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篇智商篇财商篇

帐号: 密码: 忘记密码?

饮墨汁的故事之学习兴趣批评想象—古人喝墨水是真的吗
添加日期:2024-08-24


原文:小意林家长社

好书分享夜航船

好物推荐汉字拼版


“肚中有墨水,文章才能成。”我们常用“一肚子墨水”比喻读书多,学问多。殊不知,古人原来真的喝墨水。

最早关于喝墨水的记载是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当时北齐国把“喝墨水”称作“饮墨水”,是对读书人写字基本功很差的一种特殊惩罚。

据《隋书·礼仪志四》记载:“正会日,侍中黄门宣诏劳诸郡上计。字有脱误者,呼起席后立。书迹滥劣者,饮墨水一升。”可见在应试时,书法写得很差,会被罚喝下一升的墨水。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再会试时,监考官发现“其有脱误、书滥、孟浪者”,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一升。梁武帝在位期间,也曾明确规定:“差缪者罚饮墨水一斗。”由此可以看出,“饮墨水”是当时对字迹拙劣和文采不佳者的惩罚。这条荒唐的法规,在李世民登基后,被一纸诏书废除。可是“喝墨水”这句俗语却保留了下来,成为形容知识多少、衡量学问深浅的标准。

虽然“喝墨水”不再是惩罚,但有趣的是,唐代以后,许多读书人竟然不罚自饮,喜欢偶尔“啜饮”以表风雅。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就有“麻衣如再著,墨水真可饮”的诗句,他还在《仇池笔记》中记载:“世之嗜者,如藤达、苏浩然、吕行甫,暇日晴暖,研墨水数合,弄笔之余,乃啜(chuò)饮之。”说是藤达三人时不时磨一些墨汁喝一点——这和黄庭坚的“睥睨(pìnì)纨绔(wánkù)儿,可饮三斗墨”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     )喝墨水会提高书法水平。

有“啜饮”,就有“酣饮”。据《新唐书·文艺上》王勃传记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说的是王勃在写文章时不假思索、下笔成文的故事,既为后世留下了“腹稿”一词,也留下了一处疑窦:王勃是不是真的酣饮墨水?

还有一种喝墨水,是不得已而为之。沈括在《梦溪笔谈·故事》中写道:“至试学究……亦无茶汤,渴则饮砚水,人人皆黔其吻。”意思是“学究”考试时,考场条件较差,没有茶水供应,另外为了避免作弊,也不允许工作人员递送茶水,若考生口渴,只能喝墨砚水。所以文中的“黔其吻”,就是说因喝墨水致使嘴唇成黑色。

至于那些因专心致志学习而误喝墨水的,也是数不胜数。比如儿时迷恋写字的王羲之,比如创作《三都赋》的西晋文学家左思,比如清代的著名学者戴震……

那问题来了,墨汁那么臭,那么难以下咽,古代人如此喝法,不怕中毒?其实古代墨水与现在的墨水成分大不同,是可以达到食用标准的。贾思勰在《齐民要术》里最早记述制墨的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这种墨是无毒的。另外,从唐宋开始,制墨技术被大大改良,制作时常常在墨里面加入麝香、犀角、冰片、樟脑等十几种中药,这样的墨创作出来的字画,光泽度更饱和,防腐性更强,同时让墨也有了“香墨”和“药墨”之分。

点击猜猜看,下文更精彩。欢迎免费注册家庭山故事网,家庭教育故事猜猜看开心辞典,家长充电分分钟,孩子受益助一生。详情点击此处

温馨提醒:当您做了文中的猜猜看选择题后,还可以继续思考:王勃酣饮墨水是的吗?安阳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把答案告诉家庭山(微信号:jtshan999),答对者奖励在“家庭山书屋”免费借阅一本书,也欢迎加入家庭山故事网微信群,交流家庭教育话题。

问 题: 上面的红色括号内填什么?
答 案:

(答案:相信。)

如今的墨水,不能直接喝,更不能像古人那样“开怀畅饮”,所以,我们只能用另外一种方式多“喝墨水”。

(摘编自《古人原来真的喝墨水》)

关键词:饮墨水

家庭山:空穴来风有源头,俚言俗语可探究。

0-15岁孩子的家长老师为什么要注册家庭山故事网
家庭山故事网会员积分兑换家庭教育等级证书有关事宜(点击查看详情)!