这种教养方式中长大的孩子,极易出现自我控制力差、冲动等问题。

4.监护者把孩子放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抚养,使孩子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单亲家庭中,很多单身母(父)亲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依为命,老把孩子关在家里,以免受到他人的欺侮。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必然社会交往能力很差,不懂得怎样与人打交道。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3年第2期吕迪的《1 2岁女孩给妈妈下药的背后》。更多好点子见家庭山故事网点子库)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实验
好家长陪孩子玩:亲子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