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支招欢迎您!家庭山祝您教子有方!
倪海英:小学生家长要扮演好三个角色
第一个角色是“雷达”,即孩子情绪的观察者。
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在人格成长过程中,其心理主要矛盾是自信与自卑,因而情绪不稳定,看问题比较片面。自信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经常性的鼓励、认可和赞许会成为激励孩子学习的动力,孩子对未来、对自己的能力就会有信心,而自卑性格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所以,家长要扮演的角色不是监督者,而是观察者,要像雷达那样敏感而准确地洞察孩子的情绪变化。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真正了解孩子,才可能成为孩子消极情绪的疏导者和积极力量的推动者。
家长该怎么引导孩子呢?
第一步,家长要与孩子建立“共感”。即站在孩子的立场体谅他的感受家长可以说:“如果我是你,现在也会很难过。”“如果有同学不喜欢我,我也会感到孤单的。”或者,“妈妈看到你情绪不太好”“爸爸看到你现在很难过。”把你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反馈给孩子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只有做到了与孩子“共感”,孩子才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切记,此时家长不可向孩子传达焦急情绪。
第二步,帮助孩子合理归因。接下来,家长可以问孩子:“同学不喜欢你,可不可以告诉妈妈(爸爸)究竟发生了什么?”发生了一件事,会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归因不同,态度就不同,所以合理归因非常重要。家长在帮助孩子合理归因时,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比如家长可以说:“通过试卷分析,我发现你在计算方面挺强的。”“我发现你对自己的成绩非常在乎,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家长这样说,就是向孩子传输积极能量,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勇敢前行。
第二个角色是“铁锹”,即孩子潜能的挖掘者。
在小学阶段,尤其是四年级之前,孩子刚刚进入学习阶段,学习习惯还在养成中。尽管几十个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学习知识的方式。有的孩子倾向于逻辑思维,有的孩子倾向于把事情描述得非常生动,喜欢表达;有的孩子不合群,有的孩子更喜欢在群体项目中表现自己……孩子真的很不一样。所以,家长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孩子属于哪一种类型。针对孩子的智能类型,有的放矢地挖掘孩子的潜能。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只有这样做才称得上是因材施教,孩子才能有较高的成长效率。
家长应该怎样分辨孩子的智能类型?
家长应该了解一点基本常识。一般来说,孩子的智能类型在小学三四年级时就基本确定下来了,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时应该多加观察。比如,大部分孩子在背诵课文时都会采用自己最舒服的姿势。有些孩子一动不动地站着,非常有条理地背诵,当他在复述课文时,语言却未必生动,词汇也不够丰富二这种类型的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在逻辑数学智能上有较大潜力:与之相反,有些孩子不太擅长有条理地叙述,但他非常擅长用自己的方式、丰富的语言、大量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这类孩子基本上属于语言智能类型。时间关系,其他智能类型就不赘述了,这方面的书籍很多,家长可以找来研究。
第三个角色是“脚手架”.即孩子成长的辅助。
家长应该比孩子了解更多的学习策略,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小学功课简单,家长辅导孩子大多能胜任。但是提醒家长注意,家长的职责是辅助,而不是替代,家长要像脚手架那样,引导孩子自己攀登。引导的作用是巨大的,孩子凭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一定的高度,但如果在一个技术娴熟的人的引导下,这个高度会更高,孩子的潜能可以更充分地发挥。脚手架搭在哪里也有学问。不少家长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孩子自己能够达到的范围内,逼迫孩子重复性学习,反而阻碍了孩子能力的发展。脚手架应该搭在孩子自身能力之外,即教育学所说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家长要知道孩子目前的能力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提供更高的而且是力所能及的攀登目标。
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要关心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比如,不是这道题做对做错,而是为什么会做错。小学一二年级的重点在于学习习惯的培养,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的缺点,形成改正的意愿,也就是说,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孩子慢慢从无意识的学习进入到有意识的状态,而习惯的养成本身就需要非常长的时间,家长要严格管理孩子,给孩子制订规则,并严格执行.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必经之路。对于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家长要做的事情是学会启发引导,不管语文、数学还是英语,当孩子在做作业碰到困难的时候,家长不要直接说出正确答案。
(本文摘编自《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3年第3期小单的《倪海英,小学生家长要做“脚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